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古巴“深圳”馬利埃爾特區:國家的開放窗口 瞄準拉美與中國

  • 發佈時間:2014-11-24 07:06: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 記者 李強 姜波】正式成立剛好一年的古巴首個經濟特區——馬利埃爾經濟發展特區,被一些拉美學者比作“中國當年的深圳特區”。但有意思的是,古巴並不把正在進行的經濟變革稱為“改革”,而是稱“變革”或“經濟模式更新”。了解古巴歷史的人知道,古巴對這一稱呼如此在意,是因為西班牙文的“改革(reforma)”曾是蘇聯解體前經濟改革的專有名詞。不管是“變革”還是“更新”,對世界來説,古巴這塊“離美國最近”、仍處於土建階段、且尚無企業獲得批准進駐的特區顯得非常神秘。近日,《環球時報》記者隨參與特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企業走入古巴的特區,看到陸續開通的公路、鐵路和初具規模的現代化港口,也看到巴西和中國對特區建設的特別投入。

  特區修好港口、公路和鐵路

  出古巴首都哈瓦那市區,一路向西,《環球時報》記者眼前很快就是一望無際的甘蔗田和林地。約40多分鐘後,一個寫著“MARIEL”(馬利埃爾)的大牌子出現在公路前方,顯示我們即將進入特區地界。查閱資料,馬利埃爾港被稱為“古巴距離美國最近的港口之一”,1980年,曾有十多萬人經由此地偷渡到美國邁阿密,釀成轟動一時的“馬利埃爾事件”。時過境遷,馬利埃爾港已成為古巴對外開放的窗口。在古巴與美國關係日漸緩和的大背景下,這裡的任何變化都會引人關注。

  先是2013年9月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簽署特區法案。當月古巴政府就派代表團來華召開推介會,用古巴外貿外資部長馬爾米耶卡的話説,“古巴在國際上進行的第一場推介會選在中國,是因為我們擁有長期的友誼和合作和”。兩個月後,特區發展辦公室正式開門辦公,接受外界諮詢。今年1月,馬利埃爾港一期碼頭工程竣工啟用。到了3月,古巴又通過新的外國投資法,對進駐特區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勞爾·卡斯特羅在年初的港口落成儀式上曾説,特區港口的啟動,標誌著馬利埃爾港正式“嵌入”古巴乃至整個拉丁美洲港口運輸系統。此言不虛。古巴位於加勒比地區和美洲大陸的中心,方圓1000海裏(1海裏約合1.85公里)內輻射17個國家的32個重要港口,地理位置不可謂不優越。

  “上次來還沒這個牌子呢。”上海振華重工古巴項目工程師趙嘉誠一邊開車一邊指著馬利埃爾的標識牌向《環球時報》記者感慨。據他介紹,自項目部去年7月進駐馬利埃爾港以來,這裡幾乎每個月都有新變化。目前,中國企業正在參與馬利埃爾經濟發展特區的建設,其中上海振華重工為港口提供全部港機設備,華為則搭建了港口通信設施。除馬利埃爾港項目,哈瓦那東南860公里的古巴第二大港口聖地亞哥港,也即將在中國幫助下展開擴建工程。

  去年11月馬利埃爾特區正式掛牌後,新修的公路已取代顛簸的土路,一條連接哈瓦那和馬利埃爾港的鐵路也沿著公路鋪開。這是古巴20年來第一條新建鐵路線,已於今年7月26日“古巴起義日”宣佈通車。沿著新建的公路繼續向前,海岸線漸漸映入眼簾。4台超過70米的振華重工岸橋起重機,並列于700米長的碼頭上,成為整個港區最醒目的標誌物。記者跟隨振華重工的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登上60多米高的岸橋,整個港口盡收眼底:港口建設初具規模,海關辦公區、碼頭貨場、港區道路已全部建成。貨場裏擺滿各色貨櫃,振華重工的輪胎起重機忙碌不停。巨大的岸橋下停靠著一艘來自巴拿馬的貨輪,岸橋起重機正將一個個巨大的集裝箱吊裝上船。據了解,這樣的船從過去一週3艘已經變成一天就有3艘。每台岸橋起重機每小時可移動25—30個標箱,4台機器1年可處理約52萬個標箱。在碼頭上,大型貨運車一輛接一輛往來于貨場和船舶之間,而在港區大門外,更排滿等待辦手續入港的車隊。

