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度轉型雙匯再發力

  • 發佈時間:2014-12-08 23:31:1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楊靜濤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雙匯大廈前,矗立一座雕塑,它的整體形狀象一滴水。

  雙匯集團工作人員告訴參觀者,這滴水,是滴滴汗水,象徵雙匯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奮鬥精神,象徵雙匯産業是永遠的朝陽産業,生命無限。這滴水也代表一種情結,飲水思源,來之不易,雙匯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型肉聯廠,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國際的肉類巨頭。

  華麗嬗變

  30年前,漯河肉聯廠通過民主選舉,萬隆成為該廠歷史上第一位民選廠長。彼時,地方國有企業改革剛剛開始施行。

  “漯河肉聯廠當時在河南肉聯廠中倒數第一,全部家當只有一座3000噸冷庫、一座生豬加工車間,一座油坊,固定資産不到500萬元,巨虧500多萬元。”30年了,雙匯的老員工對此記憶猶新。

  上任後,萬隆立即改革用工制度,推動浮動工資制,大幅拉開收入差距,此舉全面激活了全廠職工的工作激情。

  第二年,在中央實行價格改革之前,萬隆大膽推行議價豬收購,每斤豬的收購價比統購價上浮三分錢,把遠近豬源吸引過來。

  當月,漯河肉聯廠盈利達兩萬元,廠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的火熱場面。

  但是,僅僅數年光景,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於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動,漯河肉聯廠業務受此重大影響,80%的生鮮肉貿易出口停止,漯河肉聯廠遭受重大打擊。

  如何改變當前艱難處境?巨大的壓力如山一樣橫亙在萬隆面前。

  一次出差途中,萬隆看見旅客津津有味地吃火腿腸,這種方便、味美的産品無疑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萬隆瞬間産生濃厚的興趣。

  回廠後,萬隆力排眾議,拿出當時的全部家底,從國外買來一流的自動化設備,開工現代化火腿腸生産線。

  1992年,第一支“雙匯牌”火腿腸問世,迅速火爆起來。

  但是,煩擾的事情也隨之而來,安全隱患、技術設備、規範管理諸多問題擺在面前,尤其是資金短缺問題更制約企業的發展,需要儘快解決。迫於形勢壓力,漯河肉聯廠開始尋找資金合作。

  1994年,香港華懋集團與漯河肉聯廠達成合資協議,投入資金1.27億元,共同組建了華懋雙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金4438萬美元。

  與華懋集團的合資,不僅為雙匯集團引進了資金,也為雙匯集團與世界經濟接軌、向“走向世界”這一目標邁開一大步。

  同年8月,雙匯集團成立。此後,雙匯加大海外市場的開拓,建立辦事機構,形成跨區域、跨國經營的大型食品集團。

  1998年12月,河南雙匯實業股份公司(下稱雙匯實業)在深交所上市,翌年10月,雙匯實業變更為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公司(下稱雙匯發展),雙匯集團成功拓展融資渠道,駛上快速發展軌道。

  以屠宰和肉類加工業為核心,雙匯向上游發展飼料業和養殖業,向下游發展包裝業、物流配送、商業、外貿等,形成了主業突出、行業配套的産業群。

  市值15年增長5000倍

  雙匯集團先後投入40多億元,從美國、丹麥、瑞士等國家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4000多臺套,按照歐盟和出口註冊標準,在全國12個省市建立了20多家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的肉類加工基地和配套産業,用大工業代替小作坊,推動産業升級。

  1999年,雙匯把國外“冷鮮肉”的概念引入中國,率先在國內建起了銷售冷鮮肉的連鎖店。

  2000年1月,漯河市解放路第一家雙匯肉類連鎖店開業。

  之後數年,近300家雙匯連鎖店如雨後春筍在全國遍地開花。

  這種新穎的“冷鏈生産、冷鏈運輸、冷鏈銷售、連鎖經營”肉類行銷新模式,徹底顛覆了中國多年來一把刀、一口鍋,清晨上市,沿街叫賣的傳統習俗。

  雙匯集團利用自身擁有的技術、品牌、資金、人才優勢,實施肉類的品牌化經營,不僅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安全、營養的放心肉,革命性的開創了生鮮銷售模式,而且改變了中國多年來肉類無品牌的歷史,由此開創了中國肉類品牌。

  經過30年發展,雙匯的品牌價值一路飆升。1995年,雙匯品牌的評估價值從1994年的9.46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196.52億元;2013年雙匯品牌的評估價值達269.68億元;2014年增長到355.86億元。

