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族村寨的迷藏如何綻放

  • 發佈時間:2014-11-25 00:32:4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貴州省有17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36.77%,設有3個民族自治州、11個民族自治縣、216個民族鄉,據不完全統計,50戶以上的民族村寨共有1萬餘個。

  今天,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這一現實宿命已經將少數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宿體——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生命逼迫到了虛弱的一個困境中。如何保護和使之健康發展已經被提上了緊迫的日程。

  深山中的秘藏

  晨曦初展的時分,記者來到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榕江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利侗寨。此時,這個距縣城北23公里,全村308戶1319人的小寨子似乎還沒有完全地從四週青山和古楠木林升成的藏青霧靄中舒展開自己的身軀。

  大利侗寨無疑是深山中秘藏著的一件珍寶。

  從進寨的山路上便可看到這個侗寨的基本全貌,一條小溪從寨中穿過,五座侗族特有的花橋橫跨溪上。依山傍水的寨中木樓星羅棋佈地擺布其間,風光無限。

  2006年,大利侗寨就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之後,2011年被貴州省譽為“魅力侗寨”,2012年被貴州省政府評為“百村計劃”保護工程村落文化景觀保護“示範村寨”,同年12月被國家建設部公佈為“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2013年4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3月,大利侗寨又被國家住建部公佈為全國第七批歷史文化名村。

  據榕江縣副縣長金文鳳介紹,榕江全縣多數村寨為民族村。現有州級民族文化保護村寨9個;全國傳統村落9個,3個民族村寨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4個國家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大利侗寨無疑是其中的一顆明珠。

  但是,對於這些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和發展建設,現實情況又不容樂觀。首先,榕江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限于財力,保護經費投入無法滿足實際需求。而面臨的其他困難和問題就有普遍性了。

  “其實,政府相關部門一直在做大利侗寨的保護工作。”金文鳳説,“從申報立項上就已經走在了貴州省許多地方前面。但是,我們還應該加強保護建設工作,而這就需要省級層面的政策支援了。”

  “我們現在的工作仍然存在著許多短板和困難,任務艱巨而複雜。”黔東南州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長唐柏飛就大利侗寨一些村民在建的磚混住房已經影響和破壞了原有村寨風貌這一情況對記者説,“民族村寨搶救保護、開發建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但老百姓‘買不買賬’是這項工作的基礎。所以,‘以人為本’也成為了這項工作的核心原則。讓老百姓滿意,在保護的前提下也必須考慮他們日益增長的改善住房和生活條件的願望,僅僅是宣傳民族村寨保護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著力在保護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這些優勢資源,從實際出發,發展相應的産業,讓村民們感受到生活品質的提高,從而有自覺性。”

  破題美麗鄉村

  貴州省住建廳副廳長楊躍光告訴記者:“貴州省在特色民族村寨保護髮展工作中,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長遠目標,結合貴州省風景名勝資源較為豐富的實際,把民族村寨建設與發展鄉村旅遊和産業發展結合起來一併考慮,進一步完善功能,充分挖掘少數民族民居的附加值,讓民村村寨建設既是基礎設施投入,也是生産資料投入,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

  不過,仍有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配套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而隨著鄉村旅遊服務業的發展,環境保護和民族特色特點弱化等矛盾也開始突出起來。

  對此,貴州省文化廳文物局資源利用處的張玉娟就指出,現在在特色民族村寨旅遊開發中,對民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産淡漠和功利的態度,是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産經受更大破壞的“第一殺手”。而這種態度來自於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民族村寨的保護和發展中地位和作用及其特殊性認知的缺失。

  “堅持以人為本、道法自然,大力發展美麗鄉村貴州遊,讓居住在鄉村裏的群眾生活得更美好,讓來到鄉村旅遊的人們感到更舒適更快樂。”今年9月18日,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到該省安順市雲峰八寨調研旅遊産業發展情況時的這番話無疑給該省鄉村的保護與開發圈定了範圍。

  據了解,近年來,貴州大力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在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項目上對民族地區給予重點傾斜,推動基礎設施向鄉鎮以下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加快改善民族地區生産生活生態條件。規劃到2018年,三個民族自治州交通建設再實現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和通村油路通車里程“三個翻一番”,實現建制村通油路、通客運和鄉鎮客運站3個百分之百目標。

  但民族村寨的保護與發展似乎遠非如此。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延續的靈魂和血脈,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不僅蘊藏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是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也是少數民族和地區發展文化旅遊和鄉村旅遊等特色經濟,實現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加快發展的重要基礎。當我們看到一樣是民族村寨的大利寨和納灰村不一樣的境遇時,不知能否為下一步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和建設工作歸納出更好的應對之策。

  本報記者管弦/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