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京江寧區民營企業力求“補短板”

  • 發佈時間:2014-12-10 00:32:5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市江寧區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民營企業在數量、規模和産值上都穩步增長,民營企業涉及到多個行業,並在各個行業都涌現出一批發展實力強勁,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效應的企業集團。與此同時,江寧區民營經濟對增加地方財政,提高就業率,調整産業結構,增加國內生産總值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江寧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數據顯示,2005年到2013年間,江寧區民營企業數量由25269戶增加到69883戶,年均增長率為22.06%;2013年末,江寧區民營企業從業人員數增加到326053人,年平均增長率為33.99%,提供新增就業崗位20.62萬個,年均2.58萬個。

  面對機遇短板明顯

  據了解,江寧區民營經濟發展目前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優勢産業較少,持續發展能力較低。個體工商戶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和製造業四大行業,私營企業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建築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四個行業的企業數佔全部私營企業數的78.36%,製造業從業人員所佔比例為54.14%,資本投入所佔比例為42.32%,數據説明民營製造業仍屬於資本和勞動力密集行業。

  雖然,在江寧區各種形式工業企業的數量中,私營企業佔有絕對優勢,但是,其內部結構也存在不合理,這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行業和産品不合理。當前江寧區服務業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等傳統服務業上,而真正代表現代服務業的金融、電信、資訊傳輸、電腦服務和軟體業、房地産等卻發育不足。這使得江寧區服務業仍處於低層次結構水準。二是服務業技術含量低,缺乏競爭力。江寧區的傳統服務業多為勞動密集型行業,進入壁壘低,製造技術及工藝簡單,從業人員總體文化層次不高。在發展的初期有利於民營經濟的進入和資本的積累,但隨著國內的市場由賣方向買方市場的轉變以及行業競爭的加劇,民營經濟在傳統行業的原始競爭優勢開始面臨來自其他方面的挑戰,且這些行業普遍情況是自主智慧財産權缺乏、競爭能力弱,抗風險衝擊能力較差。

  隨著江寧區民營經濟的發展,人才資源供不應求矛盾也日益突出,中高級管理人員與技術骨幹人員匱乏使得民營經濟發展的後勁不足,大部分企業存在著人員素質不高,管理水準低下的狀況,沒有科學的決策程式,因而經常發生決策上的失誤,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在人才缺乏的同時,民營企業還存在著較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優秀企業的人才流動率應在15%左右,然而數據顯示,江寧區民營企業的人才流動率接近35%;高比率的人才流失也對民營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把握規律重點突破

  事實上,加快江寧區民營經濟的發展,必須緊緊把握民營經濟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優化環境,以做到標本兼治,重點突破。

  首先是優化管理體制,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優良市場環境。要從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出發,轉變政府職能,努力營造民營經濟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在市場準入、土地使用、稅收和信貸等方面讓民營企業享受同外資和國企相同的政策,為民營企業創造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

  其次是要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著力提高民營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江寧區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眾多,擁有各方面的優秀人才,江寧區政府應支援民營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之間加強産學研有效結合,努力改善民營企業創新條件;政府也要加大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扶持,設立科技創新基金,運用財稅政策,支援民營企業建立研發機構並成為創新活動的主體。

  第三,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破除民營經濟融資“瓶頸”。應當制定政策鼓勵大型企業投資擔保機構,通過財政注資、社會融資、引進外資等多種渠道,採取多元化、多形式、多層次組建融資擔保機構,擴大擔保機構規模,增強擔保機構實力,對由政府主導建立的不同規模的擔保公司進行整合,形成合力。

  最後,要建立、健全服務平臺,竭力打造民營經濟社會化服務體系。要大力發展行業商會(協會),充分發揮其在行業自律、自我監督、自我規範等方面獨特的作用,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政府主管部門應重視民營企業商、協會的發展,把扶持和促進行業商協會的發展納入區域社會團體的發展規劃,將本應屬於行業管理的職能轉移給行業商協會承擔,逐步實現行業商協會與政府部門脫鉤,實現政企分開。加強行業商協會自身建設,切實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服務品質,通過建立服務資訊平臺,及時宣傳政府的政策法規,全面系統的反映行業內各類服務功能資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