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微生物肥料“四兩撥千斤”

  • 發佈時間:2014-12-04 06:32:1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佩

  糧食要增産,肥料不可少。眾所週知,我國糧食實現連年增産,化肥施用是其中的關鍵因素。然而,由於化肥長期過量施用,我國耕地品質明顯下降,水體富營養化、溫室氣體排放等一系列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在目前的兩難困境中,我們開始面臨新的問題:既要保障糧食增産,又要保護耕地、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肥料究竟應該怎麼來施?日前,記者專訪了農業部微生物産品品質安全風險評估室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李俊,他提出,未來農業生産應該多施用微生物肥料,它將是我國未來肥料發展的重要方向。

  1 助力科學施肥 緩解農業生産雙重壓力

  記者:大家都知道,施用化肥對糧食增産的效果明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也一直在使用化肥。但由於不合理的施用方式,化肥對土壤造成的傷害已逐漸顯現。那麼您能否介紹一下,目前我國農業生産的用肥情況?

  李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的“糧食十連增”,化肥的施用的確是關鍵的原因之一。但是,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化肥施用量已經佔到了全球總量的35%,每畝耕地化肥施用量高達30~100公斤。從1981年至2008年的近30年間,我國糧食産量增長了63%,同期氮肥的使用量則增長了近2倍,化肥總用量位列世界首位。

  然而,化肥的長期過量施用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首先就是土壤肥力的下降,大量耕地出現了土壤板結、退化嚴重的現象,土壤對肥料的利用效率也越來越低,土傳病害不斷出現,還影響了農産品的品質。其次是對環境的污染,氮肥的施用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過量肥料隨水淋失,進入地下水或江湖,引起富營養化。據2007年全國污染普查的結果顯示,我國農業排放的化學需氧量佔全國排放總量的43.7%,其中,農田排放的氮、磷分別佔總量的57.2%和67.4%。

  在資源約束日益緊張的今天,我們未來的農業生産面臨著雙重壓力,一方面要保障糧食持續穩定增産,另一方面要減少面源污染、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怎麼用肥,便成為了我們科研工作、企業和農民必須面臨和解決的問題,而微生物肥料所具備的多功能特性正好與克服這些影響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相對路,因而説它是一個發展的趨勢。

  2 轉變用肥方式 從粗放到集約環境友好

  記者:什麼是微生物肥料?與化肥等其他肥料相比,它有什麼樣的作用,具有哪些優勢?它能否真正解決我們農業生産面臨的雙重壓力?

  李俊:傳統習慣上,常將肥料按成分分為化肥和有機類肥料。微生物肥料在大類上屬於有機類肥中的一種,但目前更多將其列為新型肥料中的品種。傳統的有機肥多來自動植物的廢棄物,有效養分含量低,肥效相對低,而微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將原來的廢棄物、人畜糞便、各種秸稈甚至污染物發酵後變成具有活性的多功能高效肥料,使用後通過其中所含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活動,增進土壤肥力,刺激和調控作物生長,增強抗逆和抗病能力。

  現在,我國面臨耕地復種指數高、生産力下降,作物病害頻發,農業效益下降等等的問題,而微生物肥料的特點和功能恰好能解決、應對這些問題。相關試驗數據表明,應用微生物肥料能使水稻提高産量5%以上,棉花、油菜等的增産效果非常明顯,瓜果施用後甜度提高。最重要的是,它不污染環境,還能培肥地力,保證耕地的可持續生産力。

  可以説,與傳統肥料相比,微生物肥料在保護生態、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産量品質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它是一種“環境友好型肥料”。2013年,美國出版了《微生物養活世界》一書,強調通過調控土壤微生物區係能夠增産20%,減少20%的化肥與農藥,是未來環境友好、經濟高效農業的新出路。眼下,我國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更需要發展微生物肥料,它完全能滿足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它具備國家戰略需求的特徵,能有效緩解農業生産雙重壓力,在加強耕地品質建設、提高科學施肥水準等方面,可以説能夠挑起“四兩撥千斤”的重任。

  3 産業基本形成 整體發展水準急待提高

  記者:正如您所介紹的,微生物肥料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肥料”,那麼,目前我國微生物肥料産業的現狀怎麼樣?産業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李俊: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收集、保藏、鑒定的菌種庫藏資源已超過25000余株,位列世界第二,各種功能特色菌株陸續應用;大量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製品、新型微生物肥料相繼面世;我國微生物肥料産業發展迅速,年産量突破1000萬噸,應用面積超過2億畝,中國特色的微生物産業基本形成。

  儘管發展迅速,但微生物肥料産業存在整體水準低,技術創新不足的問題。具體來説,主要集中在6個方面。一是科技創新基礎薄弱,産業發展支撐不足,目前從國家層面對生物肥料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項目支援不多,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明顯落後於生産需求;二是多數企業對科技創新認識不夠,未把科技創新當作自身發展的戰略,缺少必要的硬體和軟體;三是微生物産業科技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高層次創新人才、掌握新興學科的人才、複合型人才均匱乏,特別缺乏具有全球眼光的高端領軍人才;四是缺乏促進微生物肥料産業跨越式發展的新技術(顛覆性技術)和創新産品;五是缺少具有引領作用的龍頭企業和旗艦集團,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家跨國企業或集團;六是缺乏穩定、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支撐和完善的産業服務體系,産品的銷售主要局限于企業自身,加上農民對産品的效果沒有充分的認識,産品的銷售網路沒有真正形成,嚴重影響了産品的推廣和應用,制約了産業的發展。

  4 國家全力支援 産業出路在於科技創新

  記者:未來,要推動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發展,還需要做哪幾方面的工作?

  李俊:研發新産品、提高産品品質、降低生産成本、穩定應用效果仍是微生物肥料行業面臨並且是急需解決的課題。克服這些問題與困難的根本在於科技支撐,出路靠科技創新。可喜的是,自2009年起,國家提出了發展微生物肥料的産業發展的戰略,將全方位支援微生物産業發展,為我國微生物肥料産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強調了企業在産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因此,誰抓住了機遇,誰做了充分的準備,誰就會走在前面,否則將會被淘汰。

  首先,對於科研單位來説,要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加快基礎研究,不僅挖掘、篩選、拓展新的功能菌種,選育出具有作物親和性、地域性、適應性、生産性能優良的菌株,還有優化生物肥料産品的組合和活性保持技術,使不同功能菌株互補、菌株與載體功能疊加的組合産品,實現應用效果的穩定。

  其次,要突出行業和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行業應是科技創新的孵化期、推進器,組織和推進必要的科技交流,甚至是相關領域、相鄰産業合作交流的推動者,雖然現在相應的産業協會尚未組建,但目前可通過學會和相關機構去做這方面的工作;從長遠看,應該儘快成立微生物肥料産業協會,以更有力地推動産業發展。另外,産、學、研結合的平臺也必不可少。

  此外,我們還要積極爭取國家在政策、經費、環境方面的支援,力爭到“十三五”結束時,我國微生物肥料達到肥料總量的15%左右,應用面積達到4億畝以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