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援讓我們堅持種糧更有底氣了”
- 發佈時間:2014-12-16 04:32:27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陳四化張培奇實習生范亞旭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糧食合作社逐漸成為糧食生産的主導力量。如今,糧食種植合作社發展如何?12月5日,記者前往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一探究竟。
資金困擾糧食合作社
郭法路是武陟縣郭庵發路農機合作社的理事長。今年合作社種了2450畝地,主要以小麥和玉米為主。同時還託管了近1萬畝土地,負責這部分土地的耕、種、收。他告訴記者,合作社流轉的土地,每畝國家補助200元農資補貼。除去人工、機械、農資等費用,最後純收入每畝每年500多元,但由於合作社發展投入太大,利潤又全部投入到地裏面了。
今年河南省夏秋連旱,郭法路的合作社也受到了影響。“玉米平均1250斤,産量雖然不低,但澆水投入比較大。”合作社監事長郭發慶説。面對高昂的噴灌設備安裝費用,郭法路一下拿不出這麼多錢。“噴灌比較省錢,但前期投入比較大,僅地下配設管道每畝都需要500元左右。”郭法路無奈地説。
記者了解到武陟縣多家糧食合作社都面臨融資難題,為幫助合作社解決資金不足問題,今年焦作市委農辦拿出1000萬元作為擔保金,為合作社做貸款擔保。同時,對達到一定規模的糧食種植合作社給予30萬元的補貼,以此來緩解農業種植合作社融資難題。郭法路的合作社就得到了30萬元的烘乾項目補助。
“我沒有什麼本事,只能開個拖拉機種地,常年與土地打交道,現在政府的政策好了,我也準備淘汰傳統的種植模式,發展全程現代化、規模化種植模式。雖然現在資金還是短缺,但我不會放棄土地。政策支援讓我們堅持種糧更有底氣了。”郭法路最後告訴記者。
打造菡香大米品牌
在武陟縣喬廟鄉馬宣寨村,記者見到了河南菡香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福軍。據介紹,合作社成立於2006年,種植面積為2100畝,主要是水稻、小麥兩季輪作,明年王福軍還準備再流轉3000畝。由於合作社起步早,生産條件基本成熟,王福軍現在從種到收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
“從2009年大規模流轉土地開始,我就把所有盈利都投入到購買農機設備上,2013年我們基本上實現了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現在基礎設施比較齊全了,只要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我們的合作社每年應該都會豐收。”王福軍説。
在王福軍的帶領下,2012年菡香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還橫跨焦作和新鄉,牽頭組建了河南首家合作聯社——焦作菡香沿黃稻米合作聯社,聯合社由13家合作社組成。聯社內的土地統一供種子、農藥,統一管理,統一收穫,最後菡香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以每斤高出市場價0.02元的價格收購統一加工銷售,打造以沿黃綠色生態稻米為主的菡香品牌。
“現在合作聯社的糧食從來沒有為銷售發愁,今年受乾旱影響黃河水量減少,只種植了3.7萬畝,明年準備擴大量,統一供種4.7萬畝,來保證菡香大米的源糧安全供應。”王福軍説。現在合作聯社內的水稻在生産、管理、儲運、銷售等環節已經形成了一條産業鏈,菡香大米也通過網上銷售、固定客戶、直銷店等載體銷售火爆。
多措施扶持糧食合作社
記者採訪中還了解到,王福軍從去年開始為合作社內的土地購買了保險,並與保險公司協商,打破了保險條例上糧食減産50%開始理賠的規定,今年合作社的土地由於受到乾旱影響出現了減産,但也得到了保險公司的一定賠償。“農業保險不應該是商業性質的,應該是政策性的,平原地帶的土地以現在的科技水準不可能減産50%,一般老百姓看不到理賠的希望也不可能去買,這也是農業保險一直難以推行的原因。”還兼任河南省現代農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的王福軍從政策層面講。
近年來,武陟縣非常重視合作社的發展,每年從縣財政中拿出300萬元對合作社採取資金獎勵政策,同時對糧食種植合作社進行一部分補助,補助採取只增不減的方法,盡可能減少合作社資金短缺問題。
對於合作社理事長及主要負責人,武陟縣還給予他們一定的政治待遇,武陟縣現有20多位合作社理事長當選市、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讓他們有政治身份、政治地位和話語影響力,以此能夠全心投入到國家糧食生産中。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