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歐空局探測器成功抵達彗星

  • 發佈時間:2014-08-07 02:30:3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 徐玢)歐洲空間局(ESA)的旗艦項目——“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與“菲萊”著陸器,就像一名彗星獵手和它的獵犬,經過十年遠征,等到了它們狩獵生涯的高潮時刻。北京時間8月6日,“羅塞塔”號抵達目標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經地面確認推進器成功點火後按計劃熄滅,標誌著探測器開始進入彗星軌道,同時也意味著這一彗星探測計劃走入關鍵階段。

  據歐空局官方網站直播,北京時間8月6日下午,“羅塞塔”號終於來到與彗星交會的位置,軌道進入的操作也自此開始。17時,“羅塞塔”上一個很小但極其關鍵的推進器開始點火,持續6分26秒後按計劃結束,二十幾分鐘後,信號成功經過地面確認,17時29分,進入環繞彗星軌道。

  “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是歐洲空間局組織的無人太空飛船計劃,于2004年3月2日發射升空。這將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登陸彗星,直至2015年12月“羅塞塔”號任務結束。

  據團隊成員介紹,在8月6日與彗星會合之後,“羅塞塔”號將陪同彗星一起不斷向太陽靠近,隨後推進器還會有數次點火及熄滅。“羅塞塔”任務科學家馬特·泰勒稱:“其將會圍繞彗星長期運作,時間超過1年。”任務運作主管西爾萬·羅迪歐説:“我們用了10年時間才到達這一步。現在我們要學習如何與彗星對接。”

  “羅塞塔”號的目標任務“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誕生於約46億年前的太陽系形成初期,其平均直徑約4公里,就像一個飛行著的“冰箱”,儲存著最原始的物質。科學家認為,目前從地球能看到的彗星大部分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奧爾特雲。那裏的物質歷經數十億年未變,保持著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初成分。研究這些彗星,有助於了解太陽系的原始化學組成與狀態。

  除此之外,對“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探測,還有望揭開地球生命誕生之謎。有科學家認為,彗星中存在生命演化必備的有機物質和水。地球形成之初,大量的彗星撞擊事件將水和有機物質帶到地球,開啟了地球生命的演化之旅。“已有觀測表明,宇宙空間以及彗星物質中確實存在有機分子。但這些分子的結構、含量仍不確定。登陸彗星有利於獲得進一步的數據,證實它們的存在,並研究它們與地球生命的關係。”北京師範大學天文係副教授高健説。

  “羅塞塔”號項目主元件除了軌道器,還有一個“菲萊”著陸器。在6日進行了最初的交會動作後,“菲萊”著陸器的官方推特一度“賣萌”,發出“我們到彗星沒有呢”的詢問,隨後得到了軌道器十分肯定的回答。

  不過在11月份到來時,“羅塞塔”號必須找出一個合適的地點投放“菲萊”,讓它的三足固定系統著陸彗星表面,在彗星因接近太陽而變得愈加活躍時,現場採集測量數據。而根據7月份“羅塞塔”發回的最新圖像顯示,這顆彗星的彗核竟是由兩個連接在一起的部分組成。科學家們需要謹慎考慮,在哪著陸才能讓科學回報最大化,但無論選在哪,在彗星上著陸,都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登陸“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後,“羅塞塔”號將對其展開探測,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便是對彗星的成分進行取樣分析。“之前美國的星塵(star dust)計劃、深度撞擊(deep impact)計劃都對彗星進行了飛掠式探測,並採集了彗星物質,星塵號甚至帶著彗星物質返回了地球,但在這麼近的距離研究彗星還是第一次。”高健説。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表示,“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將在2015年8月抵達近日點。在接近近日點的過程中,彗星將逐漸從休眠狀態進入活躍狀態,彗星表面會向外噴發出大量塵埃物質,有利於彗星物質採集。

  “對於羅塞塔號登陸彗星及其之後的經歷,人們已經有所預想。但未來到底會發生什麼,還沒有人清楚。這也是太空探索的魅力所在。”朱進説,未來一年將是彗星研究方面最為激動人心的階段,期待羅塞塔這位率先與彗星“親密接觸”的使者為我們帶來的驚喜。

  總編輯圈點

  “羅塞塔”號探測器註定像它的名字來源“羅塞塔石碑”一樣,是為了創造歷史而來的。今天,它成為歷史上首個繞彗星軌道運作的人造航太器,並預計11月再次書寫人類首次著陸一顆彗星的表面的歷史。除了揭開太陽系未解之謎的科研任務,這次耗時十年的旅行也將人類的想像和雄心進一步推向深空,有人用“去吧,騎上那顆彗星”來表達此刻的心情,如同給彗星拴上了韁繩,依次掠過美麗的行星,馳騁在太陽風的吹拂之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