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城陽:社會治理創新讓百姓更宜居

  • 發佈時間:2014-12-12 01:15:4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城陽區位於青島近郊,也許你還沒聽説過。沒關係,如果你來青島旅遊,或者常坐高鐵出行,很可能就和城陽拉上關係了。繁忙的青島市流亭國際機場,就坐落在城陽區流亭鎮。生産CRH2、CRH380A等動車組列車的中國高速列車産業化製造基地,也在城陽。

  記者每次來城陽,最大的感受就是此地宜居。道路暢通,綠地成片,運動場多,居民安居樂業……連不勝其煩的廣場舞擾民難題,在這裡也迎刃而解。這一切,均得益於社會治理創新。城陽區有關領導表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用“治理”代替“管理”,一字之差,體現了中央治國方略、理念的重大轉變,凸顯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城陽區的城鎮化實踐、社會治理創新,最終目的就是要讓群眾感受到在這裡生活方便、舒適、宜居。

  足球愛好者的小天堂

  記者的好友小張,愛好踢足球,雖然畢業多年,工作之餘還常拉上一班人去踢場球。不過,即使在首善之區大都市,要找個能免費踢球的場地,小張還得四處奔波。對他這樣的足球運動愛好者來説,城陽估計就是天堂的模樣。

  在城陽區,目前平均每4000人擁有一片足球場地,列全國第一,接近德國、義大利等歐洲發達國家水準。記者了解到,從2011年起,城陽區建成帶有1-2片足球場地的體育運動公園30多處,所有場地均免費向市民開放。這些體育公園的足球場連同區內中小學校足球場、社區足球場、部分企業內部足球場,合計達到120余處。按目前全區常住人口40余萬計算,平均每4000人就擁有一片足球場地。

  因為球場多,踢球的人也自然多了起來。據介紹,近些年來,城陽區群眾足球運動發展迅速。統計數據顯示,全區由企業職工、社區居民等組成的“草根足球隊員”達3萬餘人,使城陽區成為青島市“草根足球”最活躍的區域,走在了山東省甚至全國的前列。記者獲悉,每年的城陽“區長杯”足球比賽,參賽隊伍多達80余支,參賽隊員超過1000人。

  記者在城陽區不少學校看到,踢足球的中小學生很普遍,男生、女生都有。據了解,作為青島市唯一的“足球發展試點區”,城陽區在開展校園足球方面已經做出了不少探索,而且成果突出。首先,硬體有保障,城陽95%的學校都完成了塑膠場地的建設,有條件的學校還建設了籠式足球場。第二,讓足球回歸教育,開發出足球校本課程,編寫了足球校本教材,每週開設一節足球課,很多學校都達到了“班班有球隊、周周有比賽”的普及程度。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城陽區實驗小學,全校70個班級,建立起140支足球隊。第三,活動多,賽事多。城陽建立了三級足球競賽模式,學校內有“校長杯”比賽,街道內有校際聯賽,全區有“區長杯”比賽,優勝隊還能代表全區參加市級以上賽事。

  “參與廣覆蓋”帶來了“競技高水準”。城陽區教育體育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在校學生的廣泛參與,一些好苗子也脫穎而出,為上級足球隊輸送出大批優秀的後備人才。全區有袁叢、李明、劉雅鶴3名同學入選國家少年足球隊,12人入選省隊,60余人入選市隊。今年8月份,又有5名隊員參加國家女子少年足球隊集訓。”

  專家認為,足球作為一項運動,有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必須要有基礎、有環境,提高成績才能水到渠成、厚積薄發。

  記者了解到,在上半年舉辦的2013-2014年度青島市第二十四屆“可口可樂”市長杯學校足球聯賽上,城陽區在全部七個級別中共獲得高中女子組、初中男子組、初中女子組、小學男子甲組和小學女子組等5個冠軍和3個亞軍。加上2012年的5個冠軍和2013年的4個冠軍,城陽區近三年已經在此項賽事中斬獲14個冠軍,同時還獲得7個亞軍和5個季軍。

  其實,在城陽區,足球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據介紹,自2011年以來,城陽區、街道、社區累計投資近8億元,以2公里為服務半徑,構建起區、街道、片區三級社區中心網路,建成36處社區中心、40多處室外運動中心,實現了社區中心全區全覆蓋,打造起一個健身娛樂、文化休閒、幸福宜居的15分鐘便民服務圈。除足球場外,社區中心還配套建設了門球場、塑膠跑道等室外運動場所,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等室內健身場所,圖書室、舞美室、棋牌室等文化設施,為居民提供健身、休閒、學習、娛樂活動陣地,保證了各個年齡段居民各取所需地開展不同形式的文體娛樂活動,形成了其樂融融的和諧氛圍。

  辣味十足的市民議事會

  眾所週知,居委會本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但長期以來,居委會幾乎成了政府的“派出機構”,工作就是奉命完成行政攤派的任務。與此同時,很多社區的民主決策仍然採取的是黨員和居民代表會議的形式,很難聽到不同的群眾聲音。決策正確與否姑且不論,單單缺乏與居民的充分溝通,往往就會引發居民的“習慣性反對”,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社區的和諧。

  不過,在城陽是另一番景象。從2013年開始,社區事務由居民説了算。據介紹,城陽區創造性地在社區中心內開設市民議事廳,定期聽取居民意見、徵求居民建議,保障了群眾參與權、表達權,使社情民意成為社區決策的重要參考。

