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之後還需流動性支援
- 發佈時間:2014-11-24 07:57:42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此次降息雖然還未起實質影響,但央行這一舉措迅速轉變了前期混亂的政策預期,改善了悲觀的經濟展望。有經濟學家判斷,中國將進入新一輪降息週期,企業融資成本將得到實質性回落,居民消費、企業自主投資增速下滑態勢將得以扭轉,明年經濟有望企穩回升。
不過,要達成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政策目標,在及時降息之後,還需要流動性層面的支援。不少專家認為,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一般通過流動性吞吐來完成目標。在降低廣義社會融資成本的目標上,如果沒有數量型工具的配合,單純的價格型工具效果有限。
回顧這一輪的政策調控,管理層主要以“定向”方式寬鬆。一方面,直接將資金輸入結構調整的重點領域,解決重點領域的“融資難”;另一方面,主動調整正回購利率,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期望通過降低貨幣市場利率的方式緩解企業的“融資貴”。
但是,這種結構性的“定向”方式,是否能夠解決相對全局性的“融資難”、“融資貴”?三季度貨幣執行政策報告顯示,央行于近兩個月通過創新工具分別投放流動性5000億與2693億,但在中長期信貸方面仍難以明顯改善。10月份的金融信貸數據也顯示,定向寬鬆的受益層面仍局限在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寬鬆仍未從貨幣市場轉移到信貸市場。一方面,銀行間市場的指標利率——隔夜拆借利率和隔夜回購利率,年初以來均大幅下降,目前控制在3%以內,另一方面,在企業信貸市場,銀行向公司發放貸款的利率仍在上行,9月份加權平均利率7.33%,高於6月末的7.26%,更高於去年年底的7.14%,而這一利率對經濟增長的意義更為重要。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監管層引導貨幣市場利率的意圖是,通過降低銀行同業融資成本,進而降低資産端利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是,沒有長期流動性支援,央行調低正回購利率只能壓低隔夜利率這些指標,貨幣市場的長端利率仍然較高,金融機構仍偏好“短貸”不願“長借”。而且,同業資金在銀行資金來源中佔比較低,對於降低銀行總體負債成本貢獻有限,難以有效傳導到資産端利率的下行上。
在堅持了定向政策多時之後,此次選擇降息這一政策工具,有很現實的數據背景。
在經濟基本面,匯豐11月製造業PMI初值回落至50.0,為6個月以來最低值。再環顧全球經濟形勢,日本長期通縮,歐元區也嚴重通縮,甚至經濟形勢最好的美國也出現了通縮苗頭,國內的CPI指標重回“1”時代。中國經濟不僅下行壓力增強,通縮壓力也較大。此時降息表明,雖然目前是三期疊加,但也有必要通過貨幣政策穩定增長,為改革預留更多的空間。這一做法有效地改善了市場的悲觀預期,能夠達到激活企業自主投資的目的。
另一方面,從既往歷次的利率調整看,降息能夠直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但是,這一結果是在金融機構流動性充裕的條件下實現的。
也就是説,在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雖然央行降息了,如果銀行體系資金有限,企業和個人的貸款成本難以真實下降。央行7折房貸利率優惠的條文之所以成為一紙空文,無非是信貸資源有限,銀行沒有利率優惠的必要。從這個角度上講,現在約束“貸款難”“貸款貴”的主要就是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條件了。而約束銀行體系放貸的指標,一是存款準備金率,二是75%的存貸比要求,三是合意貸款指標,四是資本充足率要求。國務院已經要求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和“改進合意貸款管理”,目前看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應該在決策者的政策準備之中。有樂觀的專家預期,明年的降準頻率可能達到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