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賺錢效應顯著 多主線挖掘藍籌機會

  • 發佈時間:2014-12-01 04:31:3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投資風向標

  繼“金九銀十”後,11月的A股也可謂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上周,滬指在連續突破2500點、2600點整數關,頻頻創出3年多來新高後,成交量也不斷刷新歷史紀錄。上週五滬深兩市成交量更是站上了7000億元大關。藍籌股的發力上漲,也為市場投資者信心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近期,無論是主力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都還在持續加快入市、加倉。據中登公司最新週報顯示,11月17日至21日,兩市新增股票賬戶數為23.41萬戶,連續六周破20萬戶,投資者入市意願依然強烈。而分析也指出,除了此前央行降息直接激勵券商保險等金融股成為市場領漲龍頭外,上周後半段申購資金回流,再加上場外資金源源不斷進入A股,成為本輪行情的直接推手。

  短期來看,“天量天價”之後,市場自然有震蕩整理需求,但中長期的強勢格局仍難以撼動。儘管當前樂觀情緒高漲,但投資者仍還需對市場保持多一份的敬畏之心。

  ●南方日報記者 郭家軒

  市場異動

  銀行股券商股造就A股新紀錄

  金融板塊成為大盤上漲的最大推手,證券、保險、信託、銀行、地産輪番表現,推動股指以七連陽收盤

  時隔28個月後,上週末央行宣佈非對稱降息。受此消息影響,上周股指在權重板塊拉動下一路狂飆,滬指周K線以大漲7.88%長陽線收盤,創下四年以來的最大周漲幅。而金融板塊成為大盤上漲的最大推手,證券、保險、信託、銀行、地産輪番表現,推動股指以七連陽收盤。

  上周銀行股無疑是A股的大明星。上週五,正是銀行板塊的“大象起舞”才造就了A股量價齊飛的新紀錄。除了交通銀行光大銀行等6股漲停外,工農中建四大銀行漲幅也均超5%,整個板塊漲近7%,漲幅位居全部板塊之冠。

  而這一切與當日傳出的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在即利好密不可分。據報道,央行27日召開全國存款保險制度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研究部署于明年1月份推出存款保險制度,預計存款保險制度的具體內容應很快正式對外發佈。

  分析指出,存款保險制度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而存款保險等制度的快速推進,無疑將有助於激活銀行業活力,有利於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金融體系的穩定。

  不過,這也僅僅是銀行股飆升的直接誘因而已,關鍵在於其自身所累積的利好正在由量變走向質變。萬聯證券分析師古振華在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首先,部分銀行優先股已順利發行,資本充足率提升,抗風險能力大大提高。同時,前期央行下調利率,不僅有助於降低存量客戶財務風險,更釋放了市場對於降準的預期。

  古振華還指出,具體就A股銀行股標的來看,大銀行股價在每股凈資産以下,相對有估值優勢,成為了新資金入市選擇建倉的首選;而基本面上,A股16家上市銀行三季報顯示,各家銀行的凈利潤均保持了增長態勢。有分析也稱,目前中國的銀行業PB處於最低水準,可支撐30%以上的估值修復。

  與此同時,非銀行板塊的券商、保險等大盤藍籌股也是本月以來頗受市場青睞的“香餑餑”。從上周漲幅榜來看,入市資金主要選擇低價、低市凈率、低估值的藍籌股,尤其是低凈資産的銀行、地産、保險等成為掃貨對象,而牛市最受益的券商板塊更是漲勢淩厲,成為本週領漲龍頭板塊。

  對此,分析指出,由於上週末央行降息,激勵券商保險等金融股成為上周市場領漲龍頭,雖然上半周新股集中發行分流資金,但二級市場仍呈現強勢突破走勢,充分説明本輪資金加改革雙輪驅動已經得到市場高度認同,下半周更是在申購資金回流助推下“芝麻開花節節高”。

  大勢分析

  跨年度行情正向縱深拓展

  雖然短線面臨一定震蕩要求,但強勢格局難以撼動,增量資金源源不斷

  A股已連續七個成交日上漲,且增幅均在1%以上,那麼這一波上漲是否還能持續呢?分析認為,雖然短線面臨一定震蕩要求,但強勢格局難以撼動,增量資金源源不斷,跨年度行情正在向縱深拓展。

