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率先轉型,徐礦電力板塊強勢崛起

  • 發佈時間:2014-11-26 07:34:41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徐礦集團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電力産業實現營業收入20.75億元,盈利3.25億元,實現五年翻番,彌補了煤炭等産業的損失,形成煤電對衝效應。“在全行業虧損面達80%、華東其他煤炭企業巨虧的形勢下,徐礦集團能夠獨善其身,主要依賴於電力産業的支撐。”徐礦董事長吳志剛説,電力板塊的崛起,標誌著徐礦這座百年老礦已由原來單一的煤炭企業轉向煤電一體化企業。

  資源枯竭,為生存被迫轉型

  “徐礦是百年老礦,每年産生煤矸石約240萬噸,在百里煤田堆積如山。為減輕環境壓力,上世紀80年代末,徐礦開始探索利用煤矸石及劣質煤發電。”統管徐礦電力板塊的江蘇省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斌説。

  1989年,徐礦垞城坑口電廠開建。1991年,3台5萬千瓦機組並網發電,經後續擴容,電廠總裝機容量達43.5萬千瓦,年發電24億千瓦時,每年消耗煤矸石、劣質煤和煤泥150余萬噸。該電廠成為煤炭系統首個利用低熱值煤發電的坑口電廠。

  進入2000年,徐州煤炭資源日漸枯竭。針對這一實際,徐礦果斷改變“一煤獨大”的單一産業結構,開始在龐莊礦、權臺礦等煤礦規劃佈局低熱值煤發電廠。

  “目前,徐礦集團電力板塊總權益裝機容量已達430萬千瓦。”彭斌告訴記者,去年8月,徐礦修編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末,徐礦電力板塊總權益容量確保實現800萬千瓦、力爭1000萬千瓦的目標。

  點睛之筆,創出1+1>2綜合效益

  徐礦投資建設電廠,其規模體量在電力産業中並不算強者,卻是獨具特色的,每一座電廠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恰如其分地融入到迴圈鏈條中,讓資源在迴圈中增值,排放在迴圈中減量,環境在迴圈中改善。

  11月12日,記者在徐礦正在建設中的華美坑口電廠二期工程現場了解到,二期項目機組容量為2台35萬千瓦,將於2015年實現第一台機組發電。

  電廠董事長鐘文強介紹,華美坑口電廠年耗低熱值煤100余萬噸,配套建設的建材廠年消耗粉煤渣20萬噸,減少佔地120畝;一墻之隔的龐莊煤礦將處理過的礦井水送入電廠作冷卻水,年節約水資源109.5萬噸。在電廠聯接下,煤炭與電力已形成“煤矸石→發電→粉煤灰制磚→礦井水礦廠共用”的迴圈産業鏈。

  “二期項目發電後,還將替代城區燃煤鍋爐,為徐州城區集中供熱,並可延長周邊礦井服務年限15年以上。”鐘文強説。

  據介紹,電力是徐礦迴圈經濟産業鏈實現暢通的關鍵一環,點睛之筆創造出1+1>2的綜合效益,成為礦區資源綜合利用的典範。

  煤電聯營,博弈變為唇齒相依

  公司董事長何新宏介紹,今年1-9月,徐礦為該電廠供煤65.3萬噸,這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徐礦煤炭的銷售困難。據悉,該公司由徐礦和江蘇國信集團合資成立,徐礦持65%股權。

  在推進電力板塊崛起中,徐礦決策層認識到,利用自身的優勢,實施煤電聯營戰略,利用互補優勢與電力強企合作,是提升電力産業的重要途徑。

  2011年,徐礦與國電新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哈密2台66萬千瓦煤電一體化項目,雙方以均股均利模式完成合作。

  2013年下半年以來,徐礦更是頻頻“觸電”,與華電、國電、深圳能源、永泰集團等業內強企簽訂一系列合作協議,初步落實29個煤電聯營項目。截至10月底,徐礦參控股電廠達10家,年消化存煤228.43萬噸,年發電量47.12億千瓦時。

  吳志剛介紹,實行煤電聯營後,煤炭保證供應,電企消化存煤,煤價損失電價補,電價損失煤價補,實現風險對衝,將電力與煤炭的博弈關係轉化為唇齒相依、相互支撐的關係。

  本報通訊員 趙剛 王瑾

  本報記者 李先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