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費稅改革正提速 成品油消費稅調整拉開序幕

  • 發佈時間:2014-12-04 07:2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財稅手段如何助推APEC藍

  成品油消費稅調整背後的稅改加減法

  消費稅改革正提速。

  11月29日,部分商品的消費稅政策出現了變化。成品油消費稅提高,而小排量摩托車、汽車輪胎、酒精的消費稅被取消。一增一減之間,消費稅正在變化。

  “可以説,此次成品油消費稅的調整拉開了我國消費稅改革的序幕,今後消費稅的徵收範圍、環節等都將面臨調整。”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説。

  APEC藍呼喚財稅手段

  按照11月28日財政部的文件,從11月29日起,我國汽油的消費稅從1元/升提高為1.12元/升,柴油的消費稅則從0.8元/升提高為0.94元/升。

  這是2009年我國對成品油消費稅進行所有改革5年後的首次改革。這意味著,對能源産品的消耗,未來成本將增加。

  “成品油的消費稅也可以説就是一種環境稅。”朱青説,普通人使用的商品中有的能保護環境,有的卻破壞環境。成品油的大量使用會破壞環境,調高成品油消費稅體現的就是環境保護的導向。

  朱青提供的數據顯示,雖然我國人口眾多、環境壓力很大,但目前成品油消費稅還比較低。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四國成品油消費稅率偏低,每升汽油徵收的消費稅都不到0.4美元。“這幾個國家的特點都是地廣人少,環保壓力不那麼大”。

  在歐洲,則是另外一種思路。“歐洲人口密度大,特別重視環境問題,成品油的消費稅就高。比如,同樣是一升汽油,在美國只對其課徵0.11美元的消費稅,而在法國要課徵0.71美元的消費稅,德國是0.82美元,希臘是0.95美元,土耳其更高達1.43美元。在OECD國家,這個數字約為0.67美元。”朱青説。

  在我國,經過此次上調,一升汽油徵收的消費稅,換算成美元約為0.18美元。

  “不是説外國的汽油消費稅稅率高我們就得跟著高,但國際經驗表明,一個重視保護環境的國家,應該利用消費稅差別課徵的特點,對成品油實行較高的稅率,抑制人們對成品油的消費。我國目前成品油的消耗量很大,帶來了環境保護壓力也特別大。”朱青認為,此次對成品油消費稅進行調整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促進節能減排。

  朱青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從經濟角度看,汽油價格如果不斷下跌,對有車族是有利的。但從環境角度看,對百姓卻不一定有利。有車族希望油價走低,而廣大群眾希望“APEC藍”,政府應當從多數人的利益出發制定稅收政策。

  北京環保局的數據顯示,在北京,機動車排放是PM2.5本地污染排放的最大來源,佔比31.1%。如何通過降低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等努力,實現“藍天白雲”,是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城市一直在思考的難題。

  今年的APEC會議,由於採取了機動車單雙號行駛、高污染企業停産等措施,北京的天氣明顯好於以往。北京市環保局的統計顯示,11月1日~12日,北京市空氣品質一級4天、二級7天、三級1天,PM2.5、PM10、SO2、二氧化氮(NO2)的濃度比2013年同期分別下降55%、44%、57%和31%。公眾將這樣的天氣稱為“APEC藍”,希望“APEC藍”能夠成為常態。

  國家開發銀行前副行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克崮唸唸不忘的是兩年前一次出差的經歷。

  當時他出差濟南,一路看到的全是霧霾。同一天,一位部長出差深圳,看到長江流域也是霧霾一片。

  “大氣污染的問題已經不再是點狀出現,而是連成了片,全面爆發。”劉克崮説,過去國家對此重視得不夠,但現在環境的壓力已經擺在面前。全國人民都必須認識到這一點,未來高能耗、高資源消耗的産品都會付出更多成本,也就是説都必須提高價格。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汽油消費量為1290億升,柴油消費量為2000億升。如果以2013年的成品油消耗量來計算,此次消費稅上調後,汽柴油消費稅全年將增加400多億元。

  消費稅調整遠未到位

  2009年取消了公路養路費等六項收費後,提高了成品油消費稅。而此次成品油消費稅的調整主要是基於環保的考慮。

  “此次消費稅的調整還遠沒有到位。”劉克崮説,今後還會繼續調整,而調整的原則就是抑制資源消費,尤其是那些高耗能之後還污染環境的消費。

  其實,從1994年我國消費稅的開徵之日起,這個稅收項目就帶有鮮明的傾向。

  “我們的消費稅開徵比較晚,出臺的時候主要就是針對成品油、煙酒。”劉克崮説。

  理由非常簡單,成品油是明顯的資源性産品,其消費會造成環境壓力。煙酒則消耗了太多的土地資源、水資源,消費之後還會對消費者造成健康上的損害。

  “現在我們都已經意識到環境惡化、資源消耗,那麼,針對這樣的商品,必須要有引導。”劉克崮説。

  從我國消費稅徵收範圍來看,共有14個稅目,包括煙酒、成品油、小汽車、遊艇、高檔首飾及珠寶玉石、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錶等。

