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企供熱虧損 私企緣何能盈利——從我國供暖領域首個PPP項目看地方融資變革

  • 發佈時間:2014-12-04 21:50:0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4日電(記者韓潔)財政部4日首次對外公佈了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的30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示範項目,歡迎中外私營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及運營,此舉標誌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正進入“PPP時代”。

  校校邢钅可婕骯┧、供暖、污水垃圾處理、交通、新能源汽車、醫療、體育等諸多領域,這些基建項目投資週期長,資金需求量大,單靠政府投入很難,容易導致政府債務增加,項目服務效率也很低。

  那麼,PPP模式究竟有何“秘笈”既解政府融資之憂,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又讓參與的社會資本“賺錢”呢?記者日前深入採訪我國供暖領域第一個PPP項目——黑龍江佳木斯城市集中供熱項目,探究PPP項目的真相。

  2007年,運作23年的國企佳木斯市熱力公司走到了瀕臨破産的邊緣。管網老化影響供熱、人員繁冗工資拖欠,企業年年虧損,政府每年2000萬元的補貼已不堪重負。

  政府被逼對外引資,最終引來法國供熱企業達爾凱公司,中外合作改制原國有供熱企業,也成就了我國供熱領域第一個PPP項目。該項目也因獲得亞洲開發銀行貸款而受到國際關注。

  據達爾凱供熱公司總經理杜鵬介紹,在與有政府背景的佳木斯永旭環境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資供熱公司中,達爾凱出資近8500萬元,佔1.3億總註冊資本的65%以上。

  實行PPP模式後,政府供暖季不再投入一分錢,但經營企業還能賺到錢,秘訣何在?關鍵在於政府出讓的供熱特許經營權,達爾凱獲得了市政府授予期限達25年的“城市供熱經營許可證”,供熱面積覆蓋半個城市,這意味著城市供熱費成為企業收入的穩定保障。

  有了特許經營權的“尚方寶劍”,達爾凱作為外資企業供熱的優勢也開始顯現。

  供熱效率明顯提升——過去7年企業累計投資數億元新建290座換熱站和315套換熱機組、擴建主幹管網77公里和購置供熱設備等。變過去能效低的直接供熱方式為二次間接供熱,在熱源未增加情況下供熱能力翻了一番。

  供養人員大幅減少——新建換熱站全部實現無人值守,原先雇人到府收熱費改為設立2個服務大廳窗口繳費或通過銀行代收。企業員工總數比原國企節約了四分之一,供熱面積卻從560萬平方米發展到1138萬平方米,擴大了一倍,供熱用戶也從最初6萬戶發展到14.5萬戶,增長率142%。

  “PPP模式通過發揮市場機制的主導作用,讓私營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杜鵬説,該項目運營7年來,已連續3年盈利,今年將繼續盈利,而且未來項目依然是可持續盈利的。

  佳木斯供熱PPP項目不僅為政府減輕財政壓力,還因拆除小鍋爐引入先進供熱模式讓城市冬季空氣得到改善,佳木斯也為此榮獲國際能源總署頒發的“區域能源氣候貢獻獎”。

  校校心J餃悶笠檔檬禱蕁⒄府得民心。據悉,佳木斯市政府目前已引入清華集團龍江水務公司實施自來水運營PPP項目。

  當前,在許多地方幹部眼中,“少花錢多辦事”的PPP模式在創新管理機制、提高運作效率的同時,其帶來的融資、籌資機制創新更具吸引力。

  湖南省財政廳廳長鄭建新説,基礎設施薄弱、歷史欠賬多已成為制約湖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瓶頸。初步統計,到2020年,湖南省僅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就超過5000億元,融資問題已成為橫亙在前的突出問題。

  我國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通常較為單一,建設資金大都通過政府設立融資平臺公司,以土地為抵押,向銀行借款解決,結果導致政府債務膨脹,引發財政金融風險。在當前中央加強融資平臺管理、土地價格下滑背景下,現有主要依賴土地財政的投融資體制弊端已顯現,亟需建立新型投融資機制。

  “加快推廣運用PPP、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投入機制,對減少地方政府債務、拓寬城鎮化融資渠道、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至關重要。”鄭建新説。

  目前各地推廣PPP項目熱情越來越高。專家表示,PPP以契約形式,把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緊密結合在一起,突破了傳統的政府與私人部門的分工邊界,有助於促使政府職能由“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向“裁判員”轉變。PPP項目的逐步推廣,無疑將提高政府公共産品的供給效率和公共服務水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