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資産證券化利好券商股 推行中仍存風險
- 發佈時間:2014-11-27 12:0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北京11月2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在信貸資産證券化取消行政審批一週內,滬深交易所先後下發《證券交易所資産證券化業務指引》的相關文件,對備案制資産證券化業務的法律適用和監管規則做出詳細安排。備案制落地和細則出臺是向盤活存量金融資産邁出一大步。應該如何看待資産證券化取消行政審批産生的市場效應?這對我國債市的發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申銀萬國首席分析師桂浩明剛將就此分析。
經濟之聲:什麼叫信貸資産證券化?
桂浩明: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名詞。不過我想舉一個例子來説明,中國最早的資産證券化是在珠海做的,珠海當時要做基礎建設,但是當時政府還比較缺錢,於是就把高速公路做了一個資産證券化。高速公路這個資産是很實在的,每年的效益明確但不是很高。所以它就把這個高速公路幾年收費所獲得的收益,做成一個證券化的産品,賣給了投資方。投資方拿到了這個就以為我先給你錢去做你要投的基礎建設,你償還了)債,再建設高速公路,通過每年産生的收益來償還。這是一個典型這個資産證券化的案例。前幾年中國資産證券化,得到了比較大的發展,有關方面也在大力推動。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包括以信貸資産證券化為主證券化的業務還是在推進。
經濟之聲:那麼這種資産證券化業務本身都有哪些風險,對於這種債市的發展有哪些作用呢?
桂浩明:信貸業務的證券主要包含兩方面。第一個現在很多是通過銀行,比如説,銀行有一個大額貸款,要幾年以後歸還,銀行就把這個信貸打包成一個證券化産品賣出去,其他信貸(機構)實際上買到了一個貸款,這個貸款因為資産比較高的,每年有穩定的利息收入。那麼這樣既減輕了銀行的資本壓力,也滿足了社會化投資的需求,這就是信貸資産證券化。前幾年,國家每年都規定一定的額度推進信貸資産證券化。另一方面,從現在來看,除了銀行以外,還包括一些企業,也都在推行類似的業務,包括資産證券化。
在這過程當中,其實有一些風險。第一個風險是資産必須有穩定的現金流,如果沒有穩定的現金流,買到的人可能今年拿到多少回報,明年可能拿不到了,這就會造成風險極大的散發。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穩定現金流,特別是行業比較穩定,使企業不會因為行業波動,造成經營上的困難。目前來看,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滿足這種情況。第二,資産證券化通常由於在實施過程中,因為信産等各種因素影響,它會要求比較高的利率水準和回報,也就是比較高的利益。那麼這種情況下,對於承受的一方來説,也會造成一定的壓力,利益過高也在發行上存在風險,另外對於經營也有一些的複雜的影響。所以證券化的推動,這個趨勢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做,但是不是一帆風順,當中還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問題。
經濟之聲:確實這種金融創新工具還是具備一定的風險的,推行起來還是要謹慎一些,當然現在取消了行政審批,那麼券商人士表示歡欣鼓舞了,覺得這個期待已久的券商資産證券化創新將會迎來一個新的暴發,那麼這對券商股是不是真的會形成長期的利好呢?
桂浩明:應該説是利好,過去國家每年規定多少額度,客觀上證券化它還是比較受限制,現在不需要行政審核了,備案制大家都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