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杭州樓市調查:當初降價是假摔 現在是真跌

  • 發佈時間:2014-11-30 08:2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視調查:杭州樓市,是真跌還是假摔?

  年初,有人説“降價潮”將席捲全國,年中,又有人站出來大膽預測房價將跌破50%,臨近年底,救市、還是回暖。成為2014年樓市爭論的焦點。一時間,泡沫説、崩盤説、降價説、救市説眾説紛紜,這些説法的背後,到底隱藏這什麼真相呢? 央視財經頻道11月29日22:00《中國財經報道》欄目播出的中國樓市調查《樓市怎麼看》。以下是記者來到杭州調查的情況。

  十月底的房博會,就如同杭州樓市的一面鏡子,廣場早已變成促銷員們的T臺秀,優惠、降價、打折廣告,一一亮相,促銷似乎是拉動銷售最有效的“偏方”。

  上官劍,已經連續8年參加杭州房博會。今年,由於主辦方將場館縮小了近一半,他們自己的展位只能擺在了過道。這屆房博會參展商不僅比以往減少了三分之一,而且,參展的近30家開發商全是杭州本地企業。

  樂居杭州公司副主編上官劍在房博會現場告訴我們,在這次的房博會上,參展商們帶來了80多個樓盤中,就有20多個樓盤在降價,我自己在會上問了一圈,基本上沒有看到漲價的樓盤,更多的是通過降價,以價換量為主。參展的83個樓盤,帶來約1.5萬套房源,杭州城區佔34個,這中間,蕭山區有4個,僅余杭區就推出了30個樓盤,這些區域供應量的充足,預示著價格戰在所難免。

  最讓上官劍覺得饒有興味的,是他發現了兩個企業的身影。

  這次房博會上,最大的兩個變化就是,大家一直關注的杭州德信地産,把招聘會搬到了房博會現場。而今年上半年宋衛平把綠城地産轉賣給融創中國的孫宏斌,十月,宋衛平又組建了一個新的公司,將農副産品搬到房博會是為了助陣自己的養老樓盤,賣掉企業退出市場的綠城地産,只不過現在改頭換面,叫了一個新名字“藍城地産”,看來他們並沒有停下房地産生意。而曾經打響杭州樓盤降價第一槍的德信地産,眼下不是忙著降價賣房子,而是打起了廣告招募人才。

  關注到這些現象的,不止是上官劍,還有十幾年來一直從事房地産研究的虞曉芬,她正帶著博士生做樓市調研。

  仲介門店,是虞曉芬調研的重點。在她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這家二手房門店。房産經紀人黎軍,已經在這裡做了五年的生意。對拱墅區這片的房源瞭如指掌。即使沒有成交,黎軍每天也會不停地約客戶看房,只要客戶能來,就多一點希望。這大半年,客戶看得多,真出手的卻很少,黎軍有點著急。

  “國慶之前可能真的是賣不動,因為那個時候受政策的影響,連掛牌的客人都不會有”。黎軍所在的拱墅區和相鄰的余杭區,是杭州商品房供應量最大的片區。這個片區對房價最敏感、市場波動也最強烈。目前的話整個房價的話也開始復蘇了。

  黎軍騎著他自稱為“開單神器”的電瓶車,領著我們,來到了門店附近的北海公園樓盤。這裡曾經是2014年杭州樓市最吸引眼球的降價樓盤。

  黎軍指著前面的一個即將竣工樓盤説:“這就是德信、北海公園,由小戶型、大戶型都有的,邊上是大戶型、中間一套是小戶型,89平方的戶型”。

  在北海公園樓盤周邊,還有杭州萬達廣場、寶嘉譽峰等三、四個在建商品房項目。在黎軍眼裏,北海公園選擇調價是迫不得已,因為這個地方新樓盤一股腦涌出來,競爭特別激烈。

  黎軍坦言:當時北海公園只是做一個行銷手段而已,更多的是一個行銷的噱頭,北海公園把房價從均價每平米18000元拉回到了每平米15800元,其實只是想把房子給賣掉。而不是外界媒體報道的,是一個跳樓大甩賣。

