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喚醒農村"沉睡資産"

  • 發佈時間:2014-12-13 05:59: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億萬農民來説,2014年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從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到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再到宅基地等集體建設用地改革,表面並無關聯的“三箭齊發”,顯示出對農地確權賦能的力量,激發了農村“沉睡資産”的活力,為農業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細微的變化傳遞新的力量,廣袤的農村並非只能眺望城市繁華的背影,農民土地財産權利的大門正徐徐打開。到鄉村去,能夠傾聽到鄉親們的心聲,感受到農村改革的火熱。時至年末,《經濟日報》記者為您講述一組看似平常的故事,這些故事圍繞土地,紮根土地,也反映出眼下農地改革的生動景象——

  試水地票

  200多億元資金回流農村的背後

  【這一年】城鄉要素交換不平等、農村資源過多流向城市,是長期以來我國城鄉結構的突出問題。眼下,多地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條件下,賦予農村集體經營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等權利,部分農村改革試驗區正穩步開展宅基地改革試點。

  雖是冬日,重慶市梁平縣蟠龍鎮青埡村村民王興貴家4分多的山坡地裏,花椰菜、青菜頭等各色蔬菜卻長得鬱鬱蔥蔥。王興貴告訴記者,這片菜地原本是他家閒置的宅基地,復墾後變成了菜地,還歸自家種,有不錯的收益。除此之外,他還拿到了近10萬元的“地票”。

  王興貴第一次聽説“地票”是在2年前。當時,全家搬進了新房,如何處置老房子讓他犯難:拆掉,捨不得;不拆,閒置下去會慢慢損毀。“聽説廢棄的宅基地復墾不僅可以種地,還能領到好幾萬塊錢,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他到鎮復墾辦公室辦理了相關手續。國土部門將宅基地測量測繪核實後,舊房就拆除了。經過一段時間培肥地力,王家的小菜園今年初開張了。

  以往,廢棄宅基地只能在農民手中閒置或交還村集體。重慶統籌城鄉改革,探索了“地票”這一創新舉措:閒置、廢棄的農村宅基地等集體建設用地,經過復墾驗收後變為耕地,騰出的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農村發展,節余部分以市場化方式公開交易,形成“地票”。重慶市規定,城市新增經營性建設用地必須使用“地票”。“地票”交易過程中所産生的收益,85%歸農民,15%歸村集體。“地票”制度自施行以來,累計200多億元資金回流農村,改變了以往城市單向抽取農村資金、資源的狀況。

  在保護耕地的同時,“地票”也為城市發展提供了空間,使農民享受到了改革帶來的紅利。在每一場“地票”拍賣會前,土地交易所都會公開發佈交易資訊,確保參加交易的市場各方的資訊對等。“地票”成交單價也由首場的每畝8萬元逐步提升,目前穩定在20萬元。這意味著農村集體經營建設用地獲得了市場定價,成為農村“三權”抵押融資的評估參照。

  “在‘地票’試行初期,關於收益的分配方案困擾了我們很久。”重慶市農村土地交易所是國內第一個農村土地交易所,也是“地票”交易的平臺。該所執行總裁童代志回憶説,最初甚至想過給復墾區、落地區都分一部分,最後才認定了土地使用權人和所有權人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上的收益關係。

  在實踐中,“地票”改革者們慢慢認識到,“地票”是持票人的財産權利,之前有期限的“地票”可通過延期的方式處理;層層劃撥會使農民拿到款項的週期變長,那就推行直撥。如今,農村土地交易所依託銀行,將價款直接撥付到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賬戶,在撥款過程中還必須實行“三公示兩審核”。

  伴隨“地票”産生的農村建設用地復墾,與産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拓展了農業發展空間。涪陵馬武鎮石朝門村2011年和2012年通過建設用地復墾,增加耕地面積203畝。今年以來,全村陸續成立了3個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微型農業企業52戶,發展蔬菜、中藥材、水稻制種,取得了較好收益。

  上圖 山東高青縣常家鎮臺李村村民在公示墻下,認真核對自家的土地資訊。本報記者 喬金亮攝

  引導流轉

  28%承包耕地走向規模經營

  【這一年】千家萬戶的小農經濟正迎來巨變。通過“三權分置”搞活土地經營權,實現“穩制活田”,增加農民土地流轉收益;通過股份合作,使農民享受集體資産股份分紅收益。今年以來,土地加速向大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流轉,全國承包耕地流轉比例超過28%。以往“長久不變就是不允許經營權流動”的錯誤觀點,正被實踐澄清著。

  記者來到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北曹各莊村呂秀娟家裏時,呂秀娟夫婦倆正在看電視。去年,她家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委託村裏把自家的4畝地流轉給了紐西蘭項目高效設施農業園。

  50歲的呂秀娟種過梨樹、西瓜,但結果都不怎麼理想。“光梨子套袋每天雇人的成本就得100元,自己幹又忙不過來。本來一棵樹能收10筐,遇到自然災害也就只剩1筐。梨子價格波動又大,賺一年、平一年、虧一年,算總賬下來只賺了自家的人工錢。”種瓜也是一樣,競爭激烈不説,又接連遇到自然災害,損失慘重。

  如今,她家每畝地一年的流轉收入就有1500元,4畝地旱澇保收能賺6000元。村裏有1800多畝耕地,過去畝收入在1000元左右。九成村民都選擇把土地流轉出去,總共流轉了1200多畝。“我們簽了18年合同,每5年租金還會遞增。”呂秀娟告訴記者。

