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特色變優勢優勢出效益

  • 發佈時間:2014-12-04 06:31:5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閻紅玉通訊員高文華

  初冬時節,記者行走在吉林省扶余市的土地上,真切地感受到扶余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喜人景象,也見證了扶余市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創新探索和具體實踐。記者聽到當地幹部群眾講得最多的是:“今年人努力,天幫忙,政策帶來豐收糧。”據有關部門田間預測,今年扶余市玉米平均單産達到800公斤/畝以上,水稻平均單産達到660公斤/畝以上,豆類平均單産達到80公斤/畝以上,全市糧食總産持續保持增長態勢,預計可達335萬噸以上。

  土地流轉讓農業增效、農戶增收。要增産更要增收,要糧食也要效益。為實現多方共贏發展,扶余市各級黨委政府、幹部群眾和各類經營主體積極行動起來,宣講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規範有序開展農民土地流轉工作。全市建立了市、鄉(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分流,實現非農産業創業、就業,使土地流轉由無形走向有形、從無序變為有序,讓農業環節本身有錢賺。目前,全市創辦各類種植業合作社221個,規模經營面積在7萬公頃左右,糧食播種面積最多的合作組織在150公頃以上,規模經營土地在20公頃以上的種植大戶已達104戶。實踐證明,規模化種植糧食單産可達12噸/公頃左右,平均增産4%以上,增收1200元/公頃左右。

  由4個鄉鎮9個合作社共同組建的盛錦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堪稱是扶余市現代農業的一面旗。該社所在地萬家坨子等村的入股農戶達320戶,流轉土地6200多畝,實現了整村土地流轉,入社社員保底分紅1.3萬元。

  品牌經濟讓特色産業優勢提質增效。扶余市蔡家溝鎮腰號村黨支部書記劉佔軍説起綠興蔬菜合作社5年來的變化感慨萬分。他説:“過去,菜農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務,缺的是技術,愁的是銷路;現在,713戶會員農戶在280公頃蔬菜基地上,共用統一的農産品行情資訊、生産資料供應、購銷補貼及技術培訓等服務,全村農民僅蔬菜一項戶均純收入4800元以上。”主要産銷“綠丘牌”無公害蔬菜的綠興蔬菜合作社,是扶余市擴大種植規模,創新産銷機制,形成聯合優勢,發展農業板塊經濟的典型實例。目前,全市棚膜蔬菜産值佔農業總産值的五分之一,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産業。

  “四粒紅”花生主産區——扶余市大林子鎮,因“吉地花”品牌商標而聞名。在華盛農産品進出口公司2000公頃有機花生基地,“訂單農業”模式讓企業和農戶的效益逐年攀升。今年,扶余市農民通過調整種植結構、科學培育,全市花生種植面積達到32萬畝,年産量將達到14萬噸,預計産值8億多元。與此同時,全市著重培育了一批煉油加工、休閒食品、外貿出口和集散收儲企業,從種植、銷售到深加工的完整産業鏈基本形成。

  玉米産業是扶余市的支柱産業。全市在五家站鎮朝陽村、肖家鄉十二號村和王家村建設了3個面積為280公頃的玉米高效示範區,並結合農業部“糧油高産創建”和“增産模式攻關提升年”活動,建設了25個萬畝糧油高産示範項目點,在10個鄉鎮19個村建設了300公頃玉米寬窄行高産示範點。圍繞玉米、水稻、花生、雜糧雜豆及棚膜蔬菜等産業,重點規劃建設的這些特色種植業示範基地和高效規模化特色農業板塊,讓特色變優勢,讓優勢出效益,做大做強了綠色高效品牌農業。目前,全市已完成成一禽業、三岔河鎮信譽養殖場等4個無公害畜産品、産地認證,培育“秋之坊”、“三井子坊”等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産品品牌60余個。

  農産品加工業穩步推進。今年前三季度,扶余市全口徑農産品銷售收入實現108億元,佔完成全年計劃140億元的3/4以上。扶余市通過自我培育和招商引進,不斷完善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聯結機制。今年,全市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22家,其中省級和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分別新增2家。位於陶賴昭工業園區的吉林省基正穀物有限公司年加工水稻精米10萬噸,烘乾降水處理玉米5萬噸,糧食儲備倉容89848立方米,其産品超級稻、珍珠米和長粒香蜚聲省內外。

  如今,扶余市圍繞自身優勢較強的糧油製品、水産品、畜禽製品、果蔬飲品四大主導加工産業,規劃建設了蔬菜、畜牧、水産、林業四大優質農産品産業帶和花生、芝麻、雜糧雜豆、生豬、黃牛、禽類六大特色基地,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農業産業化基地佈局。這些從裏到外的變化,足以讓扶余市走上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路,進而實現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環境友好、生態文明的建設目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