  在黎軍的描述中,降價故事的版本是這樣的。

  2012年北海公園一期開盤價1.2萬元/每平米,2013年旁邊的萬達廣場破土動工,萬達的高品質高價格全國皆知,於是北海公園借著萬達的品牌優勢,將二期開盤價提高到了1.8萬元/每平米,當時,恰逢杭州樓市最火爆的一年,北海公園二期1100多套房賣得特別好,到2014年初只剩下不到200套尾房。

  然而此時,杭州樓市急轉直下,一河之隔的萬科北宸之光,此時秉承萬科一貫的薄利多銷策略,一口氣推出了400多套精裝修房,每平米開價只有1.2萬元,這讓北海公園感到了壓力,他們把價格壓到了每平米1580元,但其實,仍高於一期開盤時的價格。

  降價清盤,資金及時回籠後抄底土地市場,這是房地産商們經常採用的策略。北海公園同樣如此,2014年他們成為杭州拿地最多的本地房企,連續拍得三塊土地,成交額近35億元。

  北海公園的案例在虞曉芬看來,引出另一個問題,就是樓市冷暖怎麼看?在她的研究當中,能夠真實準確反映出樓市冷暖的,是二手房市場,完全依據一手房的成交情況來判斷樓市,容易存在偏差。二手房市場應該講是最敏感的,它更真是體現市場的波動,如果説新建樓盤,開發商可以做廣告宣傳,二手房交易是買賣雙方的交易價格,能更加準確反映市場的真實狀況,從二手房的成交量看樓市,更能真實反映市場的一個真實的成交量的變化,和市場的冷暖程度。

  早在2006年虞曉芬就提出過“中國樓市只有平穩增長,才能使政府、百姓、開發商多方受益”的觀點,呼籲對增速保持警惕。八年過去了,她的觀點沒變,並提醒我們,樓市究竟是調整,還是崩盤,關鍵是要看有沒有成交量來配合。

  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院長虞曉芬分析説:2014年1-9月份杭州市區商品房成交量已經超過了五萬套,這個應該講是歷來來看,它的成交量水準還是比較大的、是比較高的一個水準。杭州應該講它的房地産市場,還是有很多的有效需求在承接,但關鍵還是這個房價,前幾年呢,可能上升的幅度也過大,今年杭州樓市調整,不是一個樓盤的崩盤,或者是房地産市場的一個崩潰,它更多的其實是市場基於供求關係,當前的整個的宏觀經濟、宏觀金融環境做出的一種理性的一種調整。

  為了抑制房價的快速上漲,早在近幾年,杭州市加大了土地供應量,以杭州余杭區北部新城板塊為例,目前在建在售的商品房供應量達到約2.2萬套,而2013年該區域新房銷售量只有2000套左右。在這個板塊裏頭,有些開發商是有錢賺,有些開發商是沒錢賺,比如説萬通地産,它拿的土地就在萬科旁邊,樓面價每平米9000多元,而9000多元現在,在這個區域的房價可以購買一套每平米12000多元的精裝修商品房,萬通的項目明擺著就要虧。包括越秀地産,它拿的樓面價也是每平米9000多元,也肯定要虧。所以這個市場,杭州的市場應該講是充分競爭,競爭很充分的,有些項目可以賺錢,但是一不小心,你可能不對市場做準確的分析和判斷,有可能就要虧本。

  麵粉價格決定著麵包價格。土地價格同樣決定著商品房價格。

  2012年,萬科以樓面地價4000多元拍得這塊萬科北宸之光商品房用地,兩年後的2014年,它以精裝修每平米1.2萬元的價格入市。研究分析後虞曉芬發現,正是這個大樓盤的入市,逼著這片區域擠出了2013年瘋漲的泡沫,整個區域的房價正在被重新定位。

  黎軍向我們透露,其實,要看清一個樓盤是“真跌”還是“假摔”。其判斷標準,簡單説,就是看二手房掛牌價格是否出現倒挂,也就是看樓盤的二手房成交價,是否低於樓盤當初的開盤銷售價格。凱德視界和嘉泰馨庭這兩個樓盤,它們開盤的時候,價格還是比較低的,1.3萬元/每平米到1.4萬元/每平米左右,等他們交付的時候,2010年,那個時候二手房轉賣價格比較高,差不多賣到了2.7萬元/每平米,現在的話基本上只能賣到2萬元左右,這就是真正的價格倒挂,這跟剛才相比的北海公園的房子,它們那個就不叫降價,它們那個是叫清盤。

