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邊際成本社會來臨
- 發佈時間:2014-12-05 13:29:3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傳統的自由市場支援者很難意識到未來經濟的支柱在於共用模式,這是一種講究協同、分享且關注生態和人類合作的模式。裏夫金描述了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它將改變我們的經濟社會和個人生活。
——戴維·博利耶(社會活動家、獨立學者)
物聯網時代
今天,從虛擬世界中的軟體和電子商品到現實世界中的實體商品,零邊際成本現象隨處可見。無處不在的通信網路正在與初期的可再生能源網際網路、處於萌芽狀態的自動化物流和交通運輸網路相連接,以此擴大全球影響力,從而建立一個分佈式的神經網路——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超級物聯網涵蓋範圍更廣,其目的是在這個擔當全球大腦的、不可分割的智慧網路的整個經濟鏈中,將所有事物與所有人聯繫在一起。目前,已有120億個感測器安裝在自然資源、道路系統、倉庫、車輛、工廠生産線、電網、零售商店、辦公室和家庭中,不斷將大數據輸送到通信網路、能源網際網路和物流網際網路。思科公司預測,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個感測器連接到物聯網。最近的另一項預測則估計,到2030年,將有超過100萬億個感測器連接到物聯網。
企業和産消者將實現與物聯網相連接,並使用大數據和分析方法來開發預測演算法,這種演算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産力,減少能源和其他資源的使用。在現實世界中,它可以將許多實物的生産和銷售邊際成本降低到接近於零,使零售價格接近免費,從而不再受到市場力量的約束。
例如,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不管是為住房供暖、運作電器、為辦公場所提供電力、驅動車輛,還是推動全球經濟,我們在社會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大部分能源的邊際成本都將接近於零。數百萬的先驅們已經將他們的住房和辦公場所改造成了微型發電廠,以現場獲得可再生能源。即使是在太陽能和風能設備的固定成本完全回收前(通常僅需2-8年),獲得能源的邊際成本也接近於零。與化石燃料和鈾核電這些有固定成本的能源不同,屋頂的陽光和吹過建築物的風都是免費的。物聯網將使産消者能夠監測自己的用電量,優化能源效率,並在能源網際網路上與其他人分享多餘的綠色電力。
同樣,成百上千的愛好者和創業公司都已開始使用免費軟體,利用廉價的再生塑膠、紙張以及其他當地現成的材料,以接近於零的邊際成本來列印出自己的3D列印産品。這種增材製造過程使用的材料僅為傳統工廠生産所需材料量的1/10,從而減少了地球資源的消耗。到2020年,産消者將能夠在協同共用上與他人分享自己的3D列印産品,乘坐無人駕駛的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出行,以接近於零邊際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為動力,而自動化物流和運輸網路將會為這一切提供支援。
物聯網平臺具有分佈式、點對點的性質,這使由社會企業和個人組成的數百萬小型參與者集合成對等網路,形成全球性協同共用系統,構建橫向規模經濟,從而淘汰垂直整合價值鏈中多餘的中間人,最終使過去讓邊際成本居高不下的利潤暴跌。在未來的時代,每個人都變成了産消者,可以更直接地在物聯網上生産並相互分享能源和實物,這種方式的邊際成本接近於零,近乎免費,這與我們已經開始在網際網路上進行的製造和分享資訊産品的行為相似。
在數字經濟中,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同樣重要,使用權勝過了所有權,可持續性取代消費主義,合作壓倒了競爭,資本主義市場中的部分“交換價值”被協同共用中的“共用價值”取代。在經濟活動組織和測量的特定方式下進行的基本技術改革意味著經濟實力流少數人到多數人的流動以及經濟生活的民主化。
(本文摘自《零邊際成本社會》,有刪節,未完待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