   “美國因素”對特區有些限制

  根據古巴政府披露的計劃,一期港口建成之後,碼頭可停靠載重噸位不超過6.9萬噸(巴拿馬型)的大型集裝箱貨船;整個港口工程完工後,年吞吐量將達到300萬標箱,超過加勒比地區最繁忙的兩個港口——牙買加金斯敦港、巴哈馬弗裏波特港的吞吐量。

  “由於古巴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國際形勢,馬利埃爾特區主要針對的就是拉美國家和中國。”古巴哈瓦那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伊爾米娜·克勞迪婭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她認為,特區在推動古巴和中國以及拉美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聯繫方面具有重大意義。馬利埃爾港擴建項目總投資額達9.57億美元,主要投資者是巴西奧德布萊切特集團,項目還得到巴西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銀行6.82億美元的貸款,約有400家巴西企業參與項目建設。

  勞爾·卡斯特羅在兩個月內曾兩度來到馬利埃爾港視察。他強調,特區是古巴目前最重要的工程,事關國家經濟的未來,古巴不能繼續以少數産品的出口來獲得發展,而是需要更重視投資,馬利埃爾港將是古巴經濟騰飛的基石。

  中國駐古巴大使館商務參贊馬克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馬利埃爾特區具有區位優勢、稅收優惠和勞動力(素質和能力)優勢,因此,很多國家的企業都在關注著這裡。然而,投資古巴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新的外資法對外國投資者仍有一些限制性規定,如外企用工必須通過政府有關部門、僱員必須是擁有古巴長期居留權的人、工資必須以古巴法定貨幣支付等。此外,特區勞動力和水電、燃氣等最終價格還沒有明確。

  有拉美經濟學家分析認為,特區即使建成也會受到“美國因素”的影響。比如,該地區牙買加等國的自由港和自貿區發展較為成熟,又都與美國這個大市場保持著良好關係。此外,類似“6個月內在古巴靠岸的船隻將禁止進入美國”等美國禁運政策也會對特區的功能與未來發展帶來諸多限制。

  中國一些公司,特別是民營企業對馬利埃爾特區表示出較大興趣,抱著“佔坑”的心理,通過古巴駐華使館提出申請。這些企業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既有傳統産業,也有生物制藥、新能源等新興産業。

  古巴不可能照抄別國模式

  據了解,馬利埃爾港特區發展辦公室的負責人和古巴很多經濟部門的高級官員兩年來先後訪問過天津、蘇州、寧波、深圳和上海等地,實地考察中國的港口和開發區建設。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經濟係教授馬爾西婭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經濟特區的創立,是古巴政府對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設立沿海經濟特區舉措的效倣,表明古巴政府希望將馬利埃爾特區打造成為拉動古巴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增長點。她認為,古巴政府還需進行更大程度的改革。前段時間,古巴政府宣佈廢除貨幣雙軌制的政策就為促進特區向前發展邁出一步,但這還遠遠不夠,古巴政府還應當檢視修訂其外國投資法案,同時對該國的財政體系進行修正,對銀行和金融業實行改革,擴大經濟的開放程度。

  中國“改革開放”中的“改革”一詞西班牙文譯為“reforma”,但採訪中,《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古巴不用這個詞,而是用被譯為“變革”或“經濟模式更新”的專門表述。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中國前駐古巴大使劉玉琴説,古巴《格拉瑪報》近幾年曾兩次做過特別説明,講明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上世紀80年代蘇聯的“改革”就被翻譯成“reforma”,結果蘇聯已不復存在,所以這個詞對古巴人來説有點貶義。她認為,古巴正在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認真學習別人經驗,包括勞爾本人在內的黨政最高領導層都曾訪問中國和越南,實地了解兩國改革的過程和政策。正如勞爾所説,“中國的經驗對古巴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但他也表示,“各國都有不同的國情,不可能照搬照抄別國模式,古巴將根據自己特殊情況建設國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