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周聯合:加強權力制約 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要靠法治

  • 發佈時間:2014-12-11 08: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式,推進綜合執法,嚴格執法責任,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我們一定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的要求,以法治來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把健全完善依法決策機製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項重要任務。

  政府和市場關係不順、政府干預過多與監管不到位並存,是當下經濟運作諸多突出矛盾的重要根源。市場經濟條件下有“兩隻手”,看不見的是市場的手,看得見的是政府的手。這些年來,“看得見的手”變成了“閒不住的手”,幹什麼事都要報批。在“越位”、“錯位”的同時,一些地方政府“缺位”問題也比較突出,結果是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近年來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證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判斷。一方面,要放開該放的。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市場能夠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政府應一律不再審批;企業投資項目,除了關係國家安全、生態安全、涉及重大生産力佈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以外,應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必須保留的審批項目,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更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應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層管理。另一方面,要管住該管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起全部作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做“有為的政府”。政府要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要依靠“有形的手”,形成公平競爭的良好發展環境,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動。

  法治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石,是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的重要手段。讓“兩隻手”各司其職,都發揮作用,就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第一,履行政府職能要依法進行。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於負責、敢於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要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要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範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層級政府特別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法律制度。

  第二,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決策是行政行為的起點,規範決策行為是規範行政權力的重點,也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前端。行政機關能否做到依法決策,直接體現著其依法行政水準高低,直接決定著政府職能全面正確履行。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是決策機制和程式的內核。科學決策,就是要堅持從實際出發,運用科學方法,尊重客觀規律,保證決策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和需要。民主決策,就是要堅持民主集中制,貫徹群眾路線,保障人民群眾通過多種途徑參與決策,保證決策符合最大多數人的利益。依法決策,就是要堅持各項決策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規定,保證決策許可權合法、程式合法、實體合法。科學決策是目標,民主決策是基礎,依法決策是保障。落實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更可靠的還是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決策制度,讓廣大公務員特別是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在實際工作中學習掌握、正確運用、嚴格遵循,讓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理念和要求內固於心、外化于行。

  與此同時,要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是強化對行政權力制約的重點。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産監管、政府投資、政府採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應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式控制制,防止權力濫用。要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改進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建立常態化監督制度。要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式。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依據權力清單,向社會全面公開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許可權、管理流程、監督方式等事項。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廣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周聯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