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川茶重振大幕開啟

  • 發佈時間:2014-12-13 07:32:2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施維張偉賓

  “走,口子上坐茶舖子!”一聲川味十足的吆喝,街面上一溜串兒的茶鋪就已啟了鋪板。老茶客們朝著自己慣常坐的茶舖子慢慢踱進去,與堂倌師傅打個招呼,便在每天固定的位子坐下。

  在四川成都這個“讓人來了不想走的城市”,茶肆廣布于街前屋後,悠閒的成都人已經把吃茶當成一種生活形態。但是,提到喝茶,人們腦海中往往會首先閃過龍井、普洱等知名茶葉品牌,而不會想到川茶。

  為什麼一個擁有3萬家茶樓,吸納100萬人就業的茶葉産業卻沒有自己響噹噹的品牌?為什麼一個傳統茶葉大省的茶葉産值與其産業産量地位並不相當?為什麼一個在農業産值中並不佔主導地位的茶葉産業能成為省政府一號文件的專題建設目標?川茶品牌如何重振?記者走進四川,尋找答案。

  曾經是茶馬古道的源頭之一如今畝均效益不到2000元尷尬

  川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茶葉種植面積、産量均居全國前列。

  據四川省茶葉行業協會會長沈前貴介紹,近年來川茶産業的發展勢頭較好:全省茶園面積已接近400萬畝,全省各個地市都有適合産茶的規模化基地分佈,2013年全省産茶21萬噸,實現綜合産值約400億元,綜合排名國內第三。

  “四川省的茶葉每年有大量外銷,為滿足全國人民的茶葉需求做出了貢獻,更重要的是,至今西藏地區的茶葉需求仍主要靠四川提供,尤其四川雅安所産邊茶(藏茶)佔全國邊茶的50%以上,歷史上因此而形成了中國茶馬古道的源頭之一。茶葉對藏區人民來説,不僅是休閒飲料,而且是生活必需品。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川茶在促進民族融合和整治穩定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介紹説。

  然而,川茶的品牌影響力與浙江西湖龍井、福建鐵觀音等茶相比,在區域品牌、企業品牌或者行銷方式方面都與前述茶葉品牌有較大差距。根據四川省社科院打造中國名茶核心區對策研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四川省茶園面積與福建、浙江相近,但茶葉産業總産值還不到福建、浙江的一半。

  “養在深閨人未識”,“酒香也怕巷子深”,沈前貴認為,作為産茶大省的四川,這些年在全國茶葉主産區中的位次在後移,最根本的問題是:品牌叫得不響。川茶有品牌,但是散而小,消費者對川茶品牌認可度不高,由於品牌不響亮而導致産品銷路不暢,企業做大做強步履維艱。由於品牌不響,直接導致四川茶葉畝均效益不到2000元,遠遠低於浙江和福建3000多元的效益水準。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沒有好品牌,有一些四川茶葉在每年的産銷旺季,直接被作為原料或供應基地提供給了浙江、福建等地茶商,加工包裝後貼上當地茶商的牌子,“為他人做了嫁衣”。而這樣茶葉的比例,據沈前貴保守估計,要佔到全省産量的20%以上。

  雄起從一號文件聚焦到重裝上陣各路兵馬集聚力量鬥志正昂

  因為曾經輝煌,所以記憶猶新。因為存在差距,所以奮起直追。

  今年初,四川省政府1號文件《關於加快川茶産業轉型升級,建設茶業強省的意見》發佈。文件指出,要把四川省建成國內外知名的茶葉生産、加工和貿易、文化基地,到2017年,全省茶葉種植面積500萬畝,産量30萬噸,綜合産值達到600億元;到2020年,建成千億元川茶産業。

  把“三農”工作作為1號文件是中央和各地常見的政策導向,但是把農業産業中的一個並不佔主導地位的産業單獨拿出來作為1號文件的主題,在全國省級行政區域範圍內,只有四川省。這意味著,在四川新一輪的産業發展中,茶業將處於重中之重的地位,成為四川省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

  “這相當於吹響了四川茶企整合的號角。”四川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省政府“1號文件”的出爐讓業界為之振奮,無論是品牌打造、基地建設,還是品質提升,文件中都作了明確規定,而為加強組織領導,還建立了省政府分管領導召集的川茶産業發展省級聯席會議制度。

  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力培育産業品牌,實施品牌培育工程,全省重點打造兩個區域品牌,支援各重點産區打造一個地域品牌,支援川茶集團等優勢企業建立品牌聯盟,組建品牌集團;重點建設20個規模20萬畝以上的茶産業基地強縣,建設300萬畝生態高效茶葉基地和規模化有機茶園。

