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走向新常態的中國經濟開始企穩

  • 發佈時間:2014-11-27 19:39: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 伍鯤鵬 張祎 張建)雖然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其正在步入新常態,邁入從重速度走向重品質的穩定發展階段。

  “本輪經濟減速,需求因素起到了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結構性因素。”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王一鳴在《財經》2015年會上説。他認為,中國經濟減速同樣也是重新構造結構的過程,是經濟品質開始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為推動創新提高效率更是進入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走向新常態,意味著雖然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整體形勢已經開始企穩。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在放緩後將會逐漸穩定下來,經濟長時間的穩定增長前景可期。

  “中國經濟以速度下滑為主要外在特徵的新常態是合乎規律的。經濟速度下滑帶動其他宏觀指標進入一個新的狀態,是實體經濟的變化使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説,但這種新常態並不意味經濟的硬著陸,而是標誌中國經濟進入了注重品質的穩定增長新階段。

  新常態的另一重要意義在於從投資驅動、人口紅利的發展模式切換新的動力機制,向創新驅動轉變。這個過程需要消化過去高速增長時期積累的矛盾,從而重新構造經濟結構,為經濟穩定和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中國過去以投資為主、工業為主、依賴外需的增長模式,現在也已經開始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2013年中國國內第三産業的比重首次超過了二産,而雖然近年的出口從20%的增長降到了10%左右,但消費在2012年已經超過投資,今年也保持了這種良好的增長態勢。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講座教授蘭德爾·克羅茲納也對中國經濟未來的前景表示樂觀。他認為中國目前採取的各項改革政策都會起到積極作用。從減息到國企改革,現在做的工作顯示中國認識到了日本和歐洲過去的教訓,中國經濟未來會穩定而持續增長。

  “當然,這其中也會有很多風險,因為無論如何新常態都意味著一系列的指標,一系列的因素,一系列的體制機制都發生變化。”李揚説,但是新常態意味著國民經濟的新飛躍,意味著從粗放經濟走向更加精緻的現代經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階段,這是中國經濟所無法回避的。

  中國經濟雖然開始企穩,然而在某些領域如製造業、金融業和房地産業面臨轉型陣痛,儘管其並不足以激發經濟的硬著陸,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發展,未來需以産業創新、擴大內需等方式解決這些問題。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的鎮痛主要體現在了四個方面:製造業産能化、金融去杠桿化、房地産去泡沫化和環境去污染化,而要解決這四種陣痛,轉向新常態最重要的就是實現經濟的創新、創業驅動。

  本月早些時候在北京召開的APEC會議則提出了全方位互聯互通和亞太地區自貿區建設。中國正在積極推動走出去,為世界創造需求和投資。“中國經濟走出國門的機遇比幾年前更多,關鍵在於抓住這個投資機遇發展自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説。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則強調,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關鍵在於結構改革。他認為製造業産能過剩壓制了生産者價格,若結構改革解決了這個問題,中國經濟將繼續穩步增長。

  “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把速度的底線目標適度下調,給結構調整和改革釋放更大的空間。”王一鳴表示,經過這一輪經濟結構調整後,中國經濟的品質在三到五年內一定會有根本改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