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單靠問責規避不了信貸風險

  • 發佈時間:2014-09-18 03:29:36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孟 佳

  前幾日,央行正式發佈了8月新增信貸數據和社會融資規模數據,不出意料地比7月份數據大幅回升,不過這兩項數據仍大幅落後於去年同期,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遠未達到此前的社會預期。

  考慮到銀行業對中國信貸和社會融資的掌控和影響力,要理解當前的低迷數據,銀行業的貸款意願是絕對繞不開的因素。雖然在這幾天的天津達沃斯論壇上,工行前行長楊凱生再次否認銀行業惜貸,但層出不窮的輿論壓力仍然頻頻指向銀行。

  從今年上半年以來區域性金融風險暴露的頻度上看,銀行一時難以消退的消極情緒,似乎還會延續一段時間。實際上,從信貸的實操層面看,掌握銀行資金投向第一道閘門的基層客戶經理已成為惜貸、抽貸情緒最高漲的群體。

  筆者近來走訪省內部分産能過剩壓力較大的市,發現銀行基層客戶經理已成為銀行惜貸行為事實上的發起者。

  以魯西地區為例,周邊地市産業結構偏重型化,又盛行聯保互保貸款,是上半年金融風險集中高發區。不少銀行客戶經理在債務風險暴露後,按銀行的流程履行了財産保全等風險應對義務,但仍遭到銀行停薪等處罰。

  為了確保不再出現新的風險,客戶經理們多消極應對,不再為新客戶放貸,老客戶到期後也不再續貸。客戶經理惜貸、抽貸行為,又讓這些經濟轉調壓力本就很大的地區,在債務償付泥潭裏越陷越深,風險越暴露越多。

  並且,這種惡性迴圈會持續加劇。當前經濟形勢下,幾乎所有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流動性壓力,銀行抽走100萬元流動資金都可能讓一家數億資産規模的中型企業轟然倒塌。出於自保的考慮,一家銀行的客戶經理抽貸,其他銀行往往群起效倣。

  核心問題不只在於客戶經理對企業和經濟形勢沒有信心,客戶經理對銀行盡職免責機制的質疑,更是其惜貸、抽貸的動因。

  雖然2006年銀監會曾出臺《商業銀行小企業授信工作盡職指引》,框定了免責制度的框架,但在原則性文件細化的過程中,規則設計和解釋許可權都在銀行,基層客戶經理抱怨盡職免責標準完全是銀行掌控。

  現實是客戶經理為中小企業貸款讓銀行授信標準無的放矢。如果純粹按照銀行授信要求發放貸款,多數中小企業不符合信貸條件,因此中小企業貸款在流程和操作中,客戶經理會幫助其認為基本面向好的中小企業製作授信材料,這在銀行業內早已不是秘密。

  這一方面反映出國內銀行業管理粗放、不規範,一方面也表明傳統銀行體制機制不靈活、授信要求不接地氣。客戶經理只要為企業授信材料提供便利,在出現風險後的盡職免責環節上就經常處於被動。

  就盡職免責制度本身來説,在銀行風險管理中,銀行似乎更強調針對結果的問責,只有確認損失後才會發起問責,疏于對平常貸前、貸後管理的強調,實則是本末倒置。盡職免責應是強調對過程的關注,強調管理過程中每個主體的行為應達到盡職標準。

  按照銀行現行的問責機制,一筆大額不良貸款出現之後,與該筆貸款相關的前中後臺部門責任人都有關係。但實際在貸前審查、貸後管理階段,各條線各自為戰的程度太高,沒有精細化管理,客戶經理和風控等人員在貸後管理中,責任既不明晰也不相互獨立,出了問題後,各方難免推諉。

  從更宏觀的視野看,客戶經理是銀行最基層的員工,主力軍是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沒有經歷過完整的産業週期。這波金融風險中,結構性、週期性的因素是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的主因,很多風險無法單純從技術上規避。而多數銀行長于解讀國家政策,疏于對行業和經濟週期的深入研究,無法宏觀引導銀行信貸資金的投放方向。

  眼下出現的信貸風險,既涉及客戶經理自身的問題,也兼有銀行管理不善之責,但根本而言,這是金融資源結構性錯配格局下、傳統銀行業經營模式遭遇新經濟週期後無法逃避的轉型陣痛。顯然,這不是單靠處罰客戶經理就能避免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