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郎擔到電商網路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4-12-03 05:28:1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已經成立60年了,儘管經歷過幾度沉浮,但供銷社從未停止改革的步伐,努力發揮著自身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
江浙一帶是我國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地域之一,在這裡,供銷社經受過最強烈的衝擊和最嚴峻的考驗。然而今天,它以服務“三農”為抓手,活躍在從城市到鄉村的各個角落。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赴江蘇、浙江探尋供銷社改革創新的路徑。
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陷入虧損的供銷社痛定思痛,盤活資産、改革體制機制,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谷裏街道,家住東紅花園的劉大媽像往常一樣走進崗山超市。一批從基地直供至此的新鮮蔬菜剛剛碼放到臺上,滿眼嫩綠、艷紅、亮紫等顏色看得人滿心歡喜。劉大媽徑直走到挂著黃色價牌的蔬菜臺前,這是超市的平價農副産品區,價格要低於市場同品種15%以上。劉大媽選購了一些菜滿意地裝進了購物筐。
劉大媽是崗山超市的常客,像她一樣,許多江寧人都很信賴崗山超市。這家由江寧區供銷系統控股成立的連鎖超市憑藉物美價廉、品種豐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成立10多年來,已經發展直營店12家、加盟店180家,並從城市一直開到街道社區乃至最基層的鄉村,年銷售額由最初的不足400萬元到2013年達7億元左右。
看著農民風風火火地送來新鮮蔬菜,市民熙熙攘攘地購買各種商品,崗山超市繁華忙碌的一幕幕在吳文娟眼裏是那麼熟悉。作為江寧供銷合作總社黨支部書記,也曾是三尺櫃檯後的老供銷人,吳文娟和她的供銷社當年也經歷過類似的紅火場景。
“在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幾乎是物資供銷的唯一渠道。雖然面積不大,品種也不像現在這樣豐富,但誰家要買油鹽醬醋、針頭線腦都要上這兒來,農民家養的雞,收的蛋,種的棉花也都送到供銷社銷售。”吳文娟説。從一開始,供銷社的秤桿子就是最準的,東西也是最全的。
但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供銷社陷入了全面虧損的狀態。江寧供銷社在痛苦中不斷探索,下定決心轉換經營機制,商場櫃檯由員工出資承包經營,吸納社員股金9000多萬,用近6年的時間改善經營,提高效益。
“負債最高峰時1個多億,但是我們艱難地挺了過來。”吳文娟説。在情況好轉後,江寧供銷系統將承包出去的500平方米以上商場收回,並在2000年調整為超市。崗山超市就是起步于2000年,一步步發展壯大起來的。
同樣在2000年,浙江紹興市上虞區,供銷社改制在一步一停中推進。因為資産優質,職工難以割捨對供銷社深厚的感情,使上虞供銷社改革速度大大放緩,反而保留了大量的資産、人員和經營網點,成為日後的創業之本和重生之本。
通過盤活資産,上虞供銷系統改造傳統網點建立了百貨、市場、醫藥、油品等12個經濟板塊和1041個服務網點。去年,實現總經營收入90多億元。
調整經營業態、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供銷社重裝歸來。江蘇省供銷合作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黃寶榮告訴記者,現在江蘇省供銷合作社已經初步建起了農業生産資料、農産品、日用品、再生資源等六大連鎖經行銷售網路,形成了覆蓋城鄉的連鎖經營網路。
隨著電商的發展,供銷系統看準市場,主動融入市場競爭的洪流中,“供”“銷”老本行有了新內容。
“供”與“銷”一直是供銷社的老本行,曾經帶領著供銷社走向輝煌。如今,在江浙大地,這項老業務正在“改頭換面”,尋求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
浙江省供銷合作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馬柏偉告訴記者,浙江供銷系統一方面與淘寶、1號店等第三方平臺合作推出農産品和其他特色産品的網上交易,另一方面積極打造電子商務平臺,鼓勵“農”字號企業線上開店。
