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術式解決肝移植系列難題

  • 發佈時間:2014-12-09 07:31:2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肝臟移植手術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由於供肝臟熱缺血時間過長所導致的缺血再灌注損傷,為此,沈中陽研製了用於腹主動脈及門靜脈系統灌注的管路,創建了適合我國特點的手術方式,將熱缺血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手術時間縮短到30分鐘,此聯合灌注方式已成為我國普遍應用的標準術式,並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探索開展親屬活體供肝移植術

  選擇肝移植的病人多了,肝源緊張卻成了一大難題。為此,沈中陽率其團隊積極開展親屬活體供肝移植術,並以科學的態度,探索、解決存在於這種術式之中的一系列難題。

  過去,為保供者的安全,供肝提取的比例最大只能到50%,而這又往往不能滿足受者的需要,以致好多手術難以實施。沈中陽帶領他的團隊仔細研究了肝臟結構,最後通過精確掌握對肝臟葉裂的切割,最大程度的減少肝損和失血,使供肝提取的比例提高到了70%—75%,而且仍能保證供者的安全。這一技術的提高,拓寬了親屬活體供肝的選擇範圍,使得這一術式得以大量進行。此後,沈中陽又在這一基礎上,首創國內選擇性帶肝中靜脈的手術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到2007年底,東方器官移植中心一年完成的親體肝臟移植手術就多達84例,其中受者年齡最大的76歲,最小的8個月,手術成功率100%,病人存活率97.6%。

  2007年10月31日,沈中陽率其團隊在一例親體供肝移植手術中創造了兩個奇跡,一是提取供肝70%,只給供者留下了30%的肝臟,這在過去絕對是不敢想像的事;二是兩台手術出血量僅為200余毫升,只用了4塊紗布,術中供、受雙方均未輸血,首創國內親體供肝移植手術“術中零輸血”之紀錄。

  2009年1月14日,沈中陽率其團隊再創奇跡。當天,數十名醫生在沈中陽的指揮下,5台手術同時進行,相互間息息相關,生死相扣。雙供肝移植、親屬活體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減體積肝移植、多米諾肝移植等多種術式一氣呵成,一舉搶救了3名肝病患者的生命。這一超高難度、多技術組合的肝移植創造出世界醫學紀錄。其中特別是雙供肝移植開創了世界器官移植史上的一個先河,它意味著將來可由兩名捐獻者同時為一個患者提供活體供肝,從而更能減小捐獻者的風險,減少對肝源的依賴。

  據“中國肝臟移植註冊”系統報告:截至2013年底,東方器官移植中心手術例數和生存品質在全國80家移植中心連續12年保持第一。活體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和肝腎聯合移植的手術例數和生存品質等7個單項統計均排名第一,並達國際先進水準。

   為移植後B型肝炎復發尋找一把“保護鎖”

  肝臟移植是一個系統工程,手術技術、控制復發、術式創新以及供體來源等等……沈中陽不僅關注著每一個節點,而且永遠處於攻堅克難的第一線。“我們一定要做全國第一,要敢為人先。”這是沈中陽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我國是B型肝炎大國,B型肝炎患者超過10%,其中10%會發展為相關的終末期肝硬化,需要做肝移植手術,這也是沈中陽立志要致力於肝移植事業的初衷。然而,B型肝炎患者肝移植術後如不加控制,通常在三個月內會復發,1—2年內加速發展而死亡。而當時,世界上還沒有相應的控制肝移植術後B型肝炎病毒復發的有效辦法。

  與西方國家不同,在我國80%肝移植受者與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關,HBV在移植後的B型肝炎再感染率一直被列為肝移植禁忌症,也是我國當時肝臟移植不能廣泛開展的重要原因。如何形成有效抗體?當時在國內,對抗病毒再感染的辦法只有兩種,一是服用抗病毒藥物拉米定,二是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向病人體內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當肝移植手術臨床技術取得成功後,沈中陽又把目光放在了移植後乙型肝炎復發的控制上。沈中陽至今還記得,1994年他做的第一例患者趙振海,在首次肝移植成功生存10年後,卻因B型肝炎復發最終導致再度肝移植,此後僅存活了1年左右。

  肝移植手術是切除已經失去功能的病肝,然後把一個有生命活力的健康肝臟植入人體內。病肝切除後,在新的肝臟植入前有一段“空白期”。在這個脆弱時期,必須通過“被動免疫”的方式讓病人體內形成抗體,對抗外來病毒的入侵。

  為了控制肝移植術後B型肝炎的復發,沈中陽走訪了國內外多家醫藥單位,尋找解決的辦法。他對當時從事多年抗體研究的成都蜀陽制藥廠負責人蔣德席説:“有效的抗體就像給肝加了一把‘保護鎖’,能減少復發的幾率。如果你們能嘗試研製這個産品,對肝移植手術和患者來説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沈中陽與四川蜀陽合作,共同研製生産出“高效價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該産品採用的特殊生産工藝獲“工藝發明專利”1 項,成果後來獲得了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沈中陽嘗試將該免疫球蛋白與抗排異藥物“拉咪夫定”聯合應用於肝移植術後的患者,終於顯示出了良好的效果,患者術後三個月血液中沒有了B型肝炎病毒。

  “這樣的聯合用藥方式,使得經天津第一中心醫院實施的肝移植患者B型肝炎控制率達到96%以上,這一成就得以迅速在全國推廣,使患者肝移植後B型肝炎再感染率從80%以上下降到了5%以下,肝移植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也從2—3年延至長期生存,對我國肝移植技術發展以及世界衛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評價。

  在此基礎上,沈中陽再次攜手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共同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的“肝移植後HBV 再感染的個體化序貫治療方案及治療路線圖”(全國現在使用的標準方案),解決了我國肝移植發展中的主要障礙。

  攻克肝移植術後丙肝復發世界性難題

  在國際移植學界面臨的諸多醫學難題中,丙肝患者肝移植後復發也是無法解決的一大難題。隨著國內丙肝患者的逐年增多,沈中陽的視線也在延伸,他研究出幾條思路,四處尋找能夠與他合作、一起研發藥物和設備的廠商,最終與日本一家研究中心達成了協議,共同研製出一種表面帶有與丙肝病毒親和力很強的活性受體的生物膜,可吸附清除掉患者體內90%以上的丙肝病毒。

  2004年6月,一位因丙肝在美國接受肝移植、術後復發丙肝的美籍華人,來東方器官移植中心求作二次肝移植。術中,沈中陽成功地實施了國際首例于術中在體外吸附清除患者丙肝病毒的肝移植術,從此開創出一條解決肝移植術後丙肝復發這一世界性難題的途徑。臨床表明,接受這種移植術的丙肝病人,目前為止尚無一例復發。

  自開始肝移植的臨床手術工作開始,沈中陽創新的步伐就一直沒有停止過。跟隨沈中陽一起工作十年、現任天津第一中心醫院副院長的鄭虹教授認為,“作為一個外科大夫,沈中陽最注重解決臨床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他的科研創新工作都緊緊貼近臨床,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從臨床中來,再到臨床中去”。

  2004年,美國器官移植學會主席Busuttil 教授評價沈中陽和他的團隊時説:“Their work makes China on the map.” (他們的工作使中國呈現在世界肝移植的版圖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