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明:轉型期下融資租賃公司風險管理能力亟待加強
- 發佈時間:2014-12-05 10:32: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12月5日電 (章斐然)外資租賃業工作委員會會長李思明在第五屆金融租賃年會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中國融資租賃公司和國際一流企業相比仍然存在産品設計創新不足、資産管理和實物管理較為缺失、風控能力較弱等問題。
以下為訪談對話實錄:
主持人:您所在行業叫做融資租賃行業,融資租賃跟金融租賃之間是如何作區分的?
李思明:從英文上看,金融租賃、融資租賃是一樣的,但兩者之間仍有區分:金融租賃屬於銀監會監管,監管方式是將金融租賃公司作為金融機構來監管:融資租賃在國內現在屬於商務部監管,對於監管主體的準入門檻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寬鬆的。兩者在業務上沒有什麼區別,但從監管上看有一定區別。
主持人:除了金融租賃以外,融資租賃還有內資和外資兩塊。我們注意到,近年來,外資融資租賃行業無論從企業數量還是資産規模上看,增速都非常快。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李思明:也是監管方面的原因。2009年以前,外資租賃公司在商務部審批;2009年商務部將融資租賃公司的審批權下放到省一級商務主管部門。審批權下放之後,審批的速度、審批的節奏都加快了。加上融資租賃最自2008年開始在國內整體發展迅速,吸引了很多投資人投入到這個行業裏來。
從審批數量上來看,截至去年底,外資融資租賃公司才926家;到今年9月份,數量已達1350-1400家。從資産規模發展來講,百分比發展挺快,絕對數額不高。去年和前年相比增長了60、70%,而截至去年底整個外資資産6112億。相比之下,由銀監會監管的金融租賃行業去年底資産規模就已過了1萬億。因此,從數額上來説,外資租賃公司並不能佔主導地位,但是從數量上來説,絕對佔了主導的地位。
主持人:您剛才講到外資融資租賃6000多億資産規模和金融租賃1.2萬億資産規模來比確實是小巫見大巫。但是這個行業的發展速度這麼快,是不是意味著其中的機遇也很廣泛呢?
李思明:正如剛才所説,不管是金融租賃還是融資租賃,都是同樣的業務。目前,租賃業務的市場滲透率在國內約為6%,國外已達到20%。應該説國內融資租賃市場有很大發展潛力,但目前公司多、市場大,能把市場做的精、做的好並不多。
主持人:從股東背景來看外資租賃公司能不能帶來一些他山之石的借鑒?
李思明:事實上,現在的外資租賃公司中有一部分算內資租賃公司,他們是從香港過來或者中國公司的境外項目公司投資進來。但是,歐美的大型租賃公司確實能給這個行業帶來不管是技術能力、人才培養,還是融資多元化的很好的借鑒作用,對這個行業的有序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主持人:您覺得相比之下咱們國內和國外一流融資租賃公司的差距具體在哪?
李思明:講差距主要是三方面:第一,産品設計方面有差距,在國外融資租賃已經做到擁有比較多元化的産品,而國內相對比較單一。單一的意思是指國內融資租賃和金融租賃,主要還是做融資,融物這方面做的比較少。第二,對於資産管理方面,做融資租賃一般知道資産管理包括兩方面,一是本身金融資産管理,二是實物資産的管理,金融資産管理剛剛開始做資産證券化,剛剛開始有多元化金融資産管理的活動,但是資産管理仍然較為缺失,基本上做的都是融資行為,對實物資産的管理也不夠重視,沒有在實物資産管理上給租賃公司更多産生收入的機會。第三,國內目前在風險管理方面還是屬於比較弱的,在整個融資租賃全過程風險管理方面,交易風險、客戶信用風險和其他不可預見的風險,風險管理手段比較單一,經常只是看交易對象的風險。
主持人: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這三個風險中的哪一個是目前最突出、最亟待解決的?
李思明:當然是第三個風險。融資租賃的風險包括信用風險、交易風險、資産風險等。風險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交易對象的風險。現在確實有不少租賃公司遇到最基礎的風險。比如,這兩年有不少企業還款還不起,流動資金受限制,銀行抽貸,客戶信用情況隨之大幅下降。
過去在經濟高增長期,關於這方面信用管理沒有受到足夠重視,現在出現一些問題能引起上層監管部門注意,也是一個好現象。有助於有序勾畫整個社會的流動性。
主持人:對企業抵禦當前風險,有何建議?
李思明:從外部來講,目前採取適度監管的方式可以幫助企業規避掉一些風險。從企業內部來講,我的建議是,對於臨時看到的一些機會,不要被機會的表像所掩蓋。要多做實際的考察,考察各方面流動性的風險和交易過程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