  同時,1號文件還明確,將從推進産業園區建設、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建設品質監管體系、完善市場體系、挖掘弘揚川茶文化等方面增強茶業發展支撐能力,並支援茶産業、茶文化與旅遊業融合發展,打造中國茶馬古道等文化旅遊精品路線,開發茶文化養生、體驗、休閒觀光等項目,支援中國茶葉博覽城、川茶博物館、川南茶博園建設。

  導向既已明確,各路力量蜂擁而至,鬥志正昂。四川省社科院李后強博士組織的課題組,根據川茶在全國茶葉中的重要地位,建議集中力量打造“中國名茶核心區”,在廣元、雅安、宜賓、西昌四點相連所形成的菱形範圍內,包括成都、眉山、樂山、雅安、宜賓、瀘州、資陽、內江、南充、巴中、廣元、涼山和遂寧等13個市州整體打造中國名茶産業品牌。既要注重“産業高端”,增加茶葉品種和提高種茶産能,又要注重延長産業鏈,擴大川茶的市場競爭力,通過向消費者提供川茶産品的體驗和認知,來建立並保持互需關係。

  “核心區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打造有機、綠色等放心茶。”沈前貴説,協會未來還將組織禪茶聯盟等組織做好川茶品牌建設和行銷工作。“建設中國名茶核心示範區,能夠推進茶葉産品高端化和多樣化,延伸茶葉産業鏈條,增加附加值,加快川茶走出國門,佔領國際市場,有著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川省茶葉行業協會有機茶聯盟執行主席周述國説。

  突破構築多點多級發展新格局實現千億茶葉強省目標

  政府和企業紛紛把茶産業作為重大發展機遇,既是因為看到了茶産業存在的巨大效益空間,更是因為茶産業是落實“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中既易操作又輻射廣闊的重要增長極。

  “不僅具有數量眾多的茶園基地,四川省還有茶産業相關的完整産業鏈,對綠茶、紅茶、花茶等有完整的加工體系。此外,四川省把茶産業作為休閒産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促進都市休閒和農家樂旅遊發展的重要一環,為重塑四川經濟增長創造了機會。”郭曉鳴介紹説。

  “要把川茶做大做強,必須要把流通環節做大做強!”龍和國際茶城董事長覃中和説,四川省與其他茶葉大省相比,流通環節是一個明顯的短板,而龍和國際茶城通過千畝生態觀光茶葉種植基地示範,為數百家茶葉企業搭建産業集散、交易平臺,把茶産業流通環節做順暢。茶餐、茶藝培訓、茶園觀光……以文化帶動産業,以産業推動文化,愛茶的人,做起茶葉産業來,除了一板一眼,更多是厚積薄發,意蘊深遠。

  愛茶人做茶産業,除了厚重感,也有敢於突破的勇氣。

  “只有把有機茶做好,才能發揮茶産業的高附加值和帶動效益。”周述國説,有機茶産業聯盟做的主要事情就是在全省引導有機茶葉種植生産,以村、社和種植個人或企業種植茶葉基地為主要目標,建立以鄉、鎮、縣(市、區)為行政執法監控的茶葉種植基地安全保障體系,確保茶葉種植不亂施化學肥科,亂打化學農藥,以保證茶葉原料安全。

  據了解,由四川省有機茶聯盟重點成員單位和本色有機茶聯盟公司共同發起的核心區建設已經步入關鍵階段。包括有機茶種植核心示範區、中國名茶文化核心示範區、中國名茶核心示範區等。

  在郭曉鳴看來,做大做強川茶産業,關鍵是政府、主體是企業、基礎是農民。政府要加大對茶園基礎設施建設,並整合資源進行品牌建設;企業要加大茶園升級改造、茶葉標準化生産和品質控制、品牌培育和行銷等工作,同時要建立起與一家一戶茶農的組織化工作和利益聯結機制,讓企業和農民都能在做大做強川茶産業的過程中獲益。

  “受體制、宣傳、技術、環保、融資等方面因素影響,川茶做大做強實現跨越式發展受到掣肘,迫切需要統一規劃,科學指導發展。”四川省社科院綜合研究室主任林彬表示。

  為了凝聚全國力量,12月中下旬,四川省還將舉辦“首屆中國名茶核心示範區建設論壇”,以充分挖掘川茶發展的區位優勢、文化優勢和産業發展優勢,提升川茶品牌形象,擴大川茶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通過培育茶葉重點龍頭企業,形成多級支撐的新格局;加強茶葉生産的規模化、標準化、安全化水準,加快發展茶葉精深加工,延伸産業鏈條;積極發展茶文化創意、茶生態旅遊、餐飲等文化和服務産業,形成多點支撐。”四川省社科院課題組建議,通過構築多點多級支撐的發展新格局,最終實現四川省千億茶葉強省的目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