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融資杠桿放大A股風險
- 發佈時間:2014-12-11 00:29: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9日滬深兩市天量暴跌,凸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融資杠桿給市場帶來的巨大風險。筆者認為,應關注和防範融資業務過度膨脹帶來的風險。
今年A股市場在持續多年下跌之後迎來超牛行情,融資業務成為推動股市上漲的重要力量,投資者融資買入餘額呈現跳躍式增長態勢。截至12月8日,滬深兩市融資餘額9080億元,接近當時A股市值3%(美國兩融規模穩定在市值水準的2%);而且,A股有50%左右的股權為國有,這部分股票事實上很少在市場流通,也即融資餘額佔A股實際流通市值的比例甚至超過5%,A股融資業務有過度膨脹之嫌,12月9日的市場暴跌,無疑是給加杠桿的投資者一個風險警示教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有人認為,美國股市的幾次大崩潰,基本都與過度融資買入有關係。比如美國1929年大股災之前,投資者大舉融資買入,有些銀行甚至規定,只要股票升值5%,就允許投資者用升值的部分再次抵押,以迴圈貸款方式向股市投錢。後來由於銀行利率調高等原因,暴漲之後的美股步入下降軌道,此時融資風險就顯露無遺,證券公司追加抵押金、客戶拋售、股價下跌,形成惡性暴跌迴圈,許多人失去所有財産之後仍欠銀行鉅額貸款。
A股市場兩融業務風險更不可忽視。按滬深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融資融券交易産生的浮盈經折算後可計入投資者保證金總額,也即投資者可將浮盈作為保證金繼續融資買入;隨著股市暴漲,一些投資者將風險拋之腦後,拼命加杠桿以圖放大盈利。但世上沒有只漲不跌的股市,A股一旦轉入下跌趨勢,融資買入的投資者就會消除杠桿、償還融資,在去除杠桿投機泡沫需求的同時,市場主體賣出獲利了結,其他正常股票供給也在釋放,由此市場就會在短期內釋放大量股票供給,從而導致買賣力量的極度不平衡,股市由此出現斷崖式下跌。
融資盤過度發展,也讓A股利益分配可能進入更加不公局面。最近券商股持續暴漲,市場炒作邏輯就是,股市成交火爆、融資業務突飛猛進,券商是最大受益者,不管各個投資者輸贏如何,券商固定收取手續費和借貸利息,穩賺不賠,股市成交越火爆、賺得越多。從投資者方面來講,如果維持目前的融資餘額規模,按券商融資利率8.60%計算,投資者為此一年需要支付756億元利息,整個投資者群體在之前印花稅、手續費等負擔基礎上,將增加一個新的、巨大的融資利息負擔,由此更容易陷入負和遊戲怪圈。
為防範兩融業務帶來的風險,筆者認為,首先,要嚴格遵守投資者適當性制度。《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規定,證券公司在向客戶融資、融券前,應了解客戶的身份、財産與收入狀況、證券投資經驗和風險偏好,對交易時間不足半年、缺乏風險承擔能力等投資者,證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資、融券。目前一些證券公司為了拓展兩融業務,對投資者門檻設置的比較低,缺少對投資者風險能力的把握、有的投資者股票開戶沒滿半年也讓其開立兩融賬戶;證券公司應該嚴格遵守上述規定,不能只圖自己賺錢勸誘不合要求的客戶進行兩融業務,無視投資者承擔的巨大風險。
其次,應該對兩融業務設定總額度限制。按規定,單只標的證券的融資餘額達到該證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時,則暫停其融資買入。為確保起步階段的A股兩融業務健康發展,不妨規定股市總的融資餘額不得超過市值3%,達此指標次日則暫停投資者融資買入。規定每家證券公司擁有的額度與其凈資産相關。
其三,進一步推動治市改革。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股市不健康、上市公司治理不佳,各種杠桿的推出,就可能放大這些風險。推動上市公司治理制度改革、分紅改革等工作應該持續加大力度。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