  激烈競爭,價格下跌,泡沫被擠出,雖然從長遠來看是件好事,但卻讓購房人陷入了迷茫。俗話説買漲不買跌,整個2014年杭州樓市都被“降價潮”籠罩,購房人觀望、猶豫,開發商、特別是急於週轉資金的小企業,信心一再被擊穿。

  虞曉芬,不止一次被購房人問起,現在能不能買?也不止一次有開放商找她諮詢,是否到了該逃離撤出的時候,樓市未來究竟該怎麼判斷?

  誰在逃離樓市

  除了余杭區,杭州蕭山區,也是今年樓市寒流中,杭州受影響最大的區塊。這裡的樓盤,許多都已經是半開工或是停工的狀態。

  這家商住公寓的售樓大廳裏,只有3、4個銷售員,看房人不多。

  邵林平,蕭山當地的開發商,在房地産市場打拼十幾年,2008年樓市危機過後,他對房地産投資變得格外謹慎,堅持底價拿地、理性定價、快速銷售,2013年當別人為樓市瘋漲而興奮,他卻感到危機臨近。

  2013年他們周邊的房價是兩萬多的時候,邵林平把開盤均價定在每平米13000元,邵林平説,這兩年自己已經就預見到這個市場風險的存在,如果當時這個盤子自己心理價位,如果每平米再高2000元,今天自己就沒有這麼一個銷售結果,因此,開盤定價非常關鍵。

  9月30日, 央行、銀監會聯合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虞曉芬他們今天來調研目的,就是要看看樓市的反映。而邵林平關心的,則是考慮是否要退出地産業,這些年,海外和國內大型房地産企業紛紛踏進杭州,土地競價日趨激烈,樓市擠壓也越來越明顯。

  浙江新世界房地産公司董事長邵林平説:房地産我覺得還是,還是就是要謹慎,要謹慎。不是説,不是説是每個人或者是每一個,每家企業都可以來做這個行業,這個畢竟是就説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十年前你只要有錢,土地買進來以後,傻子都能賺錢。接下去,接下去沒有這種,沒有這種可能了。我覺得短期來看,就這個行業我一定不碰了,就短期來看。我所謂的短期我可能是三年、五年。

  讓邵林平想打退堂鼓的另一個原因,是房地産市場在某種程度上依然還算不上真正的市場。土地供應量不確定、供應資訊不透明,是一直沒有解決的大問題,樓市泡沫的形成,和土地出讓機制也有一定關係。土地市場你不應該,把土地財政看做是政府的錢袋子,你缺錢了你就賣地,缺錢了賣地,你沒有個計劃那肯定是不行的。我覺得政府我覺得要控制好房價,我覺得要土地市場進行一個有序推地。比如説今年本地的市場你的消化率是一百萬平方,那你這個土地你就推一百萬平方,或者是110萬平方米,你不能説今天市場的容量是一百萬平方米,我明年的土地推出量是五百萬平方米或者是一千萬平方米,那不是這個市場就亂套了。

  邵林平提到的這個問題,虞曉芬很認同。如果土地出讓建立成熟有序的機制,市場供求關係也能捋順。有序的土地供應對開發商來講,也可以形成一個穩定的預期,比如杭州市每年大概有八千畝地。開發企業今年不買,也可以明年買,也可以後年買,然後他對整個市場的供求關係,都有個相對穩定的一個估計,而不會出現今年上半年拿地的時候,覺得供求關係,這個區域的供求關係是基本匹配的。但是到下半年,政府在這個區域,或者在這個城市裏面大規模供地了,一下子就是改變了整個市場的供求關係。

