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化解産能過剩,要靠長效機制

  • 發佈時間:2014-11-22 03:14: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政府核準投資項目,起始於2004年。那一年,國家取消了對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制,改為核準制和備案制,國務院發佈了第一版《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04年本)》。這個目錄沿用了近10年。

  2013年,新一屆政府發佈《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該目錄對2004版目錄中的核準事項取消下放了60%。11月18日,《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公佈,此次新版目錄又對2013年版目錄中的核準事項取消下放了40%。經過兩次大刀闊斧簡政放權,中央層面核準的項目數量比2004版目錄減少約76%。減少數量之多、幅度之大、力度之大,出乎各方意料。

  在2013年版目錄中,水泥項目核準權下放到省(區市)級政府,平板玻璃項目核準權取消。在2014年版目錄中,鋼鐵、水泥、電解鋁、造船設施項目核準權取消。至此,這5個“赫赫有名”行業投資項目核準權全部取消,均改為備案管理。這引起了一些人擔心:這幾個行業産能已經嚴重過剩,今後會否出現産能更加過剩的局面?

  回答這個問題,先看制度安排。國務院在取消核準的同時,強調“對於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的項目,要嚴格執行《國務院關於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各地方、各部門不得以其他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備案新增産能項目,各相關部門和機構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支援等相關業務,併合力推進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各項工作。”

  就是説,實際上還在管理,而且是嚴格管理。會一直這樣管下去嗎?不是。這種管理有一個截止時間:2017年年底前。按照規劃,在2017年年底前,我國要初步建立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的長效機制。此後,化解産能嚴重過剩,就要靠這套長效機制了。

  投資項目核準,一個初衷是防止産能嚴重過剩,但實踐表明這一招不管用。出現産能嚴重過剩的局面,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一些企業對市場預期過於樂觀,盲目投資,加劇了産能擴張;一些地方過於追求發展速度,過分倚重投資拉動,通過廉價供地、稅收減免、低價配置資源等方式招商引資,助推了重復投資和産能擴張。與此同時,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滯後,政策、規劃、標準、環保等引導和約束不強,投資體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不到位,導致生産要素價格扭曲,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健全,市場機製作用未能有效發揮,落後産能退出渠道不暢,等等。這種狀況表明,化解産能嚴重過剩,必須綜合治理,建立起長效機制。

  建立化解産能嚴重過剩長效機制,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要在2017年底前,初步形成這套機制,任務十分艱巨。按此時間推算,需要加快推進相關工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