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菲萊”科學目標已實現 中國還未對彗星展開研究

  • 發佈時間:2014-12-02 01:30:4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大慶)“羅塞塔彗星探測計劃和‘菲萊’著陸器在67p彗星著陸,總共花了相當於現在的13億歐元。當初啟動這一項目時,有沒有想過假如登陸彗星不成功會怎樣?”當科技日報記者把這一問題拋給羅格·博奈時,這位當年的歐空局副局長毫不猶豫地説:“沒想過失敗。”

  11月28日,作為中科院“空間科學預先研究”創新團隊海外成員、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特聘顧問的羅格·博奈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作了學術報告,介紹了羅塞塔項目和“菲萊”的結構及登陸過程。他説,目前看“菲萊”上所有的科學儀器都工作正常,所有的科學目標都實現了。

  對於科技日報記者提出的有可能不成功的問題,羅格·博奈強調,提出一個科學問題並啟動研究後,就要保證它百分之百成功,不應考慮失敗了會怎樣的問題。

  記者獲悉,整個羅塞塔項目,沒有一名中國科學家參與。據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介紹,羅塞塔項目大約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論證、啟動。“項目自論證階段起就是開放的,各國科學家都可提出建議和方案。遺憾的是當時沒有一名中國科學家參與。”

  “截至目前,我國科學家還沒有真正開展對彗星的研究。”吳季説,對小行星的研究才剛起步。中科院去年4月剛剛成立行星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我國對地外星球的探索現在只限于月球。2012年嫦娥二號在距地球約700萬公里遠的太空中與小行星圖塔蒂斯交匯,對小行星進行拍照,這可以説是中國人用自己的數據研究小行星的開始,而以前都是在別人公佈的用過的數據中找一點研究題目。

  吳季認為,“菲萊”成功著陸彗星,會促使中國科學家對彗星研究産生興趣。從研究太陽系和生命起源的角度看,彗星比小行星攜帶有更多的資訊。比如,“菲萊”登陸67p彗星時,彗星表面溫度-170℃,極其堅硬。但它每6年接近太陽一次,臨近太陽時會熔化噴發,有新的原始物質外露,這對研究宇宙起源極其重要。從現在至明年8月,67p彗星將逐漸接近太陽,羅塞塔探測器將繼續伴飛其左右,探測它越來越強的噴發物質。此外,“菲萊”上的電池也可能會逐漸充電,再次啟動工作,這樣就形成從彗星表面和彗星周圍空間的兩點立體探測,獲得大量有關彗星物質和其動態特性的科學數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