  通過追蹤研究虞曉芬發現,杭州的土地,每年並沒有一個基準供應量。樓市熱,土地投放量、成交量有時候能達到正常的2到3倍,樓市冷,投放量、成交量反又降到正常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房地産冷的時候,土地的成交量也很小。那麼土地的成交量少了以後,我們其實又可能出現,等房地産市場回暖的時候,商品房的供給量又減少了。這個其實就出現,其實形成了一種錯配。

  從2010年起,杭州市平均每年新增住宅用地近667萬平方米,每年可建商品房規劃面積達到1600萬平方米,而杭州平均每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卻只有700多萬平米。虞曉芬説,過去幾年其實已經證明了這樣子一個關係,商品房的成交量和土地的供給量完全是成正比的。那麼這個情況呢,我們覺得就是加劇了市場的一種波動性。

  市寒流中的暖流

  在杭州,我們看到了樓市裏截然不同的風景。而寒風中的樓市,此時也開始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分化。根據記者了解到的數字,杭州市今年共有近600個樓盤在售,可提供14.2萬套房源,如果按照今年第三季度,杭州月均成交量6000套房源計算,至少得需要23個月來消化庫存。繼續調整,修正價格,擠出泡沫,幾乎已成定局。

  然而就在此時,房博會上也在降價銷售的同時,傳出了另一種信號。短短三天,杭州房博會吸引了25萬人,比去年的參觀數增加近5萬人。

  不僅如此,久違了的溫州、台州購房團的身影,又一次出現在了杭州房博會上。

  樂居杭州公司副主編上官劍説:來參加房博會的觀眾,比較喜歡展會上尋找一些性價比比較高的一些樓盤,他就需要一個比較。因為現在的話,很多都是在近郊的一些樓盤,那他要去近郊的話,需要一定的時間,他集中可以在一次性的房交會上就看。

  房博會上,買房講座人氣很旺,專家賣力地解答著看房人的疑惑。隨後的整個十月份,杭州商品房銷售達到1.2萬套,回應著房博會上的熱度。市場的回轉,逃不過開發商的眼睛。但重新被修正的競爭格局,已經讓他們調整了經營策略。

  原計劃今年四月份推出期房新盤,然而,賈鵬翔卻沒有急著推出,而是把期房建成了準現房。遠洋地産杭州公司總經理賈鵬翔回憶説:今年年初,由於杭州個別樓盤的降價,引起整個杭州市場的一個連鎖反應,所以我們把一些開盤的節點都往後推遲了。那麼事實上證明這幾個月來,客戶原來中意我們的客戶,他還是在等待,還是在觀望,所以我們到了9月底開盤的時候,客戶還沒跑掉。雖然推遲到9月開盤,但當天200多套房源全部售罄。

  賈鵬翔充滿信心地説:杭州市儘管是在一個叫冬天踢了一場甲級聯賽,房地産甲級聯賽,我們還是認為這是一個成熟的市場。成熟的市場就表現為幾個,第一個杭州我們非常穩定的三高,第一高就是房價是高了,第二高存量是高了,存量高不是壞事,存量高表明市場充分競爭了,不是一個稀缺的,充分競爭了,充分競爭情況下就看誰有競爭力。那麼第三個高就是市場的需求也是高了。那好,供應高、需求也高、價格也高,整個甲級聯賽就處在一個很高的水準上來踢。全國的鏡頭、頻道都調到杭州的房地産來。

  進入十月,杭州濱江區,被杭州人稱為售樓“尖刀”的這些小夥子又活躍了起來。在一家售樓處旁,我們遇見了幾位從浙江金華來看房的客人。我們這幾天一直都在杭州看房,但房價好像並沒有跌下,綠城等許多樓盤價格依然保持在原來的價格上。

  我們走進這家售樓處,沙盤前地産置業顧問小沈,今天已經接待了15組看房的客人,他不得不加快自己的腳步。這裡的情景,讓人很難與年初杭州樓市“降價潮”聯繫在一起。九月份的時候,小沈他們的新盤還沒有拿到銷售許可證,都説金九銀十,眼看著“金九”錯過,小沈心裏很著急。而9月30日央行宣佈,對擁有1套商品房住房並已結清購房貸款的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將享受首套房貸款政策,如同天上掉下的餡餅。

