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蘭石奇觀折射A股投資者教育之尷尬

  • 發佈時間:2014-12-01 04:31:39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興業全球基金理財專欄

  新股蘭石重裝的瘋狂表現是近期市場的一大看點。上市後連續25個交易日都是氣勢如虹的漲停,超過10倍的漲幅,一氣呵成,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Tenbaggers”。據傳監管層方面都看不下去了,不得不再次進行“窗口指導”,要求營業部勸退繼續追買的客戶。作為一個可能比其他任何市場都更加重視和強調投資者教育的國家,我們卻不得不尷尬地承認,儘管在投資者教育上投入甚多,但實際成效卻乏善可陳。A股投資者的瘋狂投機性及缺乏理性的行為絲毫未有收斂,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並不複雜,因為市場才是最管用的投資者教育,對金錢的追逐才是投資行為最佳的指揮棒!所以市場的特性很大程度決定了市場中投資者的特性,儘管有時投資者的風格特性也會反過來影響和改造市場。市場的特性往往取決於制度安排與設計,而投資者的行為特點則和市場特點息息相關。如果市場是扭曲的,投資者的理念也將是扭曲的。投資者以非理性風格方式來適應非理性的市場是自然的選擇。而相比于市場給出的教育,再多正統道理的説教其實都蒼白無力。

  諸如A股市場新股不敗的神話,多少年來,我們試圖教育投資者不要去盲目打新,炒新,希望打破新股不敗的神話。在市場化的努力下,一度離這目標不遠了。但是今天我們的新股發行制度卻又通過人為控制定價、控制供給的方式,直接製造新股的低估與稀缺。為新股的炒作製造巨大的空間,市場制度難道不是在鼓勵炒新嗎?再比如我們的投資者對小盤股、績差股的特殊偏好,對信用風險的罔顧,對剛性兌付的超強預期,又有哪一個後面沒有制度的根源呢?

  需要引起憂慮的是,隨著滬港通的開放,隨著人民幣的逐步自由兌換,我們的投資者也將不斷走向國際資本市場,如果依然以我們A股培養出來的這種與全球都截然不同的投資理念去應對這樣的開放環境,是否能夠良好適應?在殘酷的海外市場面前,誰來繼續呵護A股的投資者呢?

  興業全球基金余喜洋 朱周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