  其中,煙、酒、成品油、小汽車是消費稅收入的主要來源。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這4個品目的消費稅增收額約佔消費稅總增收額的98.5%。2012年捲煙消費稅和成品油消費稅兩項收入合計佔消費稅總收入85.9%。

  “從這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來看,國家是有著很大的環境壓力。”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告訴記者,我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作出過承諾,減排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嚴肅課題。

  這個承諾是在2009年1月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作出的,當時,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40%至45%。這意味著,必須在能源産品的消費上作出選擇。

  “其實就是用財稅的手段讓大家重視環保問題。”白重恩説。

  那麼,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資源性産品的消費稅提高後,其他商品的價格會不會隨之上漲?

  白重恩告訴記者,目前還看不到這種傳導,未來即使有傳導,也是值得的。因為改善環境是不可能沒有成本的,每個消費者都會為此付出一些成本,但環境的改善對每個消費者來説都有益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成品油消費稅上調的時機,恰恰是國際油價連續下跌的時候,消費稅上調導致的價格上漲恰好與下跌的油價相抵,對消費者來説,並沒有額外增加負擔。

  在朱青看來,這次政府選擇這個時點出臺成品油消費稅政策,主要是考慮國際油價正處於下跌通道,適當調高成品油稅率不會抬高油價,所謂“稅漲價不漲”,這樣會使這項環境政策的出臺更為順利。

  不僅如此,伴隨此次成品油消費稅的上調,從12月1日起,成品油價格調節基金停止徵收。這樣的一增一減,保證了成品油價格不會出現明顯波動。

  事實上,我國調高成品油消費稅並非特例。2012年以來,俄羅斯、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等10多個國家相繼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目的都是降低能耗實現綠色發展。

  消費稅改革改什麼

  實際上,近年來,消費稅徵收範圍偏窄、稅基偏小、稅率結構不盡合理、調節力度不夠充分等問題,已經引起了普遍關注。

  在朱青看來,此次成品油消費稅上調正是落實黨的三中全會有關消費稅改革的戰略部署。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調整消費稅徵收範圍、環節、稅率,把高耗能、高污染産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徵收範圍。

  “為什麼三中全會提出調整消費稅,就是因為這個稅種的稅負相對於增值稅而言是累進的。”朱青説,在我國,增值稅是普遍徵收的,而消費稅則是選擇性徵收,是針對部分商品進行徵收,而且實行的是差別稅率,這樣,政府就可以選擇一些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或有害商品對其課徵消費稅,從而體現一定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政策。

  三中全會對稅收政策還有一個要求是宏觀稅負不增加。劉克崮對此的理解是,“三中全會確定的原則是,穩定宏觀稅負。”在統計上,宏觀稅負有3種不同口徑。在狹義上,宏觀稅負只是稅收,在中義上,包含了稅收和社保,而在廣義上,則包含了稅收、社保、收費、國資、基金(不含土地出讓金)、土地(不含徵地拆遷成本)等內容。

  劉克崮負責的財稅課題組用廣義的口徑對我國宏觀稅負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2012年我國宏觀稅負為31.57%。而同一時期,我國所在的國家組(世界中等偏上收入且人口大於1000萬的國家組)的廣義宏觀稅負中位數為31.14%。

  “我國的選擇是穩定廣義宏觀稅負,也就是穩定政府收入在GDP中的佔比,適度降低企業收入佔比,特別是壟斷和資源類企業佔比,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所佔比重。”劉克崮説。

  這就意味著,在今後的稅制改革中要有升有降。

  “針對特殊商品的消費稅要提高,資源稅要鋪開,環境稅也要推出。但在另一邊要做減法。”劉克崮説,已經在推進的營改增避免了重復徵稅,就是在稅收上做減法。此外,小企業營業稅和增值稅的起徵點已經調高到了月營業額3萬元。生産、經營鏈條上的所有企業都受益了。

  即便是消費稅調整,也是有增有減。汽車輪胎、小排量摩托車、酒精的消費稅已被取消。

  “未來如果徵收更多的消費稅,那將會在別的地方減稅。”白重恩説,稅收體制改革是讓稅收結構更合理,而不是不斷增加稅負。

  今年以來,我國進一步加大了結構性減稅力度,除了簡並和統一增值稅徵收率、增加“營改增”試點行業、擴大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力度,還出臺了很多稅收優惠政策,比如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減稅、完善固定資産加速折舊政策、加大支援和促進創業就業的稅收政策力度、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對廢礦物油再生油品免征消費稅、擴大啟運港退稅和融資租賃貨物出口退稅政策試點等。

  白重恩告訴記者,消費稅改革除了調整範圍,還要面對徵收方式的調整,這將是著眼于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分配調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