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小機場虧損怪圈:12億紅包難解大躍進後遺症

  • 發佈時間:2014-12-13 09:43: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大部分中小機場運營狀態不甚理想的狀態之下,國內機場建設的速度仍然漸入高潮。而對中小機場生存至關重要的財政補貼方案也如同國有航空公司接受國家注資一樣,爭議與質疑時刻相伴,對於機場建設是否存在“大躍進”的爭論始終不能平息。

  機場需“進補”

  “機場是公共事業,國家對公共事業給予財政補貼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至於以此來説機場是不是建得太多跟補貼與否根本沒關係,”對於最新公佈的機場補貼預算方案,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內民航資深從業者對本報記者表示,“以國內機場的密度和數量來看,要想真正發揮航空業對經濟的整體拉動作用還差得很遠,單純看某一部分的得失顯然有失偏頗。”

  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下稱民航局)于12月8日發佈了《關於2015年民航小機場補貼預算方案的公示》,根據公示內容,明年全國將有146個機場獲得民航發展基金補貼,總金額超過了12億元。

  民航局對部分機場給予財政補貼源於2008年民航局(其時為民航總局)與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於印發民航中小機場補貼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該辦法將國內機場按照地區和吞吐量標準劃分為三大區域四檔標準,並以機場所在分類標準的固定補貼以及機場類別變動和吞吐量變化為參照的變動補貼構成。

  一位此前在民航局供職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不同地區的機場所面臨的發展環境也千差萬別,這個補貼的依據在於向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並重點關照小型機場。”

  “當然,補貼資金主要用於彌補機場提供普遍服務發生的支出,這其中最為重要的目的還是為了保障安全生産,不能説因為機場效益不好就減少在必要設施維護以及更新等方面的投入,”前述人士表示,“實際上這部分資金對於機場而言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但並不足以解決機場在經營管理方面的持續性問題。”

  但地方政府建設機場以及發展本地區航空運輸業的熱度往往被過於關注。各地新機場開工或者改擴建等項目往往大張旗鼓,但機場航班量稀疏、運營難以為繼卻悄無聲息,儘管如此只要機場還在運營便需要嚴格依照規章制度及標準。

  “事實上機場建設作為基礎設施投入都會有一個比較長的階段才能見效,就像經濟發展有個過程一樣,大都市也不都是生來繁華。”一位國內正在修建機場的三線城市市政府領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濟欠發達地區修建機場目的不就在於改變麼?如果沒有信心實現這個變化,何必非要給地方財政增加這麼大的壓力?”

  地方政府對於建設機場的熱情不亞於“4萬億”時期對於高速鐵路的爭奪。不久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佈吉林省松原民用機場、青海省果洛民用機場、內蒙古扎蘭屯機場、雲南省瀾滄民用機場、貴州省仁懷民用機場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批復,總投資額為54.9億元人民幣。

  而根據“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年底,我國新建機場將達70座,改擴建機場101座。

  事實上,對於國內大部分中小型機場所面臨的困境,作為行業主管部門的民航局心知肚明。儘管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多年來是機場建設最為堅定的支援者,但他也在很多時候承認目前機場運營的狀況確實堪憂。

  就在12月5日,李家祥在成都一次公開的發言中透露,“目前全國200個機場大概只有50個賺錢,其他全都虧損,其原因或與現有機場的管理體制有關。”

  行業結構之困

  “地方政府對於機場建設有一個問題是需要反思的,那就是貪大求全,不管多大規模的城市,在機場建設規劃上都喜歡追求一步到位,”前述曾在民航局任職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一些小地方明明不需要那麼高標準的跑道、那麼大的航廈,因為在相當長時間裏是沒有這個需求的,可一旦修成那個規模,維護和管理費用就成倍攀升,這也是很多機場虧損的重要原因。”

  但在一位地方政府官員看來,在機場建設上追求高標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一些小機場建成以後因為客流有限,很多又希望開通京滬這類熱門城市的航線,一些民營航空公司沒有資源,只能通過地方政府協調國有航空公司前來開通航線,由地方政府給予相應的補貼。

  這種運營模式之下往往形成一種怪圈,即一個機場建成之後只有很少的航班量,政府為了維持航線運轉以及機場運作還需要投入大量的後續資金,而對於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卻難以在短時間內顯現,所以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

  “事實上中國在航空業發展的路徑上很多地方都參照美國,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沒有學到,那就是大量的小型機場以及支線航空業務與大機場之間的幹線業務組成的航空運輸網路,”某國有航空公司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國內一直提出發展支線航空,目前什麼狀況也能看到,很多機場幹線不飽和,支線看不上,成本和並沒有太強支援力度的政策又使運營支線航空業務的公司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支線業務處於一種國有看不上、民營沒能力做的狀態。”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裏,行業主管部門都在試圖通過各種方式推動支線航空業務的發展,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政策,但因為成本過高,又沒有更有力度的扶持政策,所以航空公司普遍更願意投入幹線業務,事實上國內支線航空無論從業務量還是機隊規模方面一直是處在一個極為緩慢的發展狀態。

  而中小機場的另一個主要業務方向通用航空業,在經歷了一陣熱度之後也亂象叢生,在空域實現真正全面放開的狀況之下想要真正得到發展顯然也具有非常大的困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