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500多名中國人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 沿海五省份佔一半以上

  • 發佈時間:2014-12-10 07:3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獵狐2014”——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的專項行動成果豐碩,截至目前,已先後從60個國家和地區抓獲外逃經濟犯罪人員428名,其中逃往境外超過10年以上的有32名。

  “獵狐2014”專項行動本月月底就將結束,中央紀委副書記,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劉金國要求全國公安機關“以更加昂揚的狀態、更加淩厲的攻勢,向外逃經濟犯罪人員發起總攻” 。

  那麼,究竟還有多少外逃犯罪人員需要緝捕呢?

  在追逃時,公安部經常借助國際刑警組織來發佈“紅色通緝令”。“紅色通緝令”是國際刑警組織最著名的一種國際通報,通緝對像是有關國家的法律部門已發出逮捕令、要求成員國引渡的在逃犯。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登錄國際刑警組織官網(www.interpol.int),對該組織發佈的針對中國人的“紅色通緝令”資訊進行了統計。

  

  統計發現,截至12月8日,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加起來共有503人被通緝,其中大陸有475人。

  要提醒的是,這一數字沒有包括出生於他國、後加入中國國籍者。對各省人數的統計,是根據被通緝者的出生地來劃分。

  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人數排名前七的均為東部沿海省份,其中前五名浙江省、遼寧省、福建省、廣東省、江蘇省,加起來超過了被通緝中國人總數的一半。

  浙江省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的人最多,有95名,且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涉嫌經濟犯罪。

  貴、寧、瓊、青四省(區)無人被通緝

  1923年創立的國際刑警組織,是全球最大的警察組織,主要職能是保證和促進各成員國刑事警察部門在預防和打擊刑事犯罪方面的合作。

  1984年,中國正式加入國際刑警組織。目前該組織共有190個成員國,每個成員國建有成員國國家中心局,便於彼此合作展開跨境抓捕行動。

  在國際刑警組織官網的右上角,有一個紅色的國際刑警警徽標識,旁注有“WANTED PERSONS”,這便是著名的“紅色通緝令”。

  點擊進入“紅色通緝令”數據庫,可通過“姓名”、“國籍”、“年齡”、“性別”、“眼睛顏色”、“頭髮顏色”等標簽查詢被通緝者的資訊。此外,還有一個自設關鍵詞的檢索框。

  澎湃新聞在“國籍”一欄輸入“China”(中國)進行搜索,出現的總人數為160。

  160應只是該網站顯示條目的上限,因為在搜索“ China(中國)+Male(男性)”組合關鍵詞時,跳出的搜索結果總數還是160個。

  此外,搜索巴西、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哥倫比亞等國時,跳出的總條目數也是160個。

  為統計國際刑警組織官網上被通緝的中國人數量,澎湃新聞選擇國籍為“China”(中國),在自設關鍵詞檢索框先後輸入中國各個省級行政區名稱進行組合搜索,搜索結果如圖示。

  結果顯示,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累計共有503人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其中大陸有475人。

  排名前七的均為東部沿海省份,其中前五名浙江省、遼寧省、福建省、廣東省、江蘇省,加上來超過了被通緝中國人總數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有四個省級行政區無人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分別是貴州、寧夏、海南、青海。

  逾2/3被通緝者涉經濟犯罪

  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最多的,是出生於浙江的人,共有95名。

  澎湃新聞對這95人的罪名進行了分類,發現涉及破壞市場經濟類罪名最多,共65人,佔總人數的三分之二還多。

  剩下三分之一涉及的罪名比較分散:財産類犯罪10人;職務類犯罪6人(包括職務侵佔罪、貪污罪、挪用公款罪和行賄罪等);妨害社會管理秩序類犯罪9人;傷害和謀殺行為4人。還有1個被通緝者的罪名描述並不具體,僅用“偽造”這一個詞來形容。

  澎湃新聞又選擇了一個東北省份——吉林省進行分析。

  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的、出生於吉林者有20人,其中涉經濟犯罪的14人,同樣佔到三分之二還多。其餘是危害國家和社會安全類罪名,包括了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走私武器彈藥、走私毒品等。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國際刑法研究所所長黃風告訴澎湃新聞,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的“紅色通緝令”,涉及的犯罪領域有很多,但最受關注的就是經濟犯罪和腐敗犯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