  有觀點認為,短線大盤可能繼續反彈,但是2700點關口附近有壓力,可能出現反覆震蕩。“首先創業板指創出歷史新高之後,需要回調確認突破的有效性,滬深兩市短線指標也嚴重超買,短線有回調壓力;其次,從前期走勢看,滬指在七連陽或八連陽之後,都需要回調,近七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漲幅已經超過200點,根據以往的經驗,短線回調的可能性較大。當然,考慮到近期市場人氣越來越旺,機構可能繼續高舉逼空戰旗,因此大盤可能挑戰上證指數2700點。”市場人士指出。

  在這背後,則是多路機構主力的快速進場。“在目前啟動的逼空行情中,場外資金已成主要推動力,主要表現在,市場明顯放量,而資金的主要建倉方向為券商、保險等此前滯漲的大盤藍籌股,且具備相當的持續性,這與此前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特徵明顯不同。”業內分析人士表示,而且,如此巨大的成交量不可能是散戶所為。

  如上週四的公開統計數據顯示,兩市流出73億元,但是超級機構卻涌入97億元,説明推動此輪行情的資金大鱷來源於多路機構。分析認為,年底業績排名的壓力迫使各機構紛紛加入做大市值的操作中,而各方資金合力推高指數的情況下,部分踏空資金會緊隨而來,給市場資金面帶來良性迴圈。

  在民生證券分析師吳春華看來,今年央行通過定向寬鬆政策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引導資金成本下行。近期央行的不對稱降息,也加快了資金從銀行到實體經濟轉移的步伐,支援經濟逐步企穩。資金面上,央行上週四暫停了正回購操作,如果資金利率繼續上行,不排除央行重啟逆回購以及運用創新投資工具的可能,流動性寬鬆預期仍將延續。

  日前上證所指出,自下月1日起,投資者可利用融資融券信用證券賬戶進行新股申購。上述新規實行後,市場中存量資金將更多,投資者不必為了申購新股而砸盤。融資融券等金融工具也放大著增量資金。今年7月1日,兩市融資買入餘額為1519.21億元,而到上週五收盤時,兩市的融資餘額已暴增至3483.42億元。

  不過,有業內人士也直言,上周滬指實現七連陽,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以銀行為首的權重板塊大漲推動,而下周指數能否持續,關鍵還得看金融地産及石油板塊能否繼續維持強勢,如果這些品種上漲中止,也就意味大盤將結束連續逼空上漲走勢轉為震蕩,而後則需關注中小板和創業板走勢,看市場能否形成權重搭臺、個股唱戲的良好互動局面。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就板塊來看,由於原油價格的下跌以及需求的疲弱,石油冶煉行業下降幅度較大,還有煤炭以及有色等行業繼續下跌;而得益於政策的支援,鐵路航空以及其他運輸業、電腦通信行業、電力、熱力生産以及汽車製造業等繼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契合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接下來國企改革將會成重頭戲,通過改革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是支援市場走強的真正原因。

  投資建議

  1

  三條主線掘金券商股

  分析認為,券商股下一波行情是由市場和投資者情緒所決定的

  在牛市的投資邏輯中,券商股普遍被認為是最優的選擇之一。

  分析認為,券商股下一波行情是由市場和投資者情緒格局所決定的。“當前從市場情況來看,投資者人人盼著大牛市,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缺乏好的龍頭品種,心裏又擔心錯過大牛市,而券商股無論在凈資産收益率(ROE)增長、政策以及牛市受益性方面均具有很強的優勢。”一位市場人士表示,即使事後看,不是大牛市,但在此矛盾而交錯糾結的格局下,券商股也會有第二波行情。

  那麼為何市場對於券商抱有如此大的信心呢?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大券商當前的估值仍然具有很強的支撐。“如大券商中信、海通的市凈率(PB)估值分別為1.95和1.98倍,對於未來15%的ROE仍具有支撐;相對來看,目前上證指數已突破前期高點5%,券商指數突破前期高點20%,但中信證券當前的1.95倍PB,仍低於2013年初最高時的2倍估值。

