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于無聲處聽驚雷

  • 發佈時間:2014-11-26 00:29:4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成立社區商會是社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中央16號文件對工商聯以及商會工作的要求。通過加入社區商會,社區商戶有了自己的組織,有了自己的“娘家”,為商戶的發展搭建了一個廣闊的交流溝通平臺,加強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之間的聯繫與合作

  如果沒有了舞臺,演員該如何表演?如果沒有了紙筆,藝術家該如何作畫?同樣的道理,如果轄區的街道不再分管經濟事務,工商聯又該如何開展工作?南京市建鄴區工商聯就碰到了這樣的難題。

  2011年,建鄴區規劃建設四大工業園區。為了使工業園區獲得更好的發展,建鄴區將經濟事務從街道中剝離出來,交由各園區管理。自此之後,建鄴區各街道不再分管經濟事務,工商聯所屬的各街道商會自然也沒有“權力”再去服務企業。面對這一現狀,南京市建鄴區工商聯主席吳中群提出:“企業不找商會,商會要找企業服務。”

  打破行政區劃建立商會

  既然街道不再分管經濟事務,那就把商會開到工業園區裏去。這是建鄴區工商聯“解題”的第一步,雖然簡單,卻也乾脆有力。

  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就不簡單了——你説把商會開到工業園區去,人家工業園區還未必歡迎呢?南京市建鄴區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工商聯黨組張聖勇告訴記者,以科技園商會為例,從籌備到正式掛牌,他們整整花了兩年時間。為何如此艱難?一方面,工業園區的建設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企業入駐也需要時間。2011年園區剛成立的時候,還沒有多少企業入駐,想成立商會談何容易?另一方面,不少園區企業對成立商會的積極性並不高,部分企業甚至認為加入商會等於多了一層麻煩,因此對工商聯的動員工作也不是很熱情。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的磨合、探索,去年下半年,科技園商會終於掛牌成立。

  除了科技園商會,建鄴區工商聯還成功建立了萬達廣場商會和CBD商會。其中,萬達廣場商會在2011年年底成立,這在當時是全國第一家萬達商會。更值得一提的是CBD商會,張聖勇介紹説,CBD商會下面還成立了各類行業商會,舉辦的活動十分豐富,其中女企業家商會尤其突出,集中體現了商會進園區的成效。

  記者了解到,女企業家商會的商業活動實際上不多,但生活方面的活動卻很多,這也十分符合建鄴區工商聯功能轉型的探索。張聖勇告訴記者,女企業家商會一是互相幫助,為困難企業出謀劃策、籌集資金等等,同時還組織大家進行法律、稅務等方面的業務培訓。二是承擔了不少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地方助學。三是會員發展的情況十分良好。據了解,女企業家商會不同於其他行業商會,只要是女性企業家,都可以入會,因此內部會員來自各行各業。最初,女企業家商會只是在CBD工業園區招募會員;影響力大了之後,開始吸引建鄴區全區的女企業家;到了現在,女企業家商會的會員已經跨出建鄴區,其他片區的不少女企業家慕名而來,紛紛要求加入。正因為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女企業家商會獲得了南京市優秀五星級商會的稱號。

  讓商會建設走完“最後一公里”

  除了在工業園區成立商會,建鄴區工商聯還嘗試在社區裏建設商會,從而讓商會建設走完“最後一公里”,走到轄區最微小的毛細血管中去。從去年開始,建鄴區推廣了社區商會制度。

  用吳中群的話説,社區商會是非公有制經濟的基層組織,也是社區建設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成立社區商會是社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中央16號文件對工商聯以及商會工作的要求。通過加入社區商會,社區商戶有了自己的組織,有了自己的“娘家”,為商戶的發展搭建了一個廣闊的交流溝通平臺,加強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之間的聯繫與合作。同時,社區商會的成立,匯集了社區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力量,為社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援,為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社區建設、承擔社會責任搭建了一個互助支援平臺,增強了凝聚力和影響力,促進了社區建設和商會建設的共同發展。

  張聖勇告訴記者,社區作為地方最基層,與企業的聯繫更為緊密,因為企業歸根結底是建在某個社區裏的,與它所屬社區的利益最為相關。正因為如此,社區也很有積極性去與企業聯繫,而且因為企業就在社區,聯繫、走訪起來也十分方便。據了解,在社區商會建設工作中,各街道基層商會高度重視,街道和社區領導深入轄區非公有制經濟單位加強摸底聯繫宣傳工作,增強商戶的商會意識,提高他們入會積極性。到目前為止,建鄴區先後成立了南苑街道話園社區商會、虹苑社區商會、興達社區商會、吉慶社區商會、沙洲街道中央商務區社區商會、蓮花北苑社區商會和興隆街道金典社區商會共7家社區商會,吸納新會員200余家。

  吳中群表示,這7家社區商會還只是一個開始,下一步他們將進行積極探索,根據實際情況把社區商會在全區都建起來。

  把特色商會做起來

  對於未來的工作,首先還是要主抓工業園區的商會建設。“目前江心洲工業園區的建設才剛剛起步,等它成熟起來,我們的商會工作就要立刻開展起來。”吳中群表示,建鄴區不少片區還在開發之中,商會建設也要跟上開發的腳步,哪塊發展成熟了,哪塊的商會就得建立起來。“同時,我們還要大力發展特色商會,這也順應了園區建設的需要。”

  工作很多,困難也不少。對於工業園區商會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張聖勇深有體會。“街道商會有專門的人員,組織開展工作比較順利,園區就不一樣了。園區的重心往往是招商,對於統戰工作重視不足。另外,一些園區商會,會長變動過於頻繁,以萬達廣場商會來説,來了一個新的老闆,就換一個新的會長,兩三年就換一個。”商會會長變動,當然會影響工商聯常委、執委的變化,當然更會影響商會工作的連續性,張聖勇説,他們未來要解決好這一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