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承德邁向綠富美(京津翼協同發展·現場)

  • 發佈時間:2014-12-03 03:4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梁世芳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承德,一座充滿魅力的綠色城市。目前,森林覆蓋率達56.7%,建成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成為河北首個“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被譽為“華北綠肺”。2014年被國家確定為“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地處京津上風上水自然區位的承德,堅持實施綠色崛起,森林覆蓋率從新中國成立時的5.8%提高到現在的56.7%,成為“華北最優、全國一流”的生態文明城市,今年1—10月份,接待遊客265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16億元。

  綠色使命

  14年間,承德強力實施了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林業重點工程,初步構建起壩上防風固沙林區、北部水源涵養林區、中部水保經濟林區和南部經濟林區等四大林區為主的“生態屏障”,森林覆蓋率以每年1.4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

  目前,承德市不僅沙化面積減少了35.8%,有林地面積增加到3350萬畝,還建成了5個國家級、9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構建起9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0個省級森林公園。

  距承德市區約40公里的鷹手營子礦區在2009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後,經過5年的艱苦奮鬥,該區綠化廢棄礦山2.7平方公里,植樹造林800余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5.68%。特別是發展果樹2萬多畝、12萬多株,年創産值650萬元,實現了由“資源枯竭”到“綠色崛起”的“靚麗轉身”。

  綠色産業

  近年來,承德立足“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地貌形態,不斷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確實起到了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巨大作用。但到2013年底,按照國家扶貧標準,在全市378萬人口中仍有75萬貧困人口。

  “如何處理好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只要思路對頭,找準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最佳結合點,完全能夠實現發展與生態、富裕與美麗的雙贏。”承德市委書記鄭雪碧表示。

  在承德,最具代表性的綠色産業就是山杏産業。平泉縣在水土流失較嚴重的陽坡地段,營造10萬畝山杏林,每年可減少土壤流失30萬噸。因此,該縣在淺山緩坡上又栽山杏25.2萬畝,全縣山杏面積達67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2%,還帶起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山杏産業。2013年,該縣山杏産業産值達8.98億元,帶動19個鄉鎮2萬多戶、7.5萬人就業。

  如今在承德除了山杏産業外,還形成了以山楂、板栗、刺槐、中草藥等“六大國字品牌”的綠色現代農業産業集群。

  綠色保障

  面對加快發展的壓力,承德的決策者和民眾頭腦清醒:生態是承德最大的優勢,更是承德人的“生命線”,絕不能以破壞生態來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建立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強化對綠色發展的剛性約束,打好工業污染、燃煤削減、機動車尾氣污染、揚塵污染和油煙排放“五大治理攻堅戰”,持續實施“綠色考核體系”。

  根據各縣區主體功能區規劃上的差異情況,進一步完善“綠色GDP”考核制度,實行分類考核評價的“綠色考核體系”。

  承德把良好的生態資源與現代健康産業、高端休閒項目融合起來,打造第一戰略支撐産業——休閒旅遊服務業。2013年,實施了總投資845億元的43個休閒旅遊項目建設,強力推進休閒旅遊服務業發展。今年以來,謀劃實施3億元以上綠色服務項目22個、總投資416.5億元,開工項目12個、總投資215.7億元。

  既要生態美,也要百姓富。回望承德走過的道路——自覺守住生態這一“生命線”,綠水青山一定能帶來“金山銀山”。承德用鮮活生動的實例詮釋了綠色發展軌跡,為社會發展描繪出廣闊前景。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03日13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