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峽庫區破解“産業空虛”崛起生態經濟長廊

  • 發佈時間:2014-12-11 16:10:1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重慶12月11日電(記者張桂林、陶冶)昔日“只見交通線、不見生産線”,如今,生態農業不斷壯大,旅遊經濟日益火爆,低碳迴圈産業加速興起……三峽庫區自移民遷建以來大力破解“産業空虛”難題,近幾年通過構建生態涵養發展新機制,激活環境資源優勢,千里峽江崛起生態經濟長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經濟産業化讓庫區嘗到了‘甜頭’。”重慶三峽水庫管理局局長蔣又一介紹,移民搬遷任務基本完成後,面對産業經濟“青黃不接”的局面,重慶庫區致力於把環境改造、生態修復和特色産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向優質生態要經濟效益。

  在三峽生態屏障區建設中,重慶環繞庫周建成柑橘林250萬畝,不僅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還種下“搖錢樹”,畝産值上萬元,有力助推移民增收致富。兼顧水環境治理和水産業發展,累計增殖放流魚苗4300多萬尾,在緩解水體富營養化、改善水域環境的同時,培育起産值數十億元的生態漁業。目前,重慶庫區生態農業增加值已佔全市近一半。

  三峽蓄水成庫後,水域面積擴大、森林覆蓋率提升,“高峽平湖、壯美河山”更加吸引世人的目光。依託優質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三峽庫區著力做精、做強旅遊經濟這一生態富民産業。移民大縣重慶雲陽縣打造張飛廟、天下“龍缸”、三峽梯城等三張“名片”,遊客接待量3年增長一倍多,達到190萬人次,今年旅遊業綜合收入突破10億元。作為長江三峽旅遊“黃金”目的地的重慶巫山縣,抓住三峽遊從“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轉變的機遇,精心培育起“三峽紅葉深度遊”“渝鄂金三角自駕遊”等品牌項目,旅遊業躋身全縣第一支柱産業。

  發特色資源,發展低碳、迴圈工業集群,是三峽庫區破解“産業空虛”的又一重要舉措。在重慶庫區中心城市萬州區,一座日處理能力800噸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即將投入使用,這座電廠不僅能消納萬州及周邊縣的生活垃圾,每年還將上網6700多萬度清潔電源。利用岩鹽、天然氣等優勢資源,萬州還著力培育能源建材、特色化工、食品藥品等特色産業集群,並躋身國家級迴圈經濟示範區,規模以上工業産值近600億元。

  當前,隨著三峽後續規劃深入實施,國家正加力助推三峽庫區生態經濟發展,並列出專項支援培育生態農業、迴圈工業、特色旅遊等環境友好型産業。重慶市則在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中,將三峽庫區定位為“生態涵養發展區”,實行“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出臺産業、財政、環保、土地、人口轉移等配套政策,全方位引導庫區“綠色”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