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信用風險加設“防火牆”

  • 發佈時間:2014-11-26 04:59:4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小微企業貸款往往缺少抵押物和良好的信用記錄,而銀行更注重控制信用風險。通過引入有政府參與的貸款保證保險,可以在一定程度緩解這個矛盾。

  銀保雙方也要在資訊上彼此共用,解決利益分配問題,實現銀行、保險以及借款企業三方共贏。

  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已進入攻堅階段,保險在其中的作用愈發突出。11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明確,“支援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發展,推廣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發揮保單對貸款的增信作用。”

  近年來,銀保合作模式在信貸支援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日益被接受,尤其對於科技型小企業,以及一些缺少抵押物的輕資産企業、農業企業等。這類企業貸款額度小而分散,引入貸款保證保險,再給風險設置一道防線,很有必要。

  降低成本撬動更多信貸

  “貸款保證保險的費率一般為2%左右,目前一年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為5.6%,即使在此基礎上上浮30%,也只有7.3%左右。如果能據此獲得銀行信貸,資金成本顯著低於市場上其他的融資方式。”國內一家保險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因此,通過購買貸款保證保險進行融資是一種成本較低的融資方式。

  這對於部分融資成本居高的小微企業來説,不失為一條便利的“捷徑”。近年來,多家銀行與當地的保險行業聯手創新發展小微企業的信用保證保險、貸款保證保險,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服務。

  以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已試點5年的寧波市為例,一般做法是,銀行放貸前由保險機構為借款人提供保證保險,承擔起因非故意原因不能償還貸款的風險,使得那些有真實生産資金需求、有良好信用記錄與發展前景、有可靠還款來源的小額貸款借款人,在無抵押、無擔保的情況下以比較合理的成本從銀行獲得小額貸款,從而為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等經濟主體開闢一條新的融資渠道。而銀行與保險機構按約定比例分攤貸款損失風險,市政府設立超額補償基金對保險機構賠償額度超出保費部分給予一定比例的合理補償。

  “政府、銀行、保險三方風險比例共擔是比較常見的形式。”業內人士認為,小微企業貸款往往缺少抵押物和良好的信用記錄,而銀行必須控制風險,這種錯位通過有政府參與的貸款保證保險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同時為借貸雙方都“壯了膽”。

  攤薄風險實現互利多贏

  通過保險來對貸款增信,是解決借貸雙方資訊不對稱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銀行發放信貸的過程中,發揮保險這個專業型擔保機構的作用,是發達國家常見的增信做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我國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銀行業的經營風險將隨之走高,加強與保險業的合作可以攤薄風險,提升其抵禦風險的能力。

  據專家介紹,貸款保證保險的發展空間相當廣闊。截至今年上半年,保險業通過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支援8.22萬家小微企業獲得融資564.13億元,從而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王國軍認為,合作之初,會有一些利益分配的問題。銀行在有抵押條件要求的情況下,會覺得保險沒有必要,而保險公司也會因為資訊不對稱的擔憂而過分強調自身的經營風險。

  “銀保雙方尤其要在資訊上彼此共用,比如互相商討哪些貸款是通過抵押就可以投放的,而哪些貸款必須要用保證保險的形式才可以投放。如此,才可以實現銀保雙贏,作為第三方的借款方也才有可能受益。”王國軍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