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燒餅成周村大名片

  • 發佈時間:2014-12-04 05:33:57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閱讀提示

  若提起燒餅,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村燒餅”,這一當地小吃因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吸引了國內外遊客前來品嘗,成為周村一張響噹噹的地域名片。

  隨著“周村燒餅”知名度的不斷擴大,周村本地出現了一批假冒偽劣的燒餅生産小作坊。為了保證“周村燒餅”的正宗品質,山東周村燒餅有限公司從打假入手,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擴大企業的市場覆蓋面,做實品牌。而近年來,公司更是在文化上做起了文章,深挖周村燒餅的傳統歷史,提升周村燒餅的附加值。

  □ 本報記者 魏茜茜 本報通訊員 盛秦嶺

  手工製作無可取代

  “真正的周村燒餅薄如紙、芝麻香、落地即碎、入口有響。”11月25日,在周村燒餅博物館內,一名正在揉面的師傅一邊製作燒餅一邊告訴記者。談話間,制餅師傅將乒乓球大小的麵糰放在磨具上不停地旋轉,轉眼間,就變成了薄如蟬翼的餅坯,用手輕輕揭起後迅速往攤滿芝麻的木盤內一蘸,隨即反托在右手背上,直接貼在了溫度達240℃高溫的爐膛內。頃刻間,一張佈滿金燦芝麻的燒餅新鮮出爐。

  “周村燒餅”不同於一般的燒餅,它需要經過配方、延展成型、著麻、貼餅、烘烤等多道工序,且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要求。味道和口感多取自於手上功夫,因其獨特的製作工藝,目前還沒有發現可以替代手工製作周村燒餅的機器。

  當天,記者在周村燒餅博物館燒餅製作體驗車間內注意到,雖不是旅遊旺季,但這裡還是吸引了大批遊客駐足參觀。遊客們排著長隊試吃剛出爐的燒餅,“薄、脆、酥、香”是遊客評價周村燒餅口感時用得最多的詞。

  據歷史考究,周村燒餅製作工藝的發展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到現在,周村燒餅這一傳統小吃仍在在國內保持著較高的美譽,甚至受到許多國外遊客的喜愛。在博物館內,記者翻看了幾本簽名簿,上面記載著有來自加拿大、俄羅斯、美國等國外遊客對周村燒餅的評價,他們稱讚周村燒餅的口感,更驚奇于周村燒餅的傳統製作工藝。

  如今,獨享“周村燒餅”這一名譽的山東周村燒餅有限公司已發展為擁有員工近500名,年産燒餅2000噸,年銷售收入達8000萬元的“燒餅大戶”。

  小燒餅走進大上海

  隨著周村燒餅越來越受歡迎,該公司周邊也出現了一批假冒“周村燒餅”的加工作坊,原料來源、製作地點、加工過程不明,食品安全不敢保證,由於周村燒餅看似差別不大,充斥在市場上的牌子更是琳瑯滿目,“消費者買了就走,他們也不會看是不是正宗的‘周村燒餅’,不光給我們造成了巨大損失,也讓我們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山東周村燒餅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兆海説。

  為此,該公司成立了由一名副總挂帥的打假辦公室,聯合工商部門打擊假冒“周村燒餅”的不法生産經營者。在鏟掉假冒生産小作坊的同時,公司更是在保證食品品質上下足了功夫。

  據了解,公司選用魯中平原特定品種小麥加工而成的麵粉,成為燒制周村燒餅的“標準粉”,製作出的燒餅易於消化,還具有中和胃酸、健脾養胃的功效。

  除了主料麵粉,芝麻、白砂糖、食鹽等輔料的品質高低,在“周村燒餅”的生産過程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公司在湖北建有近萬畝自有生産基地,專門種植製作周村燒餅所需的小黃粒芝。除此之外,還專門從定點供應商處採購白砂糖和食鹽,保證了周村燒餅正宗的口味。

  經過一系列整治和改良措施,“周村燒餅”這一品牌逐漸在人們心中烙上了印,擁有了“中國馳名商標”和“中華老字號”兩塊含金量極高的金字招牌,但燒餅生産卻依舊“蝸居”在周村本土,因此將周村燒餅做實、做強,進一步擴大市場覆蓋面,是公司在品牌戰略上邁出的又一次決策。

  2007年6月,位於濟南濟陽縣的山東周村燒餅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正式建成投産,公司對職工進行統一培訓,原材料也由總公司統一配送,充分保證周村燒餅地道的品質和口感。分公司的建成投産,也標誌著周村燒餅邁出了走向全國的第一步。

  同年9月,上海周村燒餅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小燒餅走進了大上海,擺上了有“中華第一街”之稱的南京路。與此同時,周村燒餅還在北京、濟南、青島、濰坊等地設立6個駐外辦事處、30多個直營店、2000多家專營店,專售“周村牌”周村燒餅,一個立足山東,面向全國的産品行銷網路逐步形成。

  燒餅嚼出文化味兒

  現在,周村燒餅又將發展目標鎖定在挖掘周村燒餅傳統文化上,並與旅遊産業相結合,繼續擴大“周村燒餅”的影響力。

  隨著周村古商城應運而生,公司也看到了發展商機,2004年在周村古商城銀子市南頭一間20平米的小屋內,生起了一台小爐子,邊製作邊賣,做起了一個活廣告。那時候,古商城剛開發,鮮為人知,一個月下來,遊客少之又少,每月進賬只有七八百塊錢。

  當時,與該公司一起進駐古商城的還有不少當地的老字號企業,但運作幾年來,不見效益,許多企業也撤掉了古商城的門頭。然而張兆海卻一再堅持,“將來旅遊開發好了,人氣一上升,傳統手工藝與旅遊的巧妙結合,對我們來説又是一次發展機遇。”就這樣,公司在周村古商城不斷擴大店面,並成立了周村燒餅博物館,將“周村燒餅”的歷史文化和手工技藝搬到博物館,看一看歷史檔案和實物,看一看現場製作,把“非物質文化遺産”做活。

  同時,公司在周村燒餅博物館內還加入了手工製作體驗環節。“遊客逛累了,到我們博物館裏歇一歇,做一做,吃一吃,讓人們知道吃燒餅就認準‘周村燒餅’。”張兆海説。

  隨著周村燒餅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來周村旅遊的人們也逐年遞增,甚至吸引了一大批國外遊客,僅在周村燒餅博物館一年的客流量就達到了180萬人次。

  在周村燒餅有限公司,企業、品牌與相關産業中愈發濃郁的文化氣息,讓人們逐漸品出了周村燒餅的另一種味道——“文化味兒”。這些看似只是形而上範疇的文化因素,卻成為加速企業發展的強大生産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