  小沈説:杭州市政府,在這幾個月出臺的政策,其實都是利好的政策。包括説截止到現在為止,已經把限購、限貸都已經放開掉了,這對杭州房市上來説,應該是一個非常強的強心劑。

  不僅是杭州,進入十月,全國房地産銷售,都出現了鬆動跡象,10月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上海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109萬平米。環比上漲43%。廣州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78萬平米,環比上漲45%。北京、深圳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環比也分別上漲18%、52%。

  有人説,從解除限購令,到解除貸款限制,都是政府在救市,但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看來,這些原本就只起短期調控作用的政策,調控目標一旦實現,本就應該退出,讓市場恢復本來的彈性。就好像我們生病了要打點滴,病症消失就應該撤掉點滴,但不能把撤掉點滴,解釋成“人病危了”一樣。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認為:過去在整個房地産市場供求偏緊的情況下,我們不得已出臺了一些行政性的手段來抑制房價的上漲。那麼現在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這些行政性手段逐步在退出,回歸到市場本源的供求關係,這個是一個調整和優化,我認為不能簡單地看成是救市。應該看到這個政策是一個根據變化了的市場情況,實事求是的一個政策的調整、優化和具有未來改革方向的示範的信號意義。

  第三季度房地産市場數據出來後,秦虹做了分析,她認為,2014年樓市供求關係總體偏松,部分地區過剩。房源有適當庫存並不可怕,一方面有利於約束房價不再瘋漲,另一方面,還有利於開發商優勝劣汰。逐步取消短期行政調控手段後,市場自我調節能力目前都在增強。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透露:2014年三季度房地産市場銷售數據,明顯比一、二季度數據要好,這樣一個市場表現維持到四季度,大致可以保證2014年房地産市場的一個基本平穩。預計2014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的總量,將會是歷史的第二高位。

  放開貸款限制等一系列政策退出後,杭州市場的購房需求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改善居住需求“和”一次購房需求”原本是“二八開”,現在則變為“四六開”,想要改善居住條件的人群增長到四成。

  小陳,就是其中之一。

  小陳在杭州老城區有一套50平方米的兩居室,他想把父母接到杭州一起生活,就住不下了。他一直想再買一套三居室,但之前因為限購,買不成。

  而樓市的回暖速度,也超出了小陳的預期。今天他本來只是想看看,但現在決定先交10萬定金,參加搖號。

  讓小陳沒有想到的是,今天過來,其實本來也沒有想到,要排個號,因為説明天要開盤,小陳就排了個號,但排在1200位,小陳説自己不一定説,就要買到這個樓盤,但是確實是,自己感覺到價格可以承受,包括現在的政策等等,自己感覺現在出手買房是最佳時機。

  看好這個樓盤的,還有旁邊這幾家二手仲介的經紀人。過山車似的行情,讓他們很是感慨。今年2月,在樓市並不樂觀的時候,開發商拍得了這塊土地,10月份政策放開,樓市剛剛回暖,他們又踩上點開盤了。開盤價每平米22000元,基本與周邊二手房價格接近。

  開盤在即,樓盤銷售負責人孫維強很緊張。已經有一年多,沒見過這樣的陣勢了。杭州龍湖房地産公司行銷部負責人孫維強説: 房子賣成這樣的時候,已經不是賣房子的事情,多賣一套少賣一套不重要,重要的是整個的選房子的過程當中順順利利。今天到現場的有近2000個人,從開盤的規模來講,應該是杭州最大的一次,所以怎麼能夠保證開盤能夠順利,是自己現在最擔心的一個事情。

  開盤搖號的現場氣氛,讓孫維強有些後悔,覺得開盤價偏低了。於是臨時決定,把開盤房源從400套增加到839套,既然利薄,就多銷一點。對於年初杭州樓盤的降價銷售,孫維強説出自己的看法,好的樓盤不存在降與不降的問題,好的價格還是高的,一般的價格還是低的,如果説把整個房産回歸市場屬性,價格的波動是個必然的。任何一個好的市場也有賣得差的産品,任何一個差的市場也有賣得好的産品,未來市場,開發商拼的是“優等生”的問題,就是“全優生”的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