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微網志直播自殺的精神問題分析

  • 發佈時間:2014-12-05 02:31:15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欄

  更為可能的是,即便沒有微網志的互動,Neu也會選擇棄世,和其他很多不為世人所知的自殺者一樣,在失去知覺前,有一絲掙扎想求生的悔意,但終究無力回天。

  @走飯 的那條微網志還在那裏曬著:“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評論達34萬多條。她死了已經近3年。19歲四川瀘州少年Neu的1900多條微網志卻被刪了個精光,只留下置頂的一首歌謠。他去世也不過才2天,屬於他的很多痕跡都在公共空間消失了。

  沒有網路圍觀,Neu還會死嗎

  @走飯 自殺的時候,微網志還處於鼎盛期,她的死打動了很多人。Neu則趕上了微網志衰退,除了重新喚醒網友的參與熱情外,他什麼都沒有贏得,自殺直播更像一個冷峻的謎。

  在臨死前,他和要他快死的網友爭吵過,失去自救能力之際也曾表達“我還不想死”的態度。但這個世界不再給他機會。當他的身體僵硬在沙發上之後,仍然有人説他死不足惜。看客們在@走飯 那裏釋放的同情心,在Neu這裡更多被惋惜和訕笑所取代。

  意見領袖們則開始分析,這個事件所能發掘出的微言大義。在紛呈的觀點中,網友參與了殺人,是比較搶眼的一個。如果沒有網友的刺激,Neu或許不會任性去死吧。

  和對待明顯重度抑鬱症患者@走飯 的態度不同,大家認為Neu如果沒有網路圍觀的效應,或可不死。這個判斷當然或許也是可能成立的,但更為可能的是,即便沒有微網志的互動,Neu也會選擇棄世,和其他很多不為世人所知的自殺者一樣,在失去知覺前,有一絲掙扎想求生的悔意,但終究無力回天。

  梳理整個事件,我們知道Neu大規模釋放輕生資訊,始於11月29日晚10時26分,到次日7時,已近60條微網志。很多網友勸他別想不開。他不為所動,等醫院和超市營業,便去購買了自殺用品,決絕去死。這之間,網友的勸慰沒能挽留他,甚至謾罵也沒有——事實上,面對部分問他“怎麼還不死”的網友,他甚至有“老子不死了行不行?”的逆反心理,但這樣的刺激沒改變他赴死的初衷。

  自殺可能是自身心理出現狀況

  生死事大。一個19歲的男孩,處於青春期的尾巴,行事風格已趨成熟。如果自殺並非強烈刺激因素的當下反應,那更本質的原因可能還是自身的心理或精神出現了狀況。

  從Neu生前的自我陳述可知,他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國外的女孩子(明年春節才回國),網戀一週,妹子覺得不合適,提出分手。在微網志自殺時,Neu也多次@她,且表示“為一個女人自殺,我可愛嗎?”自殺直播過程中,女網友也曾給予他“不懈的開導”,但Neu生前的最後一條微網志“到了最後一刻你卻拉黑了我”似乎顯示,女網友最終厭煩了他,將其拉黑。

  為一個未曾謀面僅“網戀”7天的女友自殺,其內心之脆弱可想而知。女網友從不懈的勸導到最終拉黑他,似也間接證實了他可能具有敏感、神經質的性格特質。

  Neu自幼父母離異再婚,他隨外婆長大。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當他遇到心儀的女孩時,很容易將壓抑的關愛放縱發泄,使愛成為對方難以承受之重。他網戀的具體細節,我們難以查證,和微網志自殺聯繫在一起,終究不像一個心智正常者的作為。

  很可能,Neu和@走飯 一樣,是個精神疾病患者,只是他的嚴重程度較後者輕一些。或許連他自己和家人,都不知道他患有某種精神疾病,這不奇怪,且是中國很多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的現實處境。僅抑鬱症的比例就大概有3%-5%,此外還有焦慮症、雙相情感障礙、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等,我們身邊不超過10個人,就有一個醫學意義上的精神疾病患者,但他們中的相當多數不去就醫,或被半吊子的心理諮詢師所忽悠。

  所以那種遇到微網志直播自殺的案例,謝絕圍觀、給予封號的建議可能是錯的,以Neu為例,網友的圍觀勸慰和報警,如果夠及時或許還可能挽回他一條命。而換一個角度,如果Neu確是一個精神疾病患者,假設他不去接受治療,自殺或許只是遲早的事。

  對那些性格迥異於常人者,試著引導他去看精神醫師,這才是真正有用的措施。

  □韓福東(專欄作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