  雙匯股票市值也由1998年的20億元飆升到2013年的一千多億元,15年增長5000倍,創造了中國企業發展的一大奇跡。

  再次發力

  12月1日,麥德龍中國宣佈聯手漯河雙匯物流投資有限公司,提升冷鏈配送能力,實現冷鏈物流管理升級。

  此舉不難理解,雙匯是冷鏈物流行業巨頭,擁有數千輛專業雙溫層車輛,擁有經驗豐富的冷鏈物流操作人員,可以提升麥德龍超生鮮産品運輸的時效控制和品質保證。

  此前,11月22日,雙匯集團副總裁劉金濤前往浙江杭州,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參觀訪問,希望和阿裏等電商平臺深入合作。

  劉金濤認為,雙匯有很多優勢,有遍佈全國的銷售終端網點和冷鏈物流倉儲系統,雙匯對向電子商務發展充滿信心。

  據悉,雙匯正在籌備專業的食材電商平臺,借助雙匯自有的物流配送系統,發揮冷鏈運輸優勢。雙匯電商渠道佈局,目前採取自營和與阿裏等平臺合作的並行策略,計劃借助適合快消銷售的天貓、1號店、淘寶等電商平臺開設雙匯品牌旗艦店,實現線下終端與線上終端的全覆蓋。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預製食品成為消費升級的一大選擇,雙匯或利用自身的産能和佈局優勢,將肉製品的優勢擴展為整體餐桌食品的優勢。

  可以預見,雙匯電商和餐桌業務有望獲得大的突破,雙匯將開始網上旗艦店,依靠電商平臺為基礎的業務將逐漸展開。此外,廚房餐桌業務預期年將會達到2萬噸。

  雙匯開始深度轉型。據悉,雙匯在肉製品方面推出新産品開發計劃,推動産品升級,規劃2015年實現增量合計20萬噸,同比增長10%以上。

  雙匯發展近日表示,未來十年,公司的肉製品産銷量計劃完成從200萬噸到400萬噸的跨越,生鮮品計劃年均增長200~300萬頭的生豬屠宰規模,實現10年翻一番的目標。

  與此同時,雙匯還積極拓展銷售渠道。

  相關資料顯示,在生鮮品方面,未來5年,雙匯計劃每年增加網點1萬家以上,其中特約店渠道8000家,商超渠道300家,農貿渠道500家,餐飲加工廠渠道1200家,到2020年底形成總數超過10萬家的銷售網路。

  在肉製品渠道方面,雙匯目前約有60萬家銷售網點,計劃每年增加網點10萬個以上,到2020年底形成總數超過130萬個銷售網路。

  雙匯發展還通過互動平臺向投資者表示,公司將加大學校、部隊、廠礦、醫院、機場、車站、酒店等10大類型特通渠道的開發,提升市場覆蓋率,通過佔廣場、進社區、下鄉鎮的方式,細化渠道運作,推進“放心肉惠民工程”。

  並購、上市組合拳虎虎生風

  2013年9月26日,這一天在雙匯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雙匯國際與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在香港聯合宣佈收購完成,雙匯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供應商。

  根據收購協議,雙匯國際以每股34美元的價格從史密斯菲爾德的股東手中購得全部股份。雙匯國際為收購股份支付47億美元,另外還承擔史密斯菲爾德24億美元的債務,收購總額達71億美元。

  迄今為止,這是中國企業最大規模赴美投資案,並購之後,雙匯國際成為擁有100多家子公司、12萬名員工、生産基地遍佈歐美亞三大洲、十幾個國家,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

  後續大動作接踵而至,雙匯並購、資本市場組合拳虎虎生風。

  翌年,8月5日,香港聯交所。9時30分,萬洲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隆敲響開市的鑼聲,雙匯發展的母公司成功上市。

  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跨越,16年後,萬隆麾下、“雙匯係”再次進入資本市場。

  8年前,《漯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要求,“支援雙匯集團走國際化道路,爭取雙匯集團的雙匯國際和雙匯物流儘快上市”。

  如今,雙匯的國際化戰略目標實現,其母公司萬洲國際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供應商,下屬亞洲最大的動物蛋白公司雙匯發展、美國最大豬肉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歐洲最大肉製品企業康博菲爾。

  經過30年的發展,雙匯做大了産業、做優了産品、做響了品牌,在傳統的肉類工業中走出了一條新型的工業化道路。

  多年來,雙匯集團先後與美、日、德等6個國家和地區的16個企業合資建成30多家公司,産品暢銷28個國家和地區。

  據統計,雙匯每年消化2000萬頭生豬、70萬噸雞肉、7萬噸植物蛋白,年轉化糧食1000多萬噸,帶動170多萬人從事與雙匯相關的種植、養殖及原料採購、産品銷售,年增加農業産值600多億元,增加社會各類人員收入100多億元,為地方經濟和中國肉類行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萬隆董事長在雙匯30年慶典現場發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