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兩區一圈一帶”促山東變局

  • 發佈時間:2014-12-16 00:29:5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山東“經濟總量大而不強,區域發展快而不均”,成為提升發展品質、推動自身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軟肋。為此,山東省委、省政府開展“面上推開、點上突破、融合互動”的工作思路,使“兩區一圈一帶”區域戰略在廣袤的齊魯大地上全面實施,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趟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路徑。

  藍黃戰略:搶佔發展先機

  作為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藍區”承載著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重任。“黃區”則要在生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趟出路子。藍黃“兩區”優勢互補、相互呼應、同向著力,共同推進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為全國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經驗和做法。藍黃“兩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各種要素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藍黃“兩區”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産業轉型升級和集群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成為全省科學發展的強大引擎。

  “藍區”現代海洋經濟蓬勃發展。2013年,山東省海洋生産總值突破1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41.4%,總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國前列。海洋裝備製造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産業、現代海洋漁業及水産品精深加工業、海洋運輸物流及文化旅遊業發展持續保持領先地位。成立了全省首家海洋産業聯盟——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生物産業聯盟。“四區三園”快速崛起,青島西海岸新區集聚了港口航運、船舶海工、汽車及零部件等六大千億級産業集群。18家省級海洋特色産業園聚集效應增強、亮點紛呈、特色鮮明,共聚集企業2000多家,其中海洋産業企業佔比達到60%。

  “黃區”高效生態經濟迅速壯大,高效生態農業、石油裝備製造業等五大優勢産業加速發展,黃三角高效生態産業體系基本建立。主營收入30億-100億元的企業達到33家,過百億元的企業14家。黃三角已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棉、特色果蔬生産加工出口基地和生態養殖基地。培育了壽光蔬菜、沾化冬棗、黃河口大閘蟹、高青黑牛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建立了全國規模最大、産業集中度最高、科研能力最強的石油裝備製造産業基地。“渤海糧倉”工程實現突破,在中度鹽鹼地上種植的1萬畝小麥獲得成功,平均畝産達到300公斤以上。東營、濱州、濰北、萊州四大臨港産業區已進駐中海油等企業1300多家。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生産總值比2009年翻了四番,財政收入增長了10倍。

  一圈一帶:補齊發展短板

  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是山東省情的一個明顯特徵。西部發展相對滯後,一直是山東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塊短板。針對不同的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加強分類指導,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山東邁上新臺階的必然要求。為打破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態,山東省委、省政府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圈一帶”戰略構想。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定位為全省改革開放先行區、轉型升級示範區、文化強省主導區、生態文明和諧區,全國重要的戰略性城市群經濟圈。主要任務和目標是:2013—2020年,加大突破省會城市力度,做大做強省會經濟,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成為山東中西部崛起的戰略平臺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西部經濟隆起帶”擬在2013—2020年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産業基地、高素質勞動力富集地帶、體制機制創新試驗區、生態良好的美麗新西部。發展重點是建設四大發展高地:轉型升級和經濟文化融合發展高地、“兩型社會”建設和商貿物流高地、統籌跨越和生態低碳發展高地、科學發展和鄰邊經濟高地。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戰略,重構了山東區域新版圖,對於打破山東東、中、西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具有重要意義,對山東上承“環渤海”下啟“長三角”的戰略樞紐地位具有巨大提升作用。

  按照“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規劃,到2020年形成區域“一小時生活圈”。規劃實施一年來,圈內發展迅速,大大縮短了圈內城市差距。尤其是濟萊協作區建設加快推進,交通同城化、通信同城化、戶籍管理同城化、公共服務同城化等一系列重大發展舉措,為區域內城市迎來了高層次、多樣化的發展機遇,為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用奠定了基礎。

  “西部經濟隆起帶”産業轉型成效顯著。城鄉融合、産城融合、經濟文化融合,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發展高地。菏澤市加快推進牡丹産業化,首條年産10000噸牡丹籽油生産線已投産運營。德州市進入國家第一批新能源示範城市(産業園區)創建名單。臨沂市加快國際商貿名城建設,山東高速物流綜合園區、“菜鳥”網路臨沂電商産業園等重大項目次第入駐。

  三策並舉:實現鳳凰涅槃

  隨著“兩區一圈一帶”戰略的次第實施和穩步推進,山東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省的發展格局已經形成,統籌陸地和海洋經濟發展的路徑已經清晰。

  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指出,“兩區一圈一帶”戰略,體現了各區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符合山東實際,是山東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的深化和完善,是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向縱深推進的重要標誌,對山東發展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山東省省長郭樹清認為,藍黃“兩區”的規劃建設,既是山東在新的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機遇,也承載著示範引領全國區域發展的重要使命。

  藍黃“兩區”已經成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加快轉型升級的新抓手。2011—2013年,藍黃“兩區”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0.9%,高於全省0.8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8.9%,高於全省0.5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21.4%,高於全省0.8個百分點。産業結構持續優化,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迅速發展,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取得長足進步,濱海旅遊、生態旅遊、休閒養生等旅遊業態日趨成熟。2013年三次産業比例達到6.9︰52.6︰40.5。

  目前,“一圈一帶”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交通、文化、城鎮體系、開放型經濟、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等14個重點專項規劃業已編竣,高速公路網5個省級中長期規劃修編工作也已近尾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基礎設施、要素市場、生態建設、公共服務“五位一體”發展態勢明顯,新資訊等六大産業加快發展,物聯網産業百強企業培育計劃加快實施,省會城市群旅遊聯盟已經成立,濟萊協作區建設迅速推進。“西部經濟隆起帶”産業升級、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科技創新、人力資源“五個方面”同時著力,産業轉型成效顯著,現代農業等七大産業集群迅速發展,規模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數量達4066家,家庭農場發展到2079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