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太行山綠化二十年“黃龍”變“綠龍”

  • 發佈時間:2014-11-25 00:33:04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年能做什麼?巍巍太行展示了一份鏗鏘有力的區域綠色答卷:森林覆蓋率提高9.11%,水土流失面積減少36.64%,9.92萬公頃土地免受自然災害……

  11月21日,記者從省林業廳日前完成的《河南省太行山綠化工程建設成效評估報告》上看到,僅用20年,太行山就從貧瘠荒涼的“黃龍”,變成蒼翠蔥郁的“綠龍”,為當地人民帶去福祉。

  橫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的太行山,是華北平原和京津地區的天然屏障,在我省涉及安陽、鶴壁、焦作、新鄉、濟源5個市20個縣市區。

  “漫長的地質變遷,令太行山絕壁林立,溝嶺縱橫,森林植被稀疏,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極為脆弱,農民生活曾非常貧困。”省林業廳造林綠化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説。

  為保障華北糧倉生態安全,確保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建設“生態良好、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新太行的方針指引下,1994年、2001年、2011年國家林業局先後實施了太行山綠化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共對我省下達建設任務13.38萬公頃,其中三期工程正在建設中。

  省委、省政府對太行山綠化高度重視,先後將工程列入《綠色中原建設規劃》、《河南林業生態省建設提升工程》等一系列省級重點規劃。每年,省政府都要與太行山區省轄市簽訂林業生態建設目標責任書。

  “工程造林也一改過去群眾性‘大轟大嗡’的做法,嚴格實行招標和專業隊造林,像種莊稼一樣管護林子。”這位負責人説。通過推行荒山拍賣、租賃和承包經營等,激活造林機制,吸引了各類社會主體投資林業搞綠化,太行山造林面積的70%就是由企業、大戶或合作社等完成的。

  評估報告顯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防護林改造、飛播造林多措並舉,我省20年來已在太行山完成營造林13.4萬公頃,佔下達任務的100.15%,其中6.39萬公頃已成林,項目區森林覆蓋率提高了9.11%,達28.11%;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從1994年的17.06萬公頃,下降到2013年的10.81萬公頃。

  看今日太行,曾經裸露的岩石沙礫,正被蔥蘢的綠樹覆蓋;斷流多年的“幹泉”重現“甘泉”生機,金錢豹等久違的野生動植物又重新出現。

  “黃龍”變“綠龍”,正讓貧瘠的土地逐步變成高效經濟帶。在林州,“東崗核桃”、“東崗花椒”成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在濟源,大力發展核桃園14萬畝,畝均收入達4000元,成為當地的支柱産業。

  綠色還撐起了太行山區域的旅遊産業。在我省太行山南北185公里旅遊産業帶內,就有雲臺山、神農山、青天河等3個5A級風景區、12個4A級風景區,平均每12公里就有一個4A級以上的風景區。20年來,僅門票收入就近50億元。

  “太行山森林生態系統雖有了很大改善,但由於自然條件等因素,目前工程區總體上生態狀況依然不容樂觀。”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在建設的太行山綠化三期工程,不但造綠,還要護綠,通過加強對已經營造的中、幼齡林撫育經營,儘快建立起結構豐富、服務功能強大的森林生態系統。

  一個森林更蔥郁、環境更優美、百姓更富足的新太行指日可待!(記者杜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