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授人以漁,不妨先授人以魚

  • 發佈時間:2014-11-23 05:20:3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把原始積累比喻為“魚”,把治學之道比喻為“漁”,“授人以漁”固然正確,但如果他根本不知道魚的滋味,還會有打魚的熱情嗎?

  近日讀新聞,提到北京市中小學將改革多種學科教材,其中語文等教材內容增加了古詩詞、京劇唱段等傳統文化內容,以及近現代名家的作品,包括梁實秋、林語堂等人的文章。這種改革的確反映出在資訊技術愈發普及的今天,即使看上去很“現代”的學習以及教育方法都面臨不得不尋求變化的局面。

  自古以來,我們的學習方式都是從幼時“開蒙”便大量讀書,由淺入深,哪怕是囫圇吞棗,也要把盡可能多的書本裝到肚子裏。古時沒有公共圖書館,沒有方便的資料查詢系統,掌握知識的唯一方法就是死記硬背。至於從前人的著作中領會奧妙,靠自身悟性掌握治學要義,則是以後成長過程中的事了。這樣做的好處是童年便打下一個基礎,用時可以俯拾即來,便於融會貫通。所以韓愈會説:“我之獲見,實自童蒙”,你可以理解成童年的記憶對成年後的成就有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古代的蒙學已經逐漸為現代教育方式所取代,古人注重背誦和練習的方法變成了看上去更先進更具引導性的啟髮式教育。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變得越來越有説服力:我不會簡單地讓你通讀和背誦很多書,我更注重教給你學習的方法,讓你學會利用材料,駕馭材料,能夠舉一反三更好。比較古代有些私塾的八股教學,的確是一種進步。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歪解一下,把原始積累比喻為“魚”,把治學之道比喻為“漁”,“授人以漁”固然正確,但如果他根本不知道魚的滋味,還會有打魚的熱情嗎?現代社會是資訊社會,人們對一些具備傳播性或特徵鮮明便於檢索的知識能夠迅速掌握,對如何快速達成目的更感興趣。借助資訊網路的幫助,一個本科學生也可以快速學習到克雷斯威爾的五步文獻綜述法,借用教科書式的框架結構和快速檢索到的基本資料搭建起畢業論文的架構。這其實都是按部就班發展而來的——中學時候的學習就是為了上大學的目標,反覆地做模擬題也是一種尋找捷徑的方式。與此同時,卻對原本是必須的基礎練習變得不那麼在意了。這一切都讓學習越來越具有明確的功利性,人生的啟蒙反而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清朝人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寫道:“有畢生之醞釀者,有一時之醞釀者。少壯之時兼收並蓄,凡材之堪為吾用者,盡力取之,惟恐或後,惟恐不多,若少緩焉其難免失時之嘆。”現在看,適當地揀起古人注重背誦練習的習慣,先積累再求善用,也未嘗不是好事。北京市在中小學教材中增加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們更廣泛地接觸到多種文化形式,固然有擴充學習內容的作用,也是“授人以魚”,讓學生們從很小就感受古典文化的美,間接地達到一個點滴積累的效果。

  在我受教育的各個階段,不止一位老師曾教導説,讀的書是你自己的,讀得多則受用多。可惜,一是趕上了一段無書可讀的特殊年代,二是本人也確實懶散,自覺有些辜負師長的教誨;但是對長期積累和偶爾得之的關係還是始終清楚的。古人云:“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這個道理不僅在讀書上如此,推及很多領域也是同樣:企業要練“內功”,運動員要練基本功。科比是NBA最偉大的球星之一,同時他也是訓練最刻苦的球員:經常晚上11點離開球館,第二天淩晨4點又出現在訓練場上。教練傑克遜説過,十年前科比就是湖人隊中最勤奮的球員,十年過去了,仍然沒有人能比科比訓練得更苦。我承認,人是有天分的,做事情是有機遇的,但如果積累更多一些,把基礎夯實一些,天分和機遇能夠帶來的幫助就會更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