  與此同時,在熱點過快切換的局勢下,更顯現出了券商的優勢。“儘管降息為股市帶來了諸多利好,但其實直接大幅受益的行業並不多,降息更多只是強化了市場的牛市預期;具體就上周局勢來看,第一天保險、地産等行業大漲,而第二天創業板大漲2.26%,前日大漲的品種漲幅微弱,市場熱點過快切換,表明其他行業或板塊仍有這樣那樣的不完美,而券商集萬千利好于一身的優勢特點則更加顯現,保證了第二波格局行情的延續。”

  “格局一旦形成,便很難打破。”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從市場格局來看,第二波行情至少還有20%的空間。“從上述估值來看,還有20%以上的空間,大券商才進入相對瘋狂;從股價來看,大券商中信、海通、華泰、光大、招商和廣發股價還沒有一個突破20元。”

  總體而言,不少權威券商仍繼續推薦大券商股。具體分三條主線,一是增發後攤薄估值,而募集資金又很快提升ROE的品種,如光大、華泰和廣發,而招商證券於今年募集資金,估值也較便宜;二是受益改革題材的大券商中信、海通,二者估值也較為便宜;三是明年國企改革可能是個很大的主題方向,推薦估值便宜且有國企改革預期的國元證券

  投資建議

  2

  非銀金融板塊

  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非銀板塊估值空間徹底打開,非銀將是制度紅利釋放的最大受益者

  國泰君安策略團隊可以説是非銀金融板塊的堅定推薦者。早在10月初,國泰君安就在研究報告中強調關注非金融行業。

  “我們認為2015年最值得推薦的就是非銀板塊,在宏觀經濟轉型、金融市場從間接走向直接的大變革中,未來人們對直接融資發展的預期將發生變化,風險偏好上升導致風險溢價下降,從而推升非銀板塊估值空間徹底打開,非銀將是制度紅利釋放的最大受益者。”國泰君安分析師喬永遠認為,站在這個時點,非銀板塊的行情並沒有結束,未來的非銀行業可能就像過去十幾年的銀行,成為資金融資和投資兩端匯集的爆發性行業。

  同時,增量資金入市對價值型股票的追逐將進一步加劇。國泰君安預測,2015年將是普漲性行情,而非結構性行情。“明年價值股和成長股都有表現機會,將是接近於普漲的行情。一方面,金融改革帶來無風險收益率下降,進而導致增量資金入市,低估值、高分紅、易發生並購的價值股將受益;另一方面,改革落地,尤其是依法治國系列政策出臺,導致風險偏好上升,市場存量資金投資積極性增加,高風險特徵股票則受益。”

  那麼,除了金融板塊外,後市還有哪些行業機會值得把握呢?對此,近期海通證券發佈研究報告指出,短期來看,國內貨幣階段寬鬆、滬港通等都進入了兌現階段,而新的樂觀預期主要集中在全面貨幣寬鬆和全面國企改革,受益對象權重股相對較大,投資者要警惕漲指數不漲個股的局面出現。

  “從大的領域來看,首先,80後高峰期人口或已達消費巔峰,整體消費角度或難找持續動力,國産化進口替代、消費持續升級、60後高峰期人口的老齡化等或是較為確定的方向。”海通證券認為,從固定資産投資角度來看,基礎消費類、服務類、基建類産業景氣度較好,但佔全部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的比例僅約30%;鐵運、油氣、醫療衛生、公用事業相關領域市場化空間較大,但佔全部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的比例僅約22%;現階段投資主要靠基建支撐,整體固定資産投資對需求的拉動作用或將不斷弱化。

  因此,“具備怎麼樣的中長期成長性或具備多少中長期的估值修復空間是問題的關鍵,建議投資者關注價格拐點和增量需求相關産業鏈和價值鏈的機會,如能源、大健康、網際網路、資訊安全等領域的上市公司,以及具備供需結構改善和規模成長上具備可持續性的板塊,如核電、海洋能源勘探開發、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