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公共自行車頻遭“惡搞” 平均每天修兩輛

  • 發佈時間:2014-12-02 17:16:00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孫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踹碎擋泥板、偷走腳蹬子、卸走鈴鐺、刀劃煙燙車座子、卸走車尾反光燈……為市民提供短途接駁便利的公共自行車,如今被人為惡意損壞的情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負責維修的部門每天都得修兩輛。平均算下來,每輛公共自行車的運維成本每月約為200元。

  由於沒有廣告經營權,無法獲得額外的運營收入,公共自行車的建設、運營、維護完全依靠各級政府財政補貼。以豐台區先期投入的3000輛公共自行車為例,每月財政補貼就達到60萬元。公共自行車還能不能順利地租借下去?

  太過分了

  車座被卸走 只剩光禿禿的鋼管

  “這幾天我都看到丟仨了!”有熱心市民通過本報城市發展部郵箱bwchengshi@126.com反映,馬家堡中路博愛醫院西墻外的公共自行車站點經常出現丟車座的情況。

  記者現場看到,這輛沒了車座的公共自行車還是一輛新型車,如今車座子被卸走了,只剩下光禿禿的鋼管。市民馬女士説,這已經是她第三次發現有公共自行車車座丟失的現象,都是大早晨遛彎時發現的,“明顯是人為破壞,趁著夜裏卸走的。”

  隨後記者走訪北京市公共租賃自行車站點,發現不少公共自行車有被人為損壞的痕跡。在東單路口東南,一輛車座子上明顯被人用利器劃開了一道一寸多長的口子,露出裏面的海綿;而另一輛車的車座子破了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洞,別看洞小,可是挺深,有近1釐米,明顯是被煙頭燙後留下的痕跡。

  記者聯繫到一家負責公共自行車運營的公司,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共自行車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僅今年以來平均每輛車就租還過600次,如此高頻率的使用,公共自行車本身就容易損壞,而人為惡意損壞的情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平均下來負責維修的部門每天都得修兩輛。

  “我們維修過一輛新型公共自行車,拇指粗的車把鋼管,愣是被弄斷了!”這位負責人説起破壞公共自行車的行為,氣憤地説,人為惡意破壞公共自行車的行為大概有3類:一類是有人在醉酒等狀態下進行破壞,一類是有的人心情不好在公共自行車上發泄自己的情緒,還有個別黑摩的司機因為公共自行車影響了他們的“生意”而破壞。此外還有一些社會車輛停放在公共自行車站點,擠佔了公共自行車的停車位,甚至還曾發現有的人給公共自行車加道鎖,使“公車”變“私車”。

  防盜升級

  不卸走車把 拿不下車鈴

  為了應對人為惡意破壞,一些公共自行車不得不更新換代、防盜升級。

  “根據公共自行車使用維修反饋情況,新型公共自行車增加了一些防盜防破壞的設計”,公共自行車運營公司負責人介紹説,原來的公共自行車車鈴是固定在車把橫樑上的,經常被人卸走,新車的車鈴換成了“把鈴”,嵌在右手車把內側,除非卸下車把否則難以拆卸。另外,根據原來車筐易被破壞的情況,新車加粗了車筐鋼管,與車把一體化設計。

  目前北京市公共自行車建設實行的是市級統籌、區縣主責的建設管理模式。即市交通委統籌制定建設規劃,在設施建設和自行車採購上給各區以全額資金支援;各區承擔建設和管理主責,從運作維護上給予必要的資金保障。

  以豐台區為例,截至10月30日,今年豐台區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項目辦卡總數為9768張,租車984077次,還車993575次,共計197萬多次,公共自行車使用率非常高,比如地鐵蒲黃榆B口站,週轉率為20次左右,也就是每個樁每天租還車約20次。

  與如此大量的使用次數相對的是一卡通消費金額僅為43178元。豐台區90多個公共自行車站點平均借出時間最長的是角門北裏站,借出時長是63分鐘,剩餘的站點平均借出時間都不超過1小時,而北京公共自行車租車政策是前1小時免費,之後每小時1元錢,全天最高不超過10元錢。

  每套公共自行車的建設成本為5000元左右,每輛車的運營維護成本每月平均約為200元,以豐台區先期投入的3000輛為例,每月財政補貼就達到60萬元。

  而根據北京市相關規定,公共自行車完全沒有廣告經營權,無法獲得額外的運營收入,公共自行車的建設、運營、維護完全依靠各級政府財政補貼。

  委員支招

  車身放廣告 放開經營權

  記者了解到,豐台區已陸續在方莊、東鐵營、西羅園、右安門、馬家堡、豐臺科技園區等地區建成了3000輛規模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今年豐台區市政市容委還將陸續在太平橋街道、豐臺街道等地區新投入2000輛公共自行車,豐台區將有5000輛公共自行車為市民提供短途接駁服務。

  針對公共租賃自行車運營問題,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投資促進局原黨委書記郭松提出,應關注公共自行車可持續發展問題。

  他説,北京市公共自行車依舊存在總量不足,網點有限的問題,需要繼續加量加密建設。公共自行車可持續發展需要加大財政投入,這筆投入不僅僅是在建設層面,還有先期投放的公共自行車陸續需要更新,管理資金需要延續,都需要資金。

  郭松建議,要把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建設和運作管理列入市、區兩級政府和各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日程,成立由主管副市長或副秘書長牽頭的組織領導機構統籌協調,實行“一把手”工程。要進一步明確公共自行車作為城市公共交通必要補充和延續的公益定位,明確“政府扶持+企業運營”的原則和模式,引入市場機制,多渠道利用建設、管理、運作資源,給予用地、用電、廣告和財政補貼等政策支援。

  政府可考慮適時放開廣告經營權,依託于公共自行車的車身廣告、租賃點站牌廣告收入,通過商業開發來支援公共自行車的公益化運作,支付日常運營的成本。 本報記者 孫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