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先驅先行:推動自願捐獻器官立法

  • 發佈時間:2014-12-10 07:31:3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吳紅月羅朝淑李 穎馮國梧

  一個好醫生,不能光是手術匠,還要做一個有重大科研成果的醫學科學家,要帶領一批專業人才攻克難關,對醫學的某一領域有所貢獻。沈中陽就立志要做這樣的人,他以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誓言。

  目前,沈中陽帶領團隊已完成肝移植近萬例,約佔我國總數的三分之一,1、3、5年生存率分別為85.7%、80.6%和77.3%,高居國內首位。他所創立的東方器官移植中心,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業移植團隊,是國內唯一的擁有心、肝、腎、肺、胰腺、小腸移植資質的醫療單位,也是首家被CLINICAL TRANSPLANTS 收錄的中國大陸器官移植中心。

  成名後的沈中陽,除了潛心於臨床工作,還長期承擔著教學任務和科研工作。他將自己基於臨床的新理論與新技術,分別編撰成《臨床肝移植》《現代臨床肝移植》《中國肝臟移植》《肝移植手冊》等著作,作為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及國際合作者發表主要學術論文169篇,其中SCI論文41篇;論文他引254次。

  他還擔任了國家863計劃現代醫學技術主題組專家、器官移植關鍵技術項目首席專家,中央保健委核心組器官移植首席專家,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以及多個雜誌的總編輯或編委等職。

  20年來,他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以及吳階平—楊森醫學研究獎在內的13項國家級及天津市科技成果獎項,榮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20個國家級和市級榮譽稱號。2014年其帶領的團隊榮獲中央組織部、宣傳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學技術部聯合頒發的“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獎”。

  著名外科專家裘法祖、黃潔夫等為此評述:沈中陽教授等一批中青年專家勤奮工作、刻苦攀登、默默奉獻,在我國肝移植發展的第二階段做出了重大貢獻。

  推廣器官移植 培養後續人才

  沈中陽真誠為人,為事業、為團隊的發展傾注了太多的心血,甘為人梯是沈中陽作為一個科學家優秀品質的體現。

  現任天津第一中心醫院東方移植中心副主任醫師的潘澄至今唸唸不忘,沈中陽為鼓勵他第一次主刀成功,主動做他的副手,為他補臺、助威,當他手術成功後,沈中陽堅決地從功勞簿上劃掉了自己的名字。“讓我這個30齣頭的醫生做主刀,這在國內其他醫院是不可想像的事,因為通常都是學科帶頭人緊緊把持著關鍵技術。而沈中陽卻認為,只有年輕人都會了,才能把事業做到世界第一!這就是胸懷!我們都因此深受感動,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業中。”從沈中陽身上,年輕的醫生讀懂了大愛無疆的真正內涵,以自己的無私和奉獻,讓患者的生命更加堅強。

  在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中努力創新的同時,沈中陽還帶出了一支高手如林的團隊,醫生們不僅個個能夠獨立領隊完成肝移植手術,還兼具了陣容龐大、門類齊全、具有國際水準的相關分支移植學科。十幾名昔日的“小大夫”,如今在國內外肝移植領域都早已是如雷貫耳的移植界“大腕”,這些人才為器官移植事業做大做強,保持學科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有人説,沈中陽是一位有胸懷的人。的確,沈中陽有他不懈的奮鬥目標,那就是要為國家帶出一支陣容強大、門類齊全、實力雄厚、技術水準和科研能力具備國際水準的大器官移植團隊,這支團隊讓國際同行不敢小覷,讓中國萬千肝病患者心懷希望。為此,沈中陽以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無私地幫助全國各地的肝移植機構。面對其他醫院的手術邀請和觀摩請求,他總是有求必應,成為了我國肝移植領域名副其實的領跑者。

  2000年,隨著肝移植技術的成熟,沈中陽成了全國肝移植領域被公認的權威,國內多家醫院掀起了“取經”的熱潮。沈中陽認為這是件好事,他告誡同事,“人家請我們去示範指導,是為天津爭光;有更多醫院開展肝移植,就會有更多患者獲救。而別人學會了,有了競爭,更會逼著我們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創新。”也正因此,許多先進的肝移植技術走出了天津,走向了全國。

  沈中陽先後在北京、上海、廣東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6家醫院進行了肝移植技術指導,幫助這些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肝移植手術,並協助組建了北京、濟南武警部隊器官移植研究所和千佛山醫院肝移植中心;幫助武警總醫院建立器官移植研究所,並且擔任其所長,培養了大批的軍醫。此外,他的東方器官移植中心為全國各地培養器官移植專家200余人,對推動我國肝移植由臨床研究階段進入到臨床廣泛應用階段,實現中國肝移植的重大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採訪中,科技日報記者問沈中陽,這樣無私地教授他人,難道不怕他們超越自己?他説自己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他想的是如何推動中國肝移植事業的進程,如何全面提高中國大器官移植的水準!

  盡全力推動我國器官捐獻工作

  自1960年吳階平教授完成我國首例腎移植手術至今,中國已經發展為器官移植數量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國”。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對包括人體器官移植在內的特殊醫療技術並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準入制度,對開展人體器官移植必須具備的人員、設備、設施等基本條件和相關技術規範規定也不盡明確。

  雖然我國在人體器官移植管理方面曾經制定過相關規定,但是,這些規定並未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實,違規實施器官移植的現象仍然存在。為規範和加強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保證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保護患者健康,原衛生部組織制定了《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此規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規定》強調,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醫學倫理學原則的,不得開展器官移植。

  同其他國家一樣,人體器官來源不足是長期以來嚴重影響人體器官移植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面對器官短缺這一世界難題,沈中陽從戰略角度上考慮器官捐獻的辦法,並以科學的態度,探索、解決存在於器官移植中的一系列難題。

  在全國尚未制訂地方法規的情況下,沈中陽積極推動天津器官捐獻工作,組織制定我國心臟死亡及腦死亡標準,制定我國器官獲取和使用規範。經過多方協調,並結合天津特點幾易其稿,歷經兩年,全國首個《天津市人體器官捐獻條例》終於出臺,並於201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天津市人體器官捐獻條例》把天津市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納入了法治化軌道,使捐獻身故後人體器官在完善體系、疏導流程、鼓勵捐獻、規範監管等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高新譜主任清楚地記得,2014年4月2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天津舉辦了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暨宣傳普及活動。身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的沈中陽,作為醫生代表,主動承諾志願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並率先在捐獻器官意願書上簽了名,之後,中心所有的同事都在捐獻器官意願書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而此前一天,為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中國紅十字會會長華建敏,以及中國紅十字會名譽副會長李金華等已在北京協和醫院登記捐獻器官意願,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器官捐獻事業的支援。

  過去十多年間,在器官移植的道路上,沈中陽咬住青山不放鬆,不斷進取,成長為我國科研領域轉化醫學的先行者、臨床醫學的實踐者、器官移植法律的倡導者和志願器官捐獻的踐行者。在沈中陽的帶領下,中國的肝移植學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實現了破繭成蝶的飛躍,締造出一個又一個神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