  前不久,該區城陽街道溝岔社區舉行的一次市民議事活動就能很好的説明這一切。“以前走在路上,時不時地就從排水溝傳來一陣陣惡臭,前一陣子召開了市民議事活動,會上我把這個問題反映了,會後社區很快就組織人花了幾天時間把排水溝徹底清理了一遍,現在走在路上空氣好多了。”城陽區城陽街道溝岔社區居民楊友加告訴記者,而這只是社區變化的一個縮影。

  近日,溝岔社區所有共600余戶代表在社區居委會院內參加了社區市民議事活動,活動上,居民把近年來社區的福利待遇停發、環境臟亂差、社區廠房租賃費收繳困難等一系列問題集中進行了反映,社區新上任的班子成員都一一給予了滿意的答覆並於會後立即著手進行解決。到目前為止,社區共為居民辦大小事實40余件,包括社區工作人員特別是治安、保潔等人員的工資拖欠問題,社區給老復員軍人、軍屬的補貼不能兌現問題,環境臟亂差問題等都得到了解決,受到了社區居民的高度評價,社區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觀。

  據了解,2013年3月以來,城陽區創建社區居民議事制度,全區6個街道下屬的195個社區大小事和財務支出必須在議事會上“曬一曬”。每次議事會除了社區“兩委”成員、黨員參加外,還明確規定:500戶以內的社區,戶代表參與率不低於80%;500—1000戶的社區,參與率不低於70%;1000戶以上的,參與率不低於50%。據介紹,每個社區每年至少舉辦3次,普通戶代表參與率最終要實現全覆蓋。

  在市民議事會上,參加會議的不只有社區的領導,街道領導、區委領導都會出席,對於居民反映的問題,不在社區職責範圍內、社區解決不了的,街道可以解決,街道解決不了的,區委可以解決。據統計,2013年以來,195個社區開展了5輪共計993場市民議事活動,居民共提出10大類2812項意見建議,目前已辦結2756項,辦結率98%,回復率100%。

  像這種社區全民議事制度,在山東省屬先河。實踐證明,社區全民議事制度效果顯著。以往的議事會居民參與度有限,只能是幹部在臺上講,群眾在下面聽。而在市民議事會上,幹部是來接受全體居民質詢的,只要不滿意,參會居民可馬上發問。一些社區幹部稱,參加市民議事會時,常常一身汗,居民問題辣味十足。不過,這樣一來,社區事務真正做到了大家定,使政府和社區幹部把對群眾負責放在了第一位。“紅紅臉、出出汗挺好。”城陽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認為,市民議事會制度不僅推進了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還倒逼出了領導幹部工作作風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升,工作方式的創新。與此同時,城陽區以市民議事活動為著力點,加快由“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轉變,大力推進基層民主。

  沒有圍墻的區政府

  記者發現,不管是足球運動,還是市民議事制度,都是依託于社區中心來開展的。從某種意義上説,城陽區社區中心的成功建設運作,不僅在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服務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顯著的作用,也帶來了社會治理思想理念、體制機制和方式手段等方面的全面創新,日益成為基層和諧穩定的活力源泉。

  據了解,城陽區按照地域相鄰、居住集中、便於管理的原則,將全區195個社區劃分為26個片區,在每個片區規劃建設社區中心,構建起完善的區、街道、片區三級社區中心網路。目前,已建成1處區級社區中心、6處街道級社區中心和29處社區級社區中心。

  以城南片區社區中心為例。該社區中心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個部分,總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室內部分設有乒乓球室、棋牌室、檯球室、電子閱覽室、圖書室、多功能廳等休閒場地。室外部分設有400米跑道運動場、2個足球場、4個籃球場、2個網球場、2個門球場等體育場地,配備了各類體育健身器械。此外還包括管理用房、衛生間、115個停車位等附屬設施。所有設施均免費對市民開放。另外,城南片區社區中心還設有5個功能型服務站,分別是:群眾工作站、新市民工作站、志願者服務工作站、法律援助服務工作站和關心下一代工作站,將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政策諮詢等各項便民服務,可輻射周邊10余個農村社區和10余個封閉居民小區,總服務人口3萬餘人。

  以社區中心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支點和抓手,城陽區無疑是十分成功的。那麼,當初是怎樣選中這樣一個發展模式的呢?

  據介紹,城陽區積極“尋標、對標、達標、奪標、創標”,在創新社會治理過程中,一方面,學習借鑒新加坡成功經驗,注重區級層面的系統研究、整體部署、紮實推進,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注重引導村、社區因地制宜、創新實踐,形成了上下聯動、合力共建、分步實施的良好局面。換句話説,創新社會治理,既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學習借鑒國內外成熟經驗和先進做法,又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傳統優勢。

  看來,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當地政府的主導作用及其背後的執政理念。記者發現,城陽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是沒有圍墻的一個大院,居民出入自由,辦事通暢。在當地政府看來,群眾是城鎮真正的主人。而他們要做的,就是把公共服務作為以人為本的要義,全方位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商業商務設施等各方面的配套,特別是社區中心、農貿市場等的規劃建設要牢牢抓在手中,著力完善城市建設“青島標準”。

  記者獲悉,城陽區社會治理、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踐與經驗,目前已被青島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城陽模式”。城陽區有關領導表示,“改善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政績。今後,我們要繼續探索完善,力爭走在山東省乃至全國前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