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期待更多扶持政策落到實處

  • 發佈時間:2014-12-16 04:32:3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郝淩峰

  農民合作社作為新型的組織形式,已經成為農民抱團發展的有力支撐。尤其是許多糧食合作社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由於種植成本高、青壯勞力進城務工等因素造成的閒置土地或利用率不高等諸多問題。然而隨著規模的日益擴大,糧食合作社也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

  規模較大糧食合作社

  經營喜中有憂

  近年來,在中央政策和當地政府的支援下,河北省徐水縣忠惠農業合作社得到快速發展,從一開始的10個社員、42畝土地發展到現在的5000多社員、近3萬畝土地,輻射4個縣,産業延伸到農業機械製造、農産品加工、農資銷售、畜牧養殖、農資網路等多元化的農業龍頭企業。然而,快速的發展勢頭並沒有讓合作社理事長馬海濤感到太多喜悅,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讓他感到了壓力。

  馬海濤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主要以小農種植為主,大部分農民是在用傳統經驗種地,而很多的農業書籍、專家甚至農業部門都熱衷於經濟作物的研究和推廣,對大規模大田糧食種植關注不夠。因此,如何科學化、集約化、機械化種植小麥、玉米、穀子這些最普通作物,他們只能嘗試著用自己對現代農業的理解來操作,缺乏更多的理論指導。

  資金壓力日益成為制約合作社發展的瓶頸。2012年,他們經營42畝土地的時候,只需要7萬元;而在達到2萬畝地並試圖拓展上下游産業的時候,需要資金4000萬元,這個壓力單純靠合作社自身的確難以化解。

  此外,隨著合作社規模的不斷擴大,儲、加、銷鏈條也顯得明顯滯後。“對於像我們這樣擁有幾萬畝土地的種植單位,糧食的儲藏是一個大事,沒有儲藏場地,就面臨著被買家壓價的難題。”説起這些,馬海濤是一臉的無奈。

  充分依靠市場力量解決面臨問題

  對合作社遇到的問題,馬海濤並沒有單純地抱怨,而是積極在想辦法。就拿儲藏為例,為了提高盈餘,他們租用糧食儲藏單位的場地和庫房,雖然每噸要付出30~40元的租金,但也多少解決了一些問題,至少提高了3%的利潤。

  同樣是糧食儲藏問題,南和縣守信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李守信更有話語權。

  不到40歲的李守信在當地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多年來一直對糧食生産情有獨鍾,當然也曾因糧食儲藏吃過苦頭賠過錢。2013年初,在取得了社員的支援後,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100萬,社員股金300萬元,加上當地農行、建行的貸款共計600萬元在北莊村頭修建倉庫。當年6月,4000平方米的倉庫建成投入使用。今年6月又有2000平方米的倉庫投入使用,總倉容達到了6000平方米,目前總儲糧數可達1500萬公斤。

  “倉庫建成後,不僅解決了自己和社員的糧食儲藏問題,産生的收益也是多重的。”李守信為人憨厚,可談起生意經來卻很有一套,他給記者算起了收入賬:“對外代儲糧食每噸收40元保管費,給一些相關企業代收糧食每噸收50元代購費,再加上存儲期間糧食價格上漲的差價,這幾項加起來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基層職能部門扶持力度亟待加強

  從國家政策層面,對合作社發展的支援力度日益加大,這是合作社理事長們共同的看法,只是在具體落實上缺乏更快速有效的細則。一位基層國土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像建曬場和倉庫需要佔地,雖然國家有政策允許,但在具體實施時有一定困難。

  “合作社的規模到一定程度,會面臨一個瓶頸,這時如果資金和基礎設施跟不上,風險就變得不可控。”永年縣華翔糧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郝科向説。

  郝科向告訴記者,在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得到了農業、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援,從30畝地起步,到現在流轉了近3000畝,示範帶動了周邊2萬餘戶群眾13萬畝耕地,並多次承擔縣級安排工作的糧食高産示範田建設。也正因如此,晾曬儲藏、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資金問題開始成為了制約發展的瓶頸。

  多年來一直從事“三農”問題研究的河北省委黨校張宏升教授認為,就目前來講,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建議,要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完善從省市到縣鄉村的公益性服務體系,搞好綜合、協調、示範、組織、指導工作,對農民合作社提供産前生産資料供應、産中技術指導、産後産品銷售加工等全程服務,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給予合作社必要的指導和扶持,為合作社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