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評:手機扣費貓膩讓運營商死得更快

  • 發佈時間:2014-12-07 07:34: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特約評論員湯嘉琛

  未經用戶允許私開業務扣費,本質上相當於直接伸手從用戶錢包中偷錢。貪圖一時之利,侵害用戶權益,絕不是傳統電信運營商的“轉型”之道,最終只會透支運營商的未來。

  日前,有黑龍江移動用戶發現,手機帳單中有一些閱讀包、手機電視之類的增值業務費,但自己從未開通這些業務。對此,移動營業廳工作人員辯稱,可能是用戶不小心開通或手機病毒導致被動開通了相關業務。但《焦點訪談》記者調查發現,實情是移動公司為完成考核,未經允許私自給用戶辦理了這些扣費業務。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感覺,有時被扣的話費要比自己估計得高一些,查看話費單也會發現一些不明不白的服務項目。這些業務單筆收費可能只有每月幾塊錢,但鋻於中國手機用戶已接近13億,這種扣費貓膩就不得不正視了。可以説,移動運營商給消費者下套,騙取錢財,只會失去消費者信任,讓自己死得更快。

  從央視報道可知,移動工作人員在為用戶私開增值業務時,有時會利用手機預留服務密碼為手機號後6位等漏洞,有時則是通過移動公司的“免密工號”批量開通業務;為完成營收任務,公司會給各個營業網點制定考核任務;有些工作人員幫用戶開通業務並達到扣費目的後,會迅速取消該業務,到下月再故技重施。

  看來,這種扣費貓膩並非一兩個工作人員、一兩個營業網點偶然所為,而早已成為個別移動公司的一種商業策略和盈利模式。無論是制定不合理的考核制度,還是放鬆對“免密工號”的管理,客觀上都是在鼓勵營業廳工作人員違規。問題是,這種違規或許短期內能帶來豐厚利潤,但從長遠來看無異於飲鴆止渴。

  近幾年,由於微信、微信通訊錄等“後來者”攪局,傳統電信運營商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市場上不斷出現免費的可替代産品,短信、語音通話等業務因用戶習慣改變而嚴重下滑,數據業務也因WiFi日漸普及而縮水。一些運營商為從困境中突圍,動起了歪腦筋,竟然將目光對準了作為“衣食父母”的用戶。

  未經用戶允許私開業務扣費,本質上相當於直接伸手從用戶錢包中偷錢。其結果不難想像,必然是投訴量大增,用戶體驗下滑,人們會加快轉向那些服務更好、更透明的網際網路應用。因貪圖一時之利,侵害用戶權益,毀掉多年累積的商業信譽,絕不是傳統電信運營商的“轉型”之道,最終只會透支運營商的未來。

  堵住運營商私扣用戶費用的漏洞,需要多管齊下。一方面,要不斷完善監督體系,暢通維權渠道,對運營商違規收費亂象進行曝光和懲罰;另一方面,廣大用戶要有更多的維權意識,尤其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業務提醒時,要及時諮詢情況,一旦遭遇損失則要堅決維權。此外,幾大電信運營商也要優化考核機制,在業務創新方面多多開動腦筋,以新産品和優質服務贏得用戶,而不是走上騙取用戶錢財的歧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