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進出口總值同比微降 明年“穩外貿”存壓力
- 發佈時間:2014-12-09 11: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關總署8日發佈數據,按照人民幣計價,1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27萬億元,同比下降0.3%。
當月我國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4.9%;進口0.97萬億元,下降6.5%;貿易順差3348億元,擴大60.5%。
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3.95萬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4.4%;進口10.95萬億元,下降0.4%;貿易順差2.05萬億元,擴大40.4%。
從數據表現來看,11月當月出口增長明顯低於市場此前預期,而進口增速也再度滑入負區間。外界解讀,這為中國經濟或進一步放緩增添新跡象,也加大了決策層加強刺激措施的壓力。
出口增長明顯低於預期
在與主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中,我對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保持增長。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前11個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3.43萬億元,增長8.9%。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3.09萬億元,增長5.2%。我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2.66萬億元,增長7.1%。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1.75萬億元,微降0.7%。
而前11個月,內地與香港雙邊貿易總值為2.05萬億元,下降8.9%。
而在出口商品中,機電産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增長;進口方面,國內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進口均價普遍下跌。
阿里巴巴旗下一達通平臺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近期出口企業新增訂貨量指數和開工率指數環比出現下滑,外貿擴散景氣指數也小幅下滑,原材料與能源成本指數也有所下降。
“自7月份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大幅上升,其累積效果正在對出口造成實質性影響。”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11月份的出口數據較10月份明顯回落,有基數的原因,也有匯率的原因。
與此同時,進口轉為負增長,或許也將對未來出口表現構成拖累。
業內人士認為,進口不理想的主要因素包括整體經濟減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製造業利用外資減少、加工貿易規模業務不景氣等。
而由於進口萎靡,11月份貿易順差的擴大,還將使當前的人民幣匯率陷入兩難。
加速構建貿易新體系
進入下半年,我國外貿數據起伏較大,按照美元計價,7月-11月增長速度分別為6.8%、4%、11.3%、8.4%和-0.5%。
面對外貿發展的複雜形勢,我國深入落實穩定外貿增長和加強進口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增強外貿發展潛力。
例如,海關推進通關作業無紙化、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試行市場採購、跨境電商、單一窗口等監管新模式,前三季度全國進、出口海關通關時間分別較去年縮短7.1小時和0.4小時。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週密表示,在外需尚未根本好轉的情況下,面對我國開始呈現的國際産業轉移放慢、向周邊國家産業轉移加快的新情況,宏觀政策需要加強協同引導,防止競爭優勢轉換中出現“青黃不接”。
“中國外貿增速放緩將是長期趨勢。”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宏觀經濟運作報告》判斷,任何單純以擴大出口為目的的措施都不會産生長期效果,但並不意味著在貿易政策方面無所作為,應以此為契機調整貿易戰略、優化貿易結構,推動中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
報告指出,當前應重點通過促進加工貿易升級、擴大産業內貿易和服務貿易、推動貿易再平衡和部分行業的進口替代戰略來應對短期貿易出口增速過快下滑,並在長期內建設結構優化和收支平衡的貿易新體系。
明年“穩外貿”壓力也不小
不久前,商務部發佈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4年秋季)》曾對今年的外貿形勢作出判斷:“2014年中國對外貿易增速將低於2013年,但仍高於全球貿易平均增速,也高於大多數主要經濟體對外貿易增速。”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目前來看,外貿在今年很難扮演“穩增長”的主力軍,但也不會充當“拖後腿”的角色。明年“穩外貿”的壓力也不小,不過隨著上海自貿區推廣複製加快、一帶一路建設加快、自由貿易區戰略實施不斷強化,對明年外貿發展的信心也會增強,外貿適度穩定增長將會成為“新常態”。
對於中國外貿的形勢,白明認為,以往我國外貿高速增長的日子將很難再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