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期貨市場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

  • 發佈時間:2014-12-06 10:29: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深圳12月6日電(記者 劉開雄、趙曉輝)12月5日,中國證監會就股票期權管理辦法意見稿及相關指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加之4日中國期貨協會推出的期貨公司“一對多”資産管理業務的規定,進一步推動了期貨創新的步伐。

  然而,期貨市場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期貨創新必須深接地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創新與為實體經濟服務相結合。

  正在深圳舉行的“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就明確表示,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是現代金融市場體系中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但期貨及衍生品不能為創新而創新,不能超越現貨市場的發展階段和發育程度,“要始終堅持發展的速度與監管的能力相適應,創新的步伐與風險控制的水準相匹配。”

  儘管在過去的20年間,我國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取得很大的進步。一方面,充分發揮期貨價格發現和套保的功能,引導現貨市場價格規範化,幫助産業客戶平抑因價格大幅波動帶來的價格風險;另一方面,一個商品期貨品種的背後就是一個商品的現貨産業。上市期貨産品在期貨合約標的、交割制度設計中體現國家産業政策的導向,有利於促進産業升級,淘汰落後産能。

  但正如象嶼集團總經理助理洪江源所言,作為企業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追逐利潤是第二位,追求規模放在第三,但隨著規模的擴大,企業風險也在不斷加大,“整個金融市場是要為實體産業服務的,期貨行業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在企業加速發展的過程中自然會提出更多的風險管理要求。”

  面對當前市場對期貨市場需求不斷加大,期貨創新正在逐步推進發展的事實,肖鋼強調,新上市期貨産品必須適應實體經濟的真實需要,方便更多的産業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強化以‘看得見、説得清、管得住’為核心的風險監測監控能力建設,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全面推動市場化的關鍵階段,而國際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企業對風險管理的需求非常強烈。因此,衡量一項期貨創新或新期貨品種是否成功,關鍵要看是否能真正滿足産業客戶風險管理需求,幫助企業對抗因為不確定性帶來的價格風險和經營風險。

  “期貨業及期貨市場要深接地氣才能體現自己的獨特功能定位和價值,抓住當前我國大宗商品價格改革的關鍵期,才能保證創新不會淪為系統性風險的爆發點,才能推動期貨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胡俞越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