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探索:開啟中醫藥抗艾新途徑
- 發佈時間:2014-11-27 01:31:23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河南上蔡縣衛生局局長郟玉蟬永遠都記得當年的那個場面:有一次,她去一個艾滋病村調研,出村時卻被好多村裏的艾滋病患者團團圍住了,他們不肯讓她走,哭著央求她給他們找一條活路。可是當時的雞尾酒療法不僅價格昂貴,而且也有好多患者無法承受那些抗病毒藥物的毒副作用。“好在2004年,河南被列為了中醫中藥治療艾滋病試點單位,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部署,河南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專家組和學術專家諮詢組,成立了河南省中醫藥防治艾滋病臨床研究中心,為這些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郟玉蟬説。
日前,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徐立然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在過去的10年間,河南省中醫中藥治療艾滋病項目在臨床救治的實踐中進行了深入的科學研究工作,已經在臨床研究、基礎研究、新藥新製劑研發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有效地支援了河南省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臨床救治工作。
採訪中,河南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張重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經過十年的探索和研究,河南省中醫中藥治療艾滋病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我國在艾滋病研究領域的先進科研成果,對該領域的國際影響也日益加深。
張重剛告訴記者,河南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和探索分為三個階段。
“尉氏練兵”拉開中醫藥防艾序幕
第一個階段是初步認知階段,這個階段被張重剛稱之為“尉氏練兵”。“艾滋病是近年來新發的傳染性疾病,中醫藥正式進行全面防治的時間較晚,所以,初期中醫藥學對其認識尚不全面。特別是中醫藥臨床醫務人員,包括我們的專家、學者、醫師、教授等大多沒有見過或接觸過艾滋病。因此,對艾滋病的認知是第一個階段防治艾滋病的首要重任。”
為此,河南省中醫管理局、項目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在設立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項目之初,就對在全省中醫醫療機構派調的醫療骨幹組成臨床專家組進行了強化培訓,培訓地點就在尉氏縣。
時任河南省衛生廳廳長的夏祖昌在當年的動員大會上深情的説:“中醫藥防治艾滋病,這是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期望,是對我們中醫藥工作者的檢閱,是我們中醫藥專家在重大疾病中肩負的使命。”
“當年省專家組的成員都是來自各個不同的專業,對於艾滋病都是新接觸。只有李發枝教授在前期受省衛生廳、省中醫管理局的委派,到艾滋病村進行過調研和中醫藥治療,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因此,李老師就是我們省專家的帶教老師,在李老師的殷切教導下,我們應用中醫的望聞問切細緻入微的體察、感受、思考艾滋病的臨床診治。在臨床實踐中,通過對大量病人的接觸、交流、了解、診治和探究,對艾滋病有了初步的認識和認知,並逐漸用科學的思維在臨床中對艾滋病的診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由此,不僅拉開了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大幕,也拉開了中醫藥對艾滋病探索研究的序幕。”回想起當年的一幕幕往事,徐立然有些感慨。
制訂艾滋病中醫診療指南
第二個階段是臨床實踐階段,中醫中藥治療艾滋病的實踐在河南全省試行。
經過強化培訓後的省專家組的各位專家,分配到河南的5市9縣(區),為自願加入的1732例病人進行中醫藥治療。
專家們在大量臨床實際診療疾病的過程中,進一步應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辨證思維、中醫辨證施治原則,掌握了艾滋病的病症特點、疾病變化過程、病情程度特徵、中醫證候和演變規律、以及中醫辨證施治的措施,總結出“艾滋病常見病症辨證施治要點”。在此基礎上,經過驗證、凝練、提升,制定出“艾滋病常見病症辨證施治指導原則”和“艾滋病中醫診療指南(試行)”,形成了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理、法、方、藥的辨證施治體系。
艾滋病腹瀉是艾滋病腸道感染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病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對這種慢性腹瀉當時世界上尚沒有有效地治療措施,屬於重大疑難問題。當年,為了解決此項問題,李發枝和徐立然每個週二都要到上蔡縣中醫院對腹瀉的艾滋病住院病人進行診治。經過數月的研究和探索,終於探討出了能夠控制腹瀉的復方中醫藥“瀉痢康膠囊”,臨床顯效率達30%。
艾滋病肺部感染是艾滋病病死率較高的又一疾病。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專家們發現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抗禦疾病是其發病和死亡的關鍵,遂運用中醫藥“補益培元”的法則制定出“清肺培元顆粒”處方,有效地控制了患者肺部感染。
在此過程中,“益艾康膠囊”“解表清理顆粒”“柴霍達原合劑”“補益清熱膠囊”等十個製劑也應運而生,最大程度地滿足了臨床的實際需求,為中醫藥治療艾滋病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中醫藥讓病毒載量整體下降
第三個階段是成效昇華階段,也被稱之為研究創新階段。
在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臨床工作中,河南以國家中醫中藥防治艾滋病試點項目為依託,承擔了國家“十五”省部聯動課題、“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專項項目、以及“973”“863”、行業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河南省省級科技立項課題、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等重大科研項目,開展了更為深入的臨床和基礎領域的科學研究。這一時期通過採用規範的頂層設計、科學的研究方法、規範的科研管理、科學的總結凝練分析探討,在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諸多成果。
逐步建立了臨床科研方法學平臺、臨床研究數據管理與品質控制分析平臺、臨床科研資訊一體化共用平臺、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平臺、中醫傳承研究平臺、實驗室平臺和中藥臨床試驗關鍵技術平臺等。開放的臨床科研平臺,發揮了研究基地的凝聚和帶動作用,提高了艾滋病中醫藥臨床科研的整體研究水準。
同時,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艾滋病中醫基礎理論體系,揭示了艾滋病中醫學的病因病機、病位病性;提出了“脾為樞機”“氣虛為本”的新理論、新學説,並探討了部分中醫藥的療效機制。特別是首次大範圍在發病率高、病人集中的駐馬店等五市9縣區,為自願加入的4586例HIV/AIDS病人提供了免費中醫藥治療。
經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115個月1732例HIV/AIDS患者臨床研究,證實了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有效性。這些患者不僅臨床症狀體徵明顯改善,而且機會性感染降低,生存品質顯著提高,無症狀期HIV感染者進入艾滋病期的發病時間也延長了4年。分子學水準的研究表明,患者不僅CD4+T淋巴細胞水準有所提高,而且病毒載量整體呈下降趨勢,病死率也逐年降低。
“中醫中藥治療艾滋病的有效方式為我國探索治療艾滋病找到了一條‘中國式的新途徑’。”張重剛説這話時顯得鏗鏘有力。
■創新啟示錄
2014年12月1日是第27個“世界艾滋病日”。
自人類發現艾滋病存在以後的30多年來,它已經奪走了全球千百萬人的生命,而面對這個被稱為“超級癌症”的“世紀瘟疫”,人類目前雖能用雞尾酒療法抑制其病毒複製,但卻沒能找到一種有效治愈的藥物和方法。
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發佈的《2012世界艾滋病日報告》和《2012全球艾滋病疫情報告》,2011年全球艾滋病毒感染者3400萬人,其中新增感染者250萬人,有680萬人無法及時得到醫治,艾滋病防治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探索中醫中藥治療艾滋病的“中國式”抗艾新途徑,源於上世紀90年代發生在河南的那一場“血債”。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些單位和血液製品企業在河南設立單採血漿站,採集原料血漿,造成艾滋病毒經血傳播,導致數以萬計的河南百姓一夜之間不幸成為了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