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無人駕駛車,何時駛入百姓家?

  • 發佈時間:2014-11-24 01:30:5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輛越野車放慢速度,打左輪,小心翼翼地調頭走“U”字。讓旁邊幾位觀眾驚訝的是——車裏沒有人,方向盤卻轉動著。

  “開得挺好!如果有人,它會不會躲開?”一位住在附近鎮上,來看熱鬧的市民問道。

  11月15日—16日,“2014年中國智慧車未來挑戰賽”在江蘇省常熟市舉辦。這也是全國最大規模的一次無人車比賽。

  智慧車未來挑戰賽創辦于2009年,今年是第六屆,它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視聽覺資訊的認知計算”的一部分。該計劃指導專家組組長鄭南寧説,比賽的目的是把實驗室裏的成果,拿到真實的交通環境裏檢驗。

  無人駕駛,卻“耳聰目明”

  11月15日比賽當天,來自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軍事交通學院等隊的22輛車在常熟城外一條環湖公路上依次出發,期間要調幾次頭,經過幾條障礙標誌限制的路段。第二天的賽道也很複雜,路線是市郊的一個“九宮格”。路上有塑膠人體模特“出沒”干擾。此次比賽較往屆增加了一個難點:有些線路會臨時關閉,無人車要重新規劃路線。

  參賽的是加裝了感應和計算裝置的小型車——SUV、轎車和全地形小車。其“感覺器官”包括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普通電子眼、全方位攝像頭和GPS。有些車可以“雙目測距”;有些安裝了慣性導航系統,用陀螺儀來偵測運動改變。

  有的車全副武裝,安裝一個大的鐳射雷達還不夠,為補盲區,車頭下方放兩個小鐳射雷達。而西安交大等校的無人車相當精簡,只有一個盤狀雷達支在車頂,電子眼放進車內。其“神經中樞”也看不到,據説安裝在車底。

  路線文件隨身碟賽前拷給賽車,“選手”蓄勢待發。只等紅旗揮下,交通燈由紅變綠,便一溜煙衝出去。參賽“選手”大多耳聰目明,適時操縱方向盤、檔位、油門和剎車。

  記者跟一輛車,15公里全程用了一個鐘頭。後面兩輛車就更快些,直道上車只管加速。過彎道時“選手”就更謹慎,生怕壓線。

  速度不能決定成績。壓到路中間黃線,或人工干預,或各種駕駛瑕疵,都要被扣分。

  觀眾不禁擔心,“選手”們萬一腦子不清,橫衝直撞就危險了,不過比賽經驗豐富的一位工作人員説,它們不會開開工路牙子,很安全。

  專家介紹説,這些汽車都受“最小風險”函數決定,何時轉彎,何時超車,但演算法各不相同,因此風格差異很大。

  “軍交猛獅”車隊笑到了最後。來自軍事交通學院的“猛獅”全程平穩,避讓精確,人工干預最少完成賽事,名列第一。

  鄭南寧説:“我們不會降低難度以求皆大歡喜,而是要逐年增加難點,讓大家暴露問題。”

  前景樂觀,但尚無商業運作

  智慧車專家李德毅院士説,無人駕駛技術應具備“4個S”,即Safety(安全)、Smartness(聰明)、Smoothness(平穩)和Speed(速度)。低成本地實現這4S,是研究者孜孜以求的。

  李德毅團隊去年成功試驗:無人車從北京上高速,順利開到天津,最高時速達到110公里。今年他們準備從首都機場無人駕駛到北京市區。機場通勤路線被認為很可能今後率先應用無人車。

  其實,一些非乘用車上,無人駕駛已經成熟。美國廣袤的玉米地裏,收割機正在GPS引導下縱橫馳騁,駕駛室裏空無一人。許多地鐵列車也可安全無人駕駛。

  戴姆勒—賓士集團正在研發無人駕駛卡車,以節省燃油,並杜絕人為失誤。各大國軍方也紛紛研製自動駕駛機器車,預計將很快投用戰場。

  儘管大家對其前景充滿信心,但目前還沒有一款無人駕駛轎車商業運作。汽車企業不敢保證,在大雨、大霧環境,車多人多岔口多的道路,或行人闖紅燈、交通事故、施工阻路等意外下,無人駕駛車能應付自如。

  谷歌CEO拉裏·佩奇將汽車無人駕駛項目比作登月計劃,即言其難度和前景。谷歌尋求與各大車企合作,不過目前仍被拒絕。汽車企業有不少開發了自己的輔助巡航系統,還有自動泊車技術,證明一些無人駕駛技術已經被消費者接受。

  2014年智慧車未來挑戰賽中,有一半院所是跟企業合作的,如北汽加入了北京聯合大學的研發,比亞迪則聯手北京理工大學。地方政府也相當積極。常熟連續第二年提供賽事場地,有繼續承辦的可能。常熟除了果菜飄香,還有發達的製造業以及眾多汽車相關企業。未來的無人駕駛車,説不定會從這裡走向世界。

  仍有科學問題待解

  國內智慧車研究由賽而興。第一屆比賽只有4隊7車;本屆則有國內11家高校及科研單位的22輛車。各家水準也連上檔位。鄭南寧回憶説:“第一屆比賽,裁判員跟在車輛後面走路;第二屆我們就得小跑了;再後來的比賽就得開車跟著了。”

  無人駕駛車雖然越來越聰明,但鄭南寧認為,它要走入日常生活,還有很長的路,需要科學界群策群力,不可能靠任何一個學科單獨推動。“現在無人駕駛車涉及的科學問題還有待描述。描述清楚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鄭南寧説。基金委的“視聽覺資訊的認知計算”計劃及智慧車大賽,著眼是在基礎科學的層面上,把無人車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分析清楚。

  如今的無人車,還沒法完全模擬人的駕駛。鄭南寧説:“人類新手上路總要磕磕碰碰,三五年後就自如駕駛,條件反射地無意識操控。這就説明除了感知,駕駛者還有學習能力,能進化,能將行為與圖像匹配。但電腦跟人腦工作模式不一樣,怎麼尋求跟人腦一樣的解,這是個問題。”

  “無人車的優勢,是人的視覺有局限,只能看到前方,看到可見光譜頻段,風雨交加,事故就成倍增長。無人駕駛的感測器如果能適應惡劣環境,並能理解環境,就更加安全,可以替代人類。”鄭南寧説。

  “比賽中很多車使用64線鐳射掃描雷達,價格約8.5萬美金。”鄭南寧説,“我們需要研究怎麼讓其他類型的感測器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並使成本大大降低。”

  鄭南寧認為,未來的智慧車,價格可能50萬也可能15萬,人們乘坐的體驗會不同。

  鄭南寧説,已經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智慧輔助駕駛技術,應用到了産業上,中國企業對此也有需求。無人駕駛技術應用,可能先從智慧輔助駕駛方面突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