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推動“兩區”建設上規模上水準

  • 發佈時間:2014-10-09 04:33:45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王冠星

  自201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兩區”的安排部署以來,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全省“兩區”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兩區”正在成為帶動全省服務業發展、加快建設高成長服務業大省的重要引擎。

  框架形成典型涌現

  “我省‘兩區’建設起步良好,目前框架體系已基本形成。”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各地嚴格按照“三規合一”推進規劃編制工作,全省176個“兩區”發展規劃編制基本完成;已有41個“兩區”成立了專門運營管理機構,理順“兩區”與所在行政區域的關係;省財政專項安排7.3億元資金用於支援“兩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目前“兩區”建成區面積達104.9平方公里,道路、供水管道分別達19104.9公里、5965.8公里。

  各地積極破解制約“兩區”建設的機制障礙和要素瓶頸,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産業集聚,培育了亮點特色,提升了服務功能。在工作推進方面,鶴壁等市實行項目聯審聯批和“一站式”服務,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快了建設進度,提升了發展品質。在要素保障方面,三門峽市商務中心區在區域內實行“封閉運作、自求平衡”的運作模式,實現社會融資17.5億元,有力支援了基礎設施建設。在産業發展方面,鄭東新區加快建設以金融集聚區、總部基地為特徵的國際化商務中心區,已吸引129家金融機構入駐,27家世界500強和34家國內500強企業設立分支機構或開展經濟活動,區內面積僅3平方公里的CBD,稅收“億元樓”達17幢。

  發展障礙亟須掃除

  近年來,我省“兩區”蓬勃發展,成為高成長服務業大省建設中的亮點。但要持續推動“兩區”建設出形象、成規模、見成效,仍有一些“絆腳石”需要掃除。日前召開的全省“兩區”建設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省“兩區”仍處在建設發展初期,各地發展水準參差不齊,發展定位還不夠清晰,體制機制尚未完全理順,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準有待提高等突出問題亟待破解。

  發展定位還不夠清晰主要表現在,一些地方對“兩區”的科學內涵理解不透,功能定位把握不準,在規劃建設、招商引資、項目佈局上缺少主攻方向和具體抓手,造成主導産業不明確、特色産業不突出、發展成效不明顯。

  體制機制尚未完全理順突出表現為運營管理機制不健全,目前全省還有3/4的“兩區”沒有明確專門的運營管理機構。同時,“兩區”建設的工作推進機制、要素保障機制、考核激勵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準方面,一些地方用地比較粗放,“兩區”的項目和企業佈局不盡合理,個別項目佔地過大,單位土地投入産出強度偏低。

  把握關鍵提升層次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下一步“兩區”建設的努力方向,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全面理解、正確把握“集聚”、“特色”、“服務”、“融合”四個關鍵詞,開創“兩區”建設新局面。

  “集聚”就是要通過商務、商貿等同類和相關企業的集中佈局,形成專業分工、協作配套、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産業集群,更好地發揮規模效應、協同效應和輻射效應。

  “特色”就是要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原則,著力培育具有獨特競爭力的主導産業,實現錯位發展,從而在較長時期內保持動態競爭優勢。

  “服務”是指加快“兩區”建設,必須更加突出其經濟服務功能,促進城市形態佈局、産業結構、就業結構和群眾生産生活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協調,從而既適應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要求,又滿足居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更好地服務區域發展。

  “融合”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産城融合,另一方面是産業融合。要加強“兩區”與産業集聚區和各類專業園區對接,推動“兩區”內生産性服務業企業為工業、農業提供服務,注重通過社會化方式吸引各類企業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等入駐“兩區”,促進“兩區”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發展。③12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