在浙江金華市陶朱路農業展覽館,一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閒置的場地,如今,這片兩萬多平方米的場館裝修一新。金華市供銷社在這裡牽頭創立金華農産品電子商務産業園,預計全年産值達2億元。
電子專業畢業的26歲小夥劉斌已經在産業園成立了自己的禾木食品專營店。在他的公司網頁上陳列著六七十種特色農産品,每天平均成交2萬單。“電子商務推動了地方農産品走向全國,這個無形市場的交易未來有可能超越有形市場。”劉斌説。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供銷合作社下屬紹興大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1號店運作的“特産中國上虞館”大獲成功。自今年5月6日開館上線以來,15個品牌45個品種的農特優産品通過“政府支援、電商運作、産地直供”等模式銷往全國各地。短短4個月,“上虞館”頁面訪問量突破100萬人次,銷售農産品總額突破800萬元,吸引30多家農産品生産經營企業加入網銷平臺,帶動當地農民5000余戶。
“供銷社做電商有獨特的優勢,一是供銷社品質品質有保障,另一方面,供銷社善於做買賣,我們不僅在賣産品,還在賣品牌、賣文化、賣旅遊。”紹興大通商務有限公司經理助理王如生説。在他們發往各地的農副産品中,會附帶一份當地的旅遊指南與文化簡介,有時還會推出免費的住宿、門票券,農産品銷售非常火爆。
就在各方在網際網路上搏殺的時候,浙江省供銷社下屬興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經開始了搶佔手機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的計劃。“美美挑食”是興合公司做的一款農食類線上交易和導購平臺。“目前移動端平臺空間很大,還沒有哪個商傢具有絕對優勢,而智慧手機已經越來越普及,對這個市場的爭奪必須先下手為強。目前,美美挑食已經成為行業最大的零食類線上交易平臺。”興合電商首席運營官方獻禮説。
供銷社推進綜合改革,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找到自身發展的新突破口,與農民攜手再出發。
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以螃蟹為代表的水産品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産業之一。200畝地的水産批發市場,周邊各省商人云集。然而,在10多年前,高淳只有30戶經營螃蟹,農民要提著螃蟹到上海、杭州等地到處推銷,那時高淳的水産品市場不過10畝地。
“當時的供銷社發展處於低谷,我們想,如果依託水産養殖走市場化經營之路,也許會給供銷社帶來新的生機。”高淳區政協副主席、供銷社主任甘成功邁出大膽的一步。2000年,高淳區供銷社投入上千萬元擴大市場,幫助農民銷售,扶持當地水産業發展。後來,在江蘇省供銷合作社組織下,高淳成立了固城湖青松水産專業合作聯社,聯合了南京、蘇州、無錫等地20多家合作社抱團發展,社員由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3000多戶。
壯大了的農民隊伍真正享受到合作經濟帶來的紅利。“養蟹幾乎不用操心,統一供苗、統一飼料、統一管理,養蟹的過程中有專人指導,等到銷售的時候又有合作社的保底價收購。農民不用再跑市場,坐在家裏收錢。市場行情不好虧不了,行情好了多分紅。”青松水産專業合作聯社社員告訴記者。2013年聯社幫助社員推銷螃蟹4.81億元,加上分紅農民平均增收10%至15%。
浙江省供銷系統也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尋找到自身發展的新突破口。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驛亭楊梅村,村民應勝利在網上賣起了勝利合作社生産的楊梅。但是應勝利不知道如何給網頁放圖片、規範頁面設置,甚至連價格都是隨便一定,幾乎沒有銷量。後來,他找到了上虞區供銷合作社下屬的紹興大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幫他定産品價格、設計網頁、更新産品資訊。經過一番“打扮”,應勝利的網上銷售做得風生水起。
隨著服務“三農”的深入推進,農民和供銷社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負責人表示,紮實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需要奮力開拓一條促進農民合作與聯合的寬廣道路。許多農民顯然已經感受到了這樣的變化,他們感嘆:家門口的供銷社又回來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