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礦業聯中電國際 共營電廠工程試水煤電一體化
- 發佈時間:2014-11-14 07: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馬巾坷
受國內煤炭供需失衡、需求增長放緩、産能結構性過剩等影響,當前我國煤炭市場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就在全國七成煤炭企業虧損之際,中電國際和淮南礦業于本月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平圩電廠三期工程,不得不説是煤炭“寒冬”裏的一抹亮色。
雙方合同規定,淮南礦業參股40%,平電三期消耗的煤炭將全部由淮南礦業供應,兩台100萬千瓦機組年耗煤500萬噸左右。按照當前煤、電價格,預計明年投産後,一年利潤總額超過7個億。
作為老牌煤炭企業,在前幾年電力形勢不佳時決定“辦大電”,走出了一條“均股、參股、全資”三種模式的煤電一體化路徑,“煤不好時電來補”、“電不好時煤來貼”,實現了煤電優勢互補、風險效應對衝。
10年辦電見成效
淮南煤礦于1903年建礦,淮南礦業集團1998年由原淮南礦務局改制而成,同年下放到安徽省管理,是中國企業集團500強和安徽省17家重點企業之一。2013年,企業煤炭産量6375萬噸,發電量218億度,營業收入713億元,資産總額1559億元,是安徽省煤炭産量規模、電力權益規模、資産規模最大的企業。
“煤電一體化的倡導者在淮南。”淮南礦業集團全資子公司淮礦電力副總經理馬坤明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首先表示。淮礦電力作為淮南煤礦的全資子公司,負責對集團電力板塊進行統一管理。
回顧淮南礦業的煤電一體化道路,應該從2004年説起。那時,淮南礦業按照“建大礦、辦大電、做資本”戰略,先後和上海電力合作成立了淮滬煤電,雙方各佔50%股權;和浙江能源合作成立了淮浙煤電,同樣是雙方各佔50%的均股公司。兩個均股公司下面均設一電廠加一礦場,一對一生産,煤炭作為中間産品,終端産品是電。
截至2013年底,淮滬煤電、淮浙煤電這兩個煤電一體化項目建設目標全部完成,兩個煤礦各有600萬噸産能,兩個電廠各有4台60萬千瓦級機組。
從2004到2014的10年時間,煤電一體化均股模式在淮南礦業率先實施並取得成效,各佔50%股權的均股模式使得煤企和電企可以平起平坐,互幫互助,風險對衝效應明顯。
而在2012年,淮南礦業的電力板塊就已實現全面盈利,進入收穫期。2012年,淮南礦業電力板塊全年盈利逾6億元,首次超越煤炭利潤。
“煤炭和電力是最緊密的上下游産業,煤炭是火力發電廠成本的大頭,佔據成本的60%——80%,”馬坤明説,“從2008年一期電廠和煤礦投産以來,從沒有虧損,每年盈利沒少過2個億,最多可達9個億,因為電力虧損時煤炭來彌補,煤礦形勢不好的時候電力盈利。”
除了均股模式之外,淮南礦業還有一條參股電廠模式。截止目前,淮礦已對國電、華能、華電、皖能、鄂能、中電國際等13家電力企業進行參股,參股比例從25%到49%不等,權益規模逾700萬千瓦。
無論均股、參股,還是全資模式,淮南礦業都成為“皖電東送”的主力軍,佔據總裝機容量的85%以上,淮滬、淮浙下屬的田集、鳳臺電廠所發電量全部輸送給上海、浙江地區。
“均股”模式創效益
事實上,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之間不乏合作,但多為一方股權多,一方股權少,長期存在著“煤想吃掉電”或“電想吃掉煤”的想法,像淮滬煤電和淮浙煤電這樣各佔50%的均股模式,在全國來看都是少之又少的。
田集電廠和丁集煤礦是給淮滬煤電配備的一廠一礦。中國經濟網記者來到丁集煤礦公司採訪時發現,丁集煤礦素有“花園煤礦”的美稱,偌大的煤炭公司綠化非常好,環境乾淨整潔,和印象中的煤炭企業迥然不同。
在今年煤炭價格下跌、全國七成煤炭企業出現虧損的情況下,不少企業只好以裁員來應對,日子非常艱難。但在淮南礦業,管理層向全體員工保證絕不裁掉一個人。淮南礦業的12個礦中,目前盈利的有4個礦,其中就包括年産600萬噸的丁集煤礦,而其餘3個均是具備規模效應的千萬級煤礦。
“前兩年每年盈利6個億,今年煤價下跌,但也能盈利3個億。”淮滬煤電公司丁集煤礦黨委書記王自建説,“煤炭降價了,同期轉移到電廠,由他們來托底承擔,等於是一家人。”
淮滬煤電丁集煤礦副礦長徐有權是上海電力的代表,他表示,前幾年煤價上升,電力行業效益普遍不好,但淮滬成為上電的盈利大戶,2008年,淮滬是上電唯一盈利的電廠。如今煤電形勢反轉、煤價下跌,淮滬也成為淮礦的盈利大戶。“這的確需要股東雙方有長遠戰略眼光,在低谷的時候,煤電一體化就能顯現出它的優越性來。”
同樣,淮浙煤電配套的一廠一礦是鳳臺電廠和顧北煤礦。淮浙煤電一期、二期于2013年底全部投産發電,總裝機容量258萬千瓦,每年可發電150億千瓦時,電廠所發電量全部輸送到浙江。
作為浙江能源進駐淮浙煤電的代表,淮浙煤電鳳臺電廠黨委副書記盧朝輝表示,在淮南直接辦電廠可以有效解決運輸壓力、優化鐵路網,把輸煤轉換為輸電,尤其有了特高壓以後,可以大大降低電企的成本。
截至2013年12月31日,鳳臺電廠實現連續安全生産1973天,連續四年安全生産零事故、機組零非停。年發電銷售收入累計28.37億元,年累計實現利潤2.97億元。
“在現有體制下,單獨搞煤很難,電企買礦也很難,所以雙方更應優勢互補,加強合作,50%的均股模式讓大家可以坐下來磋商,這是比較好的。”盧朝輝説。
未來仍存大空間
經濟日報發佈的中經煤炭産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三季度,中經煤炭産業景氣指數為96.5,與上季度基本持平;中經煤炭産業預警指數為63.3,連續9個季度在偏冷的“淺藍燈區”運作。煤炭産業景氣值仍處於“上下兩難”的膠著狀態。
另一方面,報告認為,煤炭行業供大於求的現狀嚴重制約了煤炭行業的投資增長,不過,煤炭行業在煤電一體化、煤化工、煤炭深加工等領域的投資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王自建表示,宏觀來看,煤電一體化有利於防止國家經濟大起大落,有利資源優化配置,對個體而言也可以對衝風險,其中的利弊顯而易見。
“正常而言,一個電廠和煤礦的存續時間是5-70年,這期間潮起潮落,市場總是上下波動,煤炭今後即使利潤好轉,也回不去十年黃金期,電力也一樣。所以短期來看,煤電一體化要考驗股東雙方的眼界和戰略眼光。”王自建説。
數據顯示,1月至8月,淮南礦業集團發電量為18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45億千瓦時,利潤同比增加5.8億元,煤電主業優勢互補,風險對衝凸顯。馬坤明表示,煤和電必須走一體化道路,這是兩個聯繫高度緊密的産業,市場必然會走到這一步。
“在現在這麼困難的時候,中電國際還和我們合作,就是考慮到了長遠。”王自建説。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煤炭行業發生的變化越來越明顯,煤企發展必須轉變觀念,結合自身實際加速轉型升級來應對困難,從而實現長遠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