  土地流轉能否順暢的關鍵要看承租方的務農效益,這是維持其對農民租金承諾的現實基礎。承接北曹各莊村土地的,是紐西蘭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在北曹各莊村頭,園區現代化的高産溫室大棚已經建成。這組無土栽培蔬菜種植溫室大棚每個棚就能産8萬斤番茄,是普通大棚的好幾倍。園區內應用了物聯網自動控制技術,還在國內首次採用了霧化系統。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全面完工後將優先錄用當地勞動力,預計能帶動村裏500多人實現就業。

  嘗到經營權流轉好處的,還有45歲的張長春。嫁到龐各莊鎮梨花村後,她一直跟著丈夫務農。過去就靠家裏7畝多地過活,“天沒亮就下地,天黑才回家,扣除成本和人工,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張長春把7畝地重新做了分配,流轉出去3畝交給村裏合作社統一經營,自己種4畝,一年能掙3萬元至4萬元。她還把家裏佈置佈置,搞起農家樂,又多了一筆收入。

  土地流轉為農民股份合作打開了大門。梨花村黨支部書記張俊臣告訴記者,“村裏從農戶手中流轉了1700畝土地,建立了1000畝出口梨基地和500畝設施農業,效益挺好。村集體還統一試種了200畝紅香酥梨,新品種不僅外觀好看,而且更耐儲存,成了梨花村的新招牌。”張俊臣計劃今年和大企業合作搞農産品深加工,“梨花酒、老北京梨湯、梨花精油,這些産品市場前景好,村民可以入股,很快就能拿到股金分紅!”

  上圖 甘肅高臺縣合黎鎮七壩村三社種植戶李會正在晾曬紅辣椒。今年以來,高臺縣共流轉土地7800多畝,形成50畝以上家庭農場4個、千畝以上土地流轉示範點3個,提高了農民收入。 王 將攝

  推進確權

  首批15.3萬個村將拿到土地“大紅本”

  【這一年】“有恒産者才能有恒心”。産權清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農村土地承包以來,國家允許農民流轉土地,但由於沒有嚴格進行確權登記頒證,承包地塊的權屬界限不清、合同面積不準,農民權益受到侵害。按照要求,全國要在5年內全面完成確權登記工作。目前,已有1611個縣(市、區)、15.3萬個村開展了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

  借著冬日暖陽的大好時光,江西省永豐縣七都鄉園下村農民王志亮正招呼親朋搭建蔬菜大棚。王志亮在浙江幫人種植大棚蔬菜已有10多年,積累了不少經驗,他一直想著能回家發展。土地確權之前,當地農民對土地流轉顧慮重重,得不到想要的連片土地的現實阻礙了王志亮回家的腳步。今年,縣裏出臺土地確權方案後,他馬上回到家鄉,流轉到了50多畝耕地,搭建起60個蔬菜大棚,建立起了自己的蔬菜基地。

  “現在好了,地塊在哪兒、面積是多少,一目了然。”一直眷戀土地的陶唐鄉邱坊村村民饒傳發感慨萬千。“分田到戶”之時,邱坊村不少農田是産量低且只能種一季的“望天丘”,這類土地按收成方法估算土地面積。與此同時,不是“望天丘”的耕地,因田塊不規整,採取的是近似取整的方法。這麼多年,沒有一個農民能説得清楚自家承包土地的準確面積。饒傳發也承包到了一片這樣的“望天丘”,按勞作時間和收成算,他總覺得這些田的面積應大於承包合同上寫的數字。

  土地確權開展後,他一有時間就跟著測繪隊跑。“現在設備很先進,測出來的面積十分精確”。已測繪出的數據表明,饒傳發承包經營土地13塊,總面積9.53畝,轉包經營面積12.56畝,分別比原來的數據多出了8.24%和12.37%。“明年得多給親戚一點租金,這麼多年都不知道佔了他們這麼多的便宜。”饒傳發説。

  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並不是推倒重來,而是以已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為基礎,查清地塊面積等情況。農業稅取消前,因種田收益低,農戶間無手續隨意互換轉讓土地的情況很常見。而現在免除農業稅,每年種地還有補貼,農民對土地看得重。但是,因人口增減、子女繼承等原因,即使同村農戶之間的家庭承包土地實際經營面積也很不平衡,這也成為土地確權登記時農民反映最多的問題。

  11月24日,坑田鎮塘下村坑口村小組的劉景生因家庭人口增加原因到永豐縣農業局陳情,要求調整承包田。接到信訪件後,經營站站長謝宗根立即帶著《土地承包法》等資料,同村幹部一道,到劉景生家耐心解釋,消除了他的疑惑。為了讓農民知曉政策,謝宗根利用晚上時間幫村民一條條分析解釋,認真梳理歸類,弄清楚哪些問題可以依法解決、哪些問題需要村民民主決定。“土地確權之後,農民還可以利用承包經營權證進行抵押融資;一旦承包地被徵收,農民能以明晰的物權權利獲得相應補償,財産性收入大幅增加。”謝宗根説。

  上圖 “俺家的耕地有了證,無論咋種它都跟俺姓。”拿到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後,山東高青縣常家鎮臺李村村民陳春秀很高興。本報記者 喬金亮攝

  看

  9月29日,《關於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出臺,提出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

  12月1日,《關於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和試驗任務的批復》下發,14個試驗項目被納入全國第二批試驗區,涉及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改革任務

  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審議了《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對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試點條件和範圍要嚴格把關

  讀

  1611個

  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有1611個縣(市、區)開展了土地確權登記試點,已有355萬農戶、4164萬畝耕地完成了土地確權登記頒證

  12.77億畝

  截至目前,我國農戶承包經營耕地12.77億畝,全國農村集體資産總量達到2萬億元

  觀

  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發展是客觀趨勢,但必須看到這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使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産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準提高相適應。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

  工商資本主要是進入農戶家庭和農民合作社幹不了或幹不好的農業生産環節和産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並注意和農戶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確保以農戶家庭為主體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曉山

  